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知识点一 工作重点的转移 1召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2主要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3)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3历史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开始了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3)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4)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文化大革命”结束“左”倾错误消除1976年粉碎“四人帮”,“文化
2、大革命”结束,但是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社会主义建设依然“以阶级斗争为纲”,继续延续毛泽东晚年的“左”倾错误。“左”倾错误并未完全消除。知识点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农村改革(1)原因:农村经济体制问题严重。(2)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过程: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秘密地实行包产到户。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推行联产到组和试行包产到组等责任制。1980年9月,“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4)意义: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城市改革(1)背景
3、:农村改革突破性进展的推动。(2)开始: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3)内容: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管理体制: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4)结果:到1987年,全国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内部实行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也迅速推进。(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土地所有制没有发生变化。仍属集体所有,农民仅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
4、乡镇企业、非农产业。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知识点三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背景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2过程(1)设立经济特区:背景: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设立: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意义: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时间:1984年5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等共14个沿海港口城市。措施:扩大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意义:增强
5、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3)开辟经济开放区:自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4)开发开放浦东:1990年4月,做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决策,这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3对外开放格局(1)格局: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2)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3)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特区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
6、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主题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和经济体制改革史料一:在党的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两年来,各地干部和社员群众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总起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一类是包工包产,联产计酬。实行结果,多数增产,并且摸索到一些新的经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1980年9月14日22日)史料二: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首钢的报告先后经过北京市和国家二部二委一总局等十多个单位的反复审查,层层签字,首钢为此派出105人次与各单位联系,还打了数百次电话,最后总算同意
7、了,但却没有一家可以声明自己可以作主。5月上旬,首钢重新给主管部门打报告9月17日,管进出口的部门终于将批复文稿转送国家计划部门审查签字。一个星期过去了,仍不见动静。首钢人追踪寻找,原来文稿在物资部门的抽屉里尚未拆封。人民日报(1992年8月4日)史料三: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注:饼状图表明从1978年到2002年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比重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比重上升。请分析:1根据史料一判断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史料二表明要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3史料三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
8、什么?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计划经济体制长期僵化、统得过死,严重束缚了经济发展。3变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方向: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影响: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要点1:怎样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提示:(1)指导思想上: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政治上:从维护僵化体制转向全面改革;从强化集权、个人崇拜转向民主政治。(3)经济上: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9、同发展;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对外关系上:从封闭保守转向对外开放,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从“战争论”转向“和平发展”,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5)文化上:从轻视知识、践踏人才转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要点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实质提示:(1)原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2)特点: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
10、主义制度;它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要点3: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有何相似之处?提示:(1)都扩大了生产经营自主权。(2)都克服了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弊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都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要点4: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是什么?提示:(1)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包干到户、到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创办乡镇企业。改革购销体制,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
11、自由买卖。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2)影响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刺激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要点5:如何全面理解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提示:(1)必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存在着严重弊端,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只有改革原有经济体制,才能使社会主义保持旺盛的生命力。(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3)目的:解放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内容在农村主要是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废
12、除“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在城市主要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在企业内部进行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5)本质: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6)意义: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国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例1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
13、73.5295.28372.55623.23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解析表格数据反映了1982年到1988年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中,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非农产业迅速增加,这一变化说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不出城乡一体化的信息,B项不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项与史实不符;材料只是反映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情况,不能得出整个国家工业结构是否合理,D项不正确。答案A主题二对外开放史料一:十年实践,使我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
14、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十年史料二: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摘自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注:数据的变化反映了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体现了对外开放的成果。史料三: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吸收外国资金肯定可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补充,今天看来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补充。当然,这会带来一些问题,但是带来的消极因素比起利用外资加速发展的积极效果,毕竟要小得多。危险有一点,不大。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请分析: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了
15、怎样的特点?2分析史料二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3如何看待史料三的看法?答案:1.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2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对外开放的政策可能会带来一些暂时的消极影响,但整体而言毕竟是利远远大于弊。要点1:浦东的开发与开放有哪些有利的条件?提示:(1)依靠上海长期积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2)享有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优势和产业优势。(3)得益于上海率先改革开放的先发效应,以及政通人和的社会环境。要点2:正确认识我国的对外开放提示:(1)含义:对外开放是指
16、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它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2)原因为适应生产社会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总结我国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结果。(3)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4)特点:全方位:全面对外开放,对全世界开放。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坚持对外开放。多层次: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地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
17、内的对外开放。宽领域: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5)作用:有利于吸引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例2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解析天津自由贸易区在20世纪80年代尚未出现,故
18、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外开放的情况,B项不符合题意;D项不属于“主要目的”,故排除。选C项。答案C识知识纲要记答题术语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2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活力。3从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
19、“这里”是指(C)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解析:关键在于提取关键信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重新焕发生机”,综合这些信息,可以判断符合题意的是C项,而A、B、D三项都是具体的单方面的表现。2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写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B)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解析: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材料中“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是指1
20、978年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田福堂不理解的主要是实行包产到户和分户经营的农村经营方式。3下图是某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时使用的一幅照片。照片摄于1980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前,红旗轿车旁的牌子上写着“在不影响我处工作情况下,观众使用车照一次收费二角”。若给该照片配一标题,最合适的是(C)A市场经济春风劲吹 B网络炒作败坏风气C计划经济坚冰初融 D思想超前有损体制解析: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A项排除;20世纪90年代网络才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B项排除;材料所述的经济现象不涉及损害体制,D项说法错误。故选C项。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改革给城
21、市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处“成功的经验”主要是指(D)A逐步废除全国范围内的人民公社体制B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C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D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解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实行了相似的措施。5中国近代放弃闭关政策和新中国推行全方位开放政策的共同因素是(B)A欧美列强的强大压力B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C中国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模式D中国技术和资金依赖国外解析:近代的开放是列强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强迫清政府开放;当今的对外开放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吸收外国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而进行的主动的对外开放,二者的共同因素是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答案为B项。6与近代史上江苏南京、镇江、苏州等地的开放相比,1978年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的主要不同是(B)A开放地区与其他地区政策不同B主动开放C开放地区都临海而非沿江地区D外商来华创办企业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最主要的不同在于改革开放是主动开放,近代中国开放是被迫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