收藏 分享(赏)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5)第5单元评估测试(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897433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5)第5单元评估测试(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5)第5单元评估测试(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5)第5单元评估测试(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5)第5单元评估测试(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5)第5单元评估测试(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5)第5单元评估测试(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5)第5单元评估测试(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5)第5单元评估测试(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5)第5单元评估测试(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5)第5单元评估测试(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5)第5单元评估测试(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5)第5单元评估测试(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阶段性测试题五(必修一第五单元评估测试)本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2013德州)在今天,伴随着美国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逐步加深,马克思在他的故乡西方,却以王者归来的姿态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马克思重新受到重视,是因为他()A创立了阶级斗争理论B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及社会不公问题C可以拯救金融危机D提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欧债危机,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对资本主义社

2、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早有阐述,所以今天马克思重新受到重视。2(2013青岛)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其最新著作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而且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就越实用,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A具有预见性B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的C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D.只适用于发达资本主义阶段【答案】C【解析】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认清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现在西方国家面临着种种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入木三分的分析有助于解决当前的问题,因此没有过时的感觉。3(20

3、13昆明一中)“俄国十月革命没有可以直接效法的样板,可以借鉴的只有几个先例。其中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准备实施的措施大部分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爆发的相似原因是()A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指导C都在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D都是在战败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答案】A【解析】考查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比较,巴黎公社时期没有受“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指导”“在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是群众自发的革命运动,是在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的背景下爆发的,但十月革命时俄国没有战败。4(2013福州质检)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

4、。那些在(1917年)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那些口号”包括()A.“临时革命政府万岁!”B“打倒战争!打倒沙皇专制统治!”C.“全部政权归苏维埃!”D“为我们的祖国不受外国侵略而斗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的直接目的。解题关键是明确“第二次革命”是指什么?依据所学知识,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材料中的四月口号指1917年列宁的四月提纲,这样可以判断出第二次革命就是指十月革命了。十月革命要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排除A、B、D三项,选C项。5(2013淄博)“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

5、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该材料反映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A是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D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运动【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十月革命发生的背景是“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据此可知十月革命的意义在于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6(2013青岛)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

6、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答案】D【解析】材料认为,虽然十月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但是,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等都是俄国的自身的矛盾造成的,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7(2013温州)1917年4月3日,美国国务卿蓝辛给驻俄大使弗兰西斯发了一份电报,电文是美国劳联领导人冈帕斯给俄国工人的信。信中这样写道:“我们很高兴俄国工人们新近获得的自由。”这反映了()A蓝辛敌视俄国二月革命B冈帕斯认同俄国二月革命C美国政府反对沙皇制度D弗兰西斯承认俄国临时政府【答案】B【解析】

7、材料中的时间是“1917年4月3日”,据此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俄国工人们新近获得的自由”是由于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进而分析出写信的美国劳联领导人冈帕斯认同二月革命,故选B项。8(2013怀化)右图为我国1920年8月由陈望道首译和首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现藏东营市历史博物馆。从中所得信息不正确的是()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B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新路C五四运动促进该书出版D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是“192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故D项不符合题意。9(2013福州质检)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评述某一事件时说:“中国共产党认为自己起源于这场运动。”

8、这一运动是指()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 D土地革命【答案】B【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新文化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排除;中共成立于1921年,而国民革命兴起于1924年,土地革命兴起于1927年,C、D两项应排除。故选B项。10(2013山东实验中学)1922年,陈独秀在造国论一文中说:“在中国这样的殖民地状况之下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期尚未成熟,只有两阶级(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的时期是已经成熟了。”陈独秀这是在解释和宣传()A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个党纲B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针C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D“联俄、

9、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结合时间1922年,可以排除B、D两项,据“只有两阶级(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的时期是已经成熟了”可判断题中陈独秀所说是中共二大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1(2013淄博)有历史学家在探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某一政治现象时指出:“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又是一种历史的进军。”“进军”的主要任务是()A建立巩固的抗日联盟B开辟民主革命的新道路C保存中国革命有生力量D.以退让求合作【答案】B【解析】20世纪2030年代中国“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是指中国共产党走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

