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38 ,大小:476KB ,
资源ID:189584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8958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届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3 第2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届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3 第2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ppt

1、2013届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3 第2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针对训练1:(2011年全国新课标文综)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解析】C。A项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与题意不符;B、D两项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但这种看法是为更

2、好地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缺乏民主意识;天下为公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故选C项。备选题(2011年广东六校联考)“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此文反映()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解析】D。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主张学习的目的是要明道,是要救世,也就是为现实服务。这种思想就是顾炎武提出的“经世致用”。针对训练2: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A内心世界 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 D天的意志【解析】A。王阳明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天

3、生具有良知,因而天理在人的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备选题(2011年温州一模)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三纲五常 B经世致用 C万物本源 D抗衡佛教【解析】C。根据所学,A、B、D三项说法不符题意。A项三纲五常最早源于孔子,西汉董仲舒时将其发展完善;B项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的思想核心;D项北宋时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思想后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本题选C项,北宋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提出世界的本原是“理”。针对训练3:(改编)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不断探索救国之路,他们在从西方思想中寻找武器的同时,又从本民族的

4、文化中寻找可资利用的思想材料。下列不属于可资利用的思想是 ()A变“一家之法”,行“天下之法”B“天下为主,君为客”C以“众治”取代“独治”D“存天理,灭人欲”【解析】D。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存天理,灭人欲”是理学思想,维护的是封建的等级制度,这正是资产阶级坚决反对的地方,故应排除。正确选项是D。备选题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反映近

5、代民主法治精神【解析】C。根据相关知识,本则材料背景是黄宗羲在论述有关法治思想时,认为在建立法制的目的和价值取向上,如果出于为天下之心而立法,那是“天下之法”,是真正的法;如果出于为私心而立法,那是“一家之法”,是“非法之法”。历史上夏商周三代以前的法是天下之法,没有一丝一毫为君主一人的私利而制定。三代以后的法是一家之法,君主没有一毫为天下之心,为了维护统治,所以千方百计采取各种加强统治的措施,即“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黄宗羲主张建立“天下之法”,本题选C项。针对训练4:(2011年北京海淀高三期中改

6、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二 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即明夷待访录)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析黄宗羲的经济思想与中国古代统治集团的经济思想有什么不同?简要说明黄宗羲这种经济思想形成的背景。(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的思想与晚清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有哪些相似之处?参考答案:(1)古代统治集团以农为本,以工商为末。黄宗羲认为工商亦为本业。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江南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

7、相当强的经济实力。(2)反对君主专制制度;要求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备选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材料二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宰相一人,参知政事无常员。每日便殿议政。天子南面,宰相、六卿、谏官东西面以次坐。其执事皆用士人。凡章奏进呈。六科给事中主之,给事中以白宰相。宰相以白天子,同议可否,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请回答:(1)据材料一,黄宗羲对君臣关系是怎样认识的?其目的何在?(2)据材料二,黄宗羲对宰相制度是如何认识的?其真实意图是什么?明清时期君权与相权的关

8、系较前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据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思想活跃局面产生的背景及黄宗羲思想的时代特色。参考答案:(1)君臣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关系(相互协作,共同配合)。限制君主专制。(2)认识:恢复宰相制;意图:宰相辅佐君主,共议国事。变化:相权制约皇权。明朝废丞相,君权合并相权。清朝设立军机处,大臣只能依据皇帝的旨意办事。(3)背景:明清易代,社会动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理学走向极端。特色:儒家思想的新发展;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1.(2011年广东文综)“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

9、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解析】A。扣住题干中心词“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即可知反映的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局面,A项符合题意;B项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是在两汉之际,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与题意无关;而D项绘画风格的写实更无法体现。故选A项。2.(2011年上海单科)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解析】A。王守仁所说

10、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故A项符合题意。C项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属于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观点,排除。B、D两项表述错误。故选A项。3.(2011年天津文综)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解析】C。本题考查李贽的思想主张,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看,儒学一直是少数士大夫垄断,而李贽则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

11、口的大多数,一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被大多数人所拥有,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4.(2011年潍坊质检)“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A董仲舒 B程颢 C朱熹 D王守仁【解析】C。本题较简单,根据材料中“存天理,灭人欲”等主张,可以判断出这一主张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思想。5.(2011年深圳调研)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

12、 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 C建立法治社会 D实行君主立宪制【解析】B。阅读题干材料“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理解可知其意思:统治者治理国家,要以“匹夫匹妇”之是非为是非,即要尊重民意。6.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说:“我们再三考虑,则又觉得当日李贽的不幸,又未必不是今天研究者的幸运。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份详尽的记录,使我们有机会充分地了解当时思想界的苦闷。没有这些著作,我们无法揣测这苦闷的深度。”对于“当时思想界的苦闷”产生的背景,理解错误的是()A专制主义制度的强化 B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西学东渐的影响 D儒学本身发展的困惑【解析】B。从材料阅

13、读中抓住“李贽”这一历史信息,并可推断出李贽所处的时代中国资本主义处于萌芽并没快速发展。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苏格拉底 材料二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阳明传习录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格拉底演讲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苏格拉底和王阳明思想的异同点。【参考答案】(1)背景:雅典社会

14、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城邦制度。(2)相同点:都强调人的道德修养,教导人们求“善”。不同点: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道德行为以知识为基础。王阳明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人心中。(言之有理即可)【解题方法指导】古今贯通,中西结合的题目是高考当中最常用的命题思路。中西结合的题目往往是以中西比较的形式出现。在做中西比较的题目时,先要结合各自的时代背景,了解各自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找到比较点。而要找到比较点,往往是从最显著的特征中概括出来。比如题目中比较苏格拉底和王阳明思想的异同点,首先是要对二者的思想有比较清晰地了解,才能很快地找到比较点:对道德的重视、对知识的认识、知识和道德之间的关系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