10、市的道路。故B项符合题意。12(2013福建厦门)武昌起义成功了,辛亥革命却失败了;北伐战争胜利了,国民大革命却失败了。断言两次革命“失败”,均着眼于()A.没能推翻旧政权的统治B.工农运动转入低潮C.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D.列强扩大对华侵略【答案】C【解析】所谓革命失败了,就是革命的历史任务没有完成。辛亥革命与北伐战争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两次革命都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故选C项。13(2013日照)1933年,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与红军签订反蒋抗日军事协定;1935年12月,北平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呼吁停止内战,共赴国难;1936年8月中共向国民党呼吁停止内战,建立

1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7月蒋介石庐山演讲,誓言不惜一切牺牲,抗战到底。上述信息反应的共同历史主题是()A民族危机促使民族意识觉醒B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抗日C国民党内部的分化逐渐加剧D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日益坚决【答案】A【解析】20世纪30年代,面对着日军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中国民族意识也空前觉醒,各个阶层都掀起了救亡运动,共同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B、C、D三项都是民族意识觉醒的体现。14(2013潍坊)1935牛12月,瓦窑堡会议批判了党的路线政策中的“关门主义”错误,改“工农共和国”口号为“人民共和国”。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力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放弃民主革命纲领C犯

12、了右倾错误D.改变了政权性质【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1935年12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改“工农共和国”口号为“人民共和国”就是为了调动一切力量进行抗日。故选A项。15(2013潍坊A)1927年7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呈递奏折,建议天皇:“欲征服支那(指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奏折暴露了日本灭亡中国的野心甲午战争实现了日本“征服满蒙”的野心“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全民族抗战粉碎了日本狂妄企图A BC D【答案】D【解析】“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征服满蒙”;“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排除含

13、、的各项即可。16(2013绵阳)“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A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D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答案】D【解析】1927年毛泽东已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但1930年的红旗仍发表强调城市做领导的文章,这说明当时的中共中央内部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故选D项。17(2013威海)

14、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保证:“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及军事委员会指导。”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放弃了对特区和红军的领导权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中国共产党以让步换取和国民党合作A BC D【答案】C【解析】抗日战争期间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的是党外合作,中国共产党仍然保持对特区的红军的领导权,故排除即可确定C项正确。18(2013韶关)1942年,中原发生“大饥荒”,反映该历史最可信的是()A河南八旬亲历老人的口述B“河南四荒,水旱蝗汤”的民谣C美国时

15、代记者白修德现场摄影图片D大公报的看重庆,念中原社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史料辩证。一手史料是能够直接反映当时历史真实,比较客观公正的,如图片、考古发掘等都属于一手史料;二手史料是间接反映当时历史,带有明显主观色彩的,如口述史、民谣、学术研究等。当时的图片是实物史料,相对于其他三项更具有客观性,故选C项。19(2013安徽名校联盟)日本的地图外形像蚕,中国的版图像桑叶。右图漫画发表于1936年,当时引发人们的普遍关注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日本极力破坏中国的蚕丝生产B日军威逼平津,觊觎中国C中国不抵抗,东北三省沦亡D日本全面侵华,全面抗战开始【答案】B【解析】该画出自美国史学家萧邦齐的二十世

16、纪中国,档案中的历史。从漫画发表的时间可以判断出B项正确,A项是望文生义,C、D各项与时间不符。20(2013青岛)2012年贺岁片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它讲述的是南京一座教堂里一个美国神父,一群女学生、13个风尘女子以及6个军人和伤兵,共同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故事。下列对当时抗战形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北平、上海已被日军侵占B.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已经形成C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D.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艰苦抗战【答案】C【解析】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12月,而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是在1938年秋天广州武汉沦陷后。因此C项错误。21(2013龙岩)歌曲是时代的产物,与“正月里来

17、是新春,赶上了猪羊出了门,猪哇羊呀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嗨来梅翠花,嗨呀海棠花,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反映出共同时代主题的歌词是()A“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B“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D“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答案】C【解析】据“八路军(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简称)”这一信息可确定C项符合题意,因为C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体现了民族矛盾的尖锐,其它各项体现的都是国内的情况。22(2013南安)“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

1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这则新闻报道反应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答案】B【解析】据题干中的时间及地点可确定与新闻报道相关的是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主要成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23(2013日照)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在一份指示中指出:“目前我党对东北的任务就是要迅速地坚决地争取东北,在东北发展我党强大的力量。”这是基于怎样的形势作出的决策()A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B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使革命陷入低潮C国共合作推动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D抗战胜利后国共面临爆发内战的

19、危险【答案】D【解析】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到处争夺革命胜利果实,积极准备内战,中共根据这样的局势,做出了材料中的指示。其它各项都是不在抗战胜利后这一历史阶段。24(2013安徽模拟)天津益世摄曾刊文称:“四五年来农民知识渐有进步。例如匪祸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至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此外农民所知新名词亦不少。”使农民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五四运动的影响B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C.农村根据地的创建D.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答案】C【解析】材料将“匪祸”前后的农民状况进行

20、了对比,“匪祸”后农民的知识与觉悟都提高了,由此可见,“匪祸”只是站在文章作者立场上的提法,统治者往往称革命者、共产党为“匪”。依据所学知识,共产党在1927年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使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提高了农民的政治、思想觉悟。25(2013贵州六校联盟)邓贤在决定中国命运的700天一书中这样描述:“(强渡黄泛区以后)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淮河岸边。渡口没有船,也没有桥,河水又深又急难以徒涉,尾随的追兵已经赶来,后卫阻击战全面爆发。紧急之中,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夜探淮河,经过寻访竟然找到一处当地人过河的浅滩,为大军开辟一条生路。”这段描述所反映

21、的历史事件()A赢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胜利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取得了渡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的序幕这一知识点。A项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C项是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D项指渡江战役的结果。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2分,27题13分,28题12分,29题13分,共计50分)26(12分)(2013吉林市期末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开天辟地以来,三条金科玉律主宰着人类的社会组织:人类几乎始终受制于国王和祭司的统治;文明社会的

22、政治地位都是世袭而得;此外,个人的存在乃是为了社群、国家或统治者的利益。抛掉与英王乔治三世乃至大不列颠相连的脐带之际,美国人不仅向暴虐的君主统治说不,更是向创世纪以来一切的政治体制做出挑战。当然,他们也向史上熟知的少数共和政体借鉴。尽管如此,他们的体系仍有独到之处,因为它完全奠基在天赋人权的理念之上。就这点来看,美国的政治体系确实与众不同。(美)戴维弗罗姆金世界大历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治体系的特点。(6分)材料二1989年,日裔美国学者福山在美国新保守主义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题为历史的终结。在此基础上,1992年他又著成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一书。他指出:自由民主的理念已无可

23、匹敌,历史的演进过程已走向完成。福山向人们宣告,目前的世界形势不只是冷战的结束,也是意识形态进化的终点,西方的自由民主已是人类政治的最佳选择,也是最后的形式,以后发生的事件只能是西方自由主义的进一步普遍化。(2)福山认为西方的自由民主是人类政治的最佳选择,西方的民主政治主要确立于19世纪。运用19世纪以来中外相关史实说明人类民主政治的其他选择。(6分)【答案】(1)特点:国家权力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防止了专制;总统和议员由选举(或主权在民)产生且有任期;借鉴历史上的共和政体;奠基在天赋人权理念之上(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实行联邦制,联邦与州政府权力分割,互不侵权。(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2)巴黎

24、公社成立后,建立了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十月革命胜利后,成立了经选举产生的苏维埃政权,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6分)27(13分)(2013聊城七校联考改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1)材料中“社会主义创始人”指的谁?根据上述结论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7分)材料二下图是1909年法国雕塑家沃蒂耶在贝尔拉雪滋公墓创作的一座浮雕作品。一位袒胸身着长裙的妇女,中弹后仰,像神圣的天使般深情地张

25、开双臂,像慈祥的母亲悲痛欲绝地拼死庇护着身后若隐若现的受难者,墙面上弹痕累累。雕塑下面刻有雨果名言:“我们所要企求于未来的是公正,而不是复仇”。雕塑取名为献给历次革命受难者墙。有人解释说,这位母亲护卫的人群正是巴黎公社社员,她体现了法国母亲无私的爱。于是,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把它称作“公社社员墙”。但令人奇怪的是,当这座浮雕揭幕以后,当时幸存下来的巴黎公社社员都一致否认它是“公社社员墙”,也从不去那里拜谒献花。(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幸存下来的巴黎公社社员拒绝承认它是“公社社员墙”?简述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6分)【答案】(1)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3分)成熟经济条件:19世纪中期,工业革

26、命带来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使马克思能够从内部揭示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到灭亡规律。(2分)成熟的阶级条件: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2分)(2)拒绝承认理由:不能展现无产阶级英勇斗争精神;是“献给历次革命受难者墙”不是单纯纪念巴黎公社;不主张暴力革命;“受难者”包括敌对双方,作者站在阶级调和立场上,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3分)历史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显示了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的趋势;体现了无产阶级大无畏的革命战斗精神。

27、(3分)28(12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井冈山以其“又红又绿”成为闻名天下的红色旅游胜地。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1)结合所学,指出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2分)材料二现年80余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枪炮价格高,只要万众心一条,莫看轻,省下是丝毫,千门万户数目就不小!救国不靠空口号,抗战工作最紧要!”(2)据材料二,分析该习作的写作背景,

28、并概括其核心主张。(4分)材料三右图是1945年大公报登载的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双雄会”,记录的是毛泽东到重庆后同蒋介石相互祝酒的场景。(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取得的主要成果。(4分)材料四参加过一次著名战斗的某部政委宋献章回忆说:“总统府俨然是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宫。地上、走廊上碎纸乱飞,一片狼藉。走进最里头一幢房子写字台的日历翻开到4月从3日。”(4)材料四反映的事件有何重大意义?(2分)【答案】(1)依据:中国共产党在此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探索出了适合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2分)(2)背景:日本全面侵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主张:万众一心,全民抗战。(4分)(3)事件:

29、国共重庆谈判。成果:签订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建国的方针。(4分)(4)意义:国民党政权被推翻。(或国民党在大陆统治垮台)(2分)29(13分)(2013临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蒋介石在南京市国民党党员大会的讲话(1933年9月23日)材料二“和平未到最绝望期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抵抗到底,唯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所以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但我们的态

30、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必不得已的办法卢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望之关系,全系日本军队之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卢沟桥事变)的解决。”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材料三“(民国)二十七年(1938)三月间,总统(蒋介石)说明作战方略,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上持久之胜,利尤以积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为要。”张其昀中华民国史纲材料四“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和迅

31、速地分散。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战。”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5月)(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蒋介石当时的心态。(2分)(2)根据材料二,蒋介石对卢沟桥事变后的中日局势持什么态度?(3分)(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抗日战略的异同。(4分)你认为是哪些共同因素导致二人采取这种战略?(4分)【答案】(1)不抵抗;寄希望于外国干预;攘外必先安内。(2分)(2)中国只应战而不求战;希望和平解决中日问题;若和平破灭,中国将坚决抗战。(3分)(3)相同:进行持久抗战。(2分)不同:蒋介石提出“以空间换时间”,毛泽东提出进行运动战。(2分)共同因素:中国人多地广,日本人少物少;中国科技和军事大大落后于日本。(4分)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