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 物质的分类(共2课时)(第1课时) 【学习目标】1通过讨论交流、小组讨论、思考交流,尝试进行简单分类,体会分类的目的和意义。2通过阅读教材、归纳小结,认识交叉分类法,知道交叉分类法的特点。3. 通过阅读教材、归纳小结,认识树状分类法,知道树状分类法的特点。4通过练习书写、思考讨论、图示表示、分类开发,能对所学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进一步认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学习重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的分类。【温馨提示】“分类的思想及其应用”可能是你学习的难点哟。【自主学习】旧知回顾:按要求将下列物质分类: (1)H2 (2)CaO (3)Ba
2、(OH)2 (4)CuSO4、(5)Al (6)浑浊的河水(7)CH3CH2OH (8)Ar (9)盐酸 (10)HNO3 (11)H2SO4 (12)CO2 (13)NaOH(14)NaHCO3 (15)空气 (16)CH4 (17)MgCl2 (18)MgSO41属于混合物的有(6)、(9)、(15) ; 2属于金属单质的有 (5) ;3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有 (1)、(8) ; 4属于稀有气体的有 (8) ;5属于氧化物的有 (2)、(12) ; 6属于酸的有(9)、(10)、(11) ;7属于碱(3)、(13) ; 8属于盐(4)、(14)、(17)、(18) ;9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7
3、)、(16) ;新知预习:阅读教材P2425完成下列填空:1分类方法有_和_。2收集生活中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思考对它们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同步学习】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情景导入:当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型商场购物时,面对琳琅满目、品种繁多的商品,我们是如何快速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的?活动一、尝试分类1.讨论交流:在对“旧知回顾”中已学过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类时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分类标准)?2.小组讨论:试从不同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提示: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多少等)。3.思考交流:“新知预习2” 对应练习1、把以下物质的分类用短线连起来(请记住物质溶解性表)。 活动二、认识交叉分类法1.阅
4、读教材:P24最后两段和图2-2。2.归纳小结:交叉分类法是指_,交叉分类法的特_。对应练习2、用短线将连接下列物质,并指明分类依据。 活动三、认识树状分类法1阅读教材:P25第一段,并完成图2-3。2归纳小结:树状分类法是指_,树状分类法的特点_ _。对应练习3、将下列物质填进下表的横线上(填编号)。 (1)O2 (2)Cu (3)H2CO3 (4)Ba(OH)2 (5)KNO3 (6)CO2 (7)空气 (8)含镁60%的MgO (9)HNO3 (10)Mg(OH)2 (11)NH3.H2O (12)Ca(HCO3)2 (13)Na2O2 固-固:粗盐、_(8)_ 混合物(多种成分) 液-
5、液:水与酒精 气-气:空气 金属单质:Fe _(2)_物质 单质 非金属单质:P_(1)_ 一元酸 HCl _(9)_ 酸 二元酸 H2SO4 _(3)_ 纯净物 三元酸 H3PO4 难溶碱 Fe(OH)3 (10) 碱 易溶碱 NaOH _(11)、(4)_ 化合物 正盐 NaCl _(5)_ 盐 酸式盐 NaHCO3 _(12)_ 金属氧化物_(13)_ 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_(6)_活动四、分类法的运用1练习书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教材P25“实践活动3”中的转化关系。_ _ _ _ _2思考讨论:仔细观察上述转化关系,从分类法的角度你能发现什么规律?3.图示表示:用“”在下图中表示出单质
6、、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4.分类开发:(1)按教材P25“实践活动1”中为石油加工后的产物或用途制作一张树状分类图(小组展示)。 (2)按教材P25“实践活动2”制作一张交叉分类图。对应练习4、完成下表:反应类型及名称反应举例A+B=ABAB=A+BAB+C=A+CBAB+CD=AD+CB【反馈练习】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以采取多种分类方法,下列关于“Na2CO3”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B )A化合物B氧化物C碳酸盐D钠盐2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 D )ANH3BCH4CNaHCO3DHClO3 3下列各物质
7、中,均为纯净物的一组是 ( C )A碘酒、干冰B石油、液氨 CNa2CO310H2O、Na2CO3 D石灰石、氨水4科学家在研究化学物质时,常常对物质进行分类,以便对同类物质组成和性能进行深入的研究.下列各组物质中有一种物质与其它物质不属于同一类,请将其找出来,并说明理由。物质组不属于同一类的物质理由(1)Mg、O2、N2、NO NO氧化物(或化合物),其余为单质(2)NaOH、Na2CO3、CH4、KCl CH4有机物(或氢化物),其余为无机物(3)H2CO3、H2SO4、NH3H2O、H2SiO3 NH3H2O碱,其余为酸(4)CaO、SO2、CO2、SiO2 CaO金属氧化物,其余为非金
8、属氧化物【总结梳理】交叉分类法 。常用的分类法树状分类法 。【课后巩固】教材作业:P29习题1、2 、3、4提高训练:1.下列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C )A.CuO+H2 Cu+H2O B.C+2CuO2Cu+CO2 C.Fe2O3+3CO2Fe+CO2 D.Fe+CuSOFeSO+Cu2.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 )A.2CO+O22CO2B.CaO+H2OCa(OH)2C.C+H2OCO+H2 D.CO2+Ca(OH)2CaCO3+H2O3.下列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 C )水酸碱盐氧化物A.B.C.D.4.一定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是( B )A.氧化物 B.碱
9、C.酸 D.盐5.下列物质既是钠盐,又是硫酸盐的是( B )A.NaOH B.Na2SO4 C. Na2CO3 D.K 2CO36.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D )碱酸盐酸性氧化物A纯碱盐酸烧碱二氧化硫B烧碱硫酸食盐一氧化碳C苛性钠醋酸石灰石水D苛性钾碳酸苏打三氧化硫7.下列物质:H2O NaCl H2SO4 Ca(OH)2 Fe3O4 CuSO45H2O HNO3AgNO3NaHCO3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属于碱的是_属于酸的是_,属于盐的是_8.从铁、盐酸、氧气、水、硝酸银溶液五种物质中选出一种或两种作反应物,按下列要求的反应类型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1) 化合反应_3Fe+2O2Fe3
10、O4_ 分解反应_2AgNO32Ag+2NO2+O2_(2) 置换反应_Fe+2HClFeCl2+H2_复分解反应_AgNO3+HClAgCl+HNO3_【我的反思】 。(第2课时)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观察、阅读归纳、思考交流,进一步认识分散系、分散质和分散剂,知道分散系的两种分类方法及分类依据。2通过阅读填空、分组实验、讨论交流,学会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3通过观察归纳、实验探究、归纳小结,认识丁达尔效应,知道鉴别溶液、胶体、浊液的方法。【学习重点】 分散系的分类方法与鉴别和胶体的制备。【温馨提示】“Fe(OH)3胶体的制备”可能是你学习的难点哟。【自主学习】旧知回顾:1溶液的定
11、义为 ,其中 的物质叫做溶剂, 的物质叫做溶质。2悬浊液是指 ,如 ;乳浊液是指 ,如 。新知预习:阅读教材P2528第一段,并填写下列空格:1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_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叫做 ,起容纳被分散物质作用的物质叫做 。2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_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_、_、_。3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 _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4.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_,这是由于_形成的,这种现象叫丁达尔效应,这是区别_的一种常用的物理方法。【同步学习】情景导入:清晨,当鲜红的太阳从地平面线升起时,你漫步在茂密的森林里,会看到缕缕霞光穿过树木的枝叶斑
12、驳铺洒在地面上;当你晚上走在城市的马路上,会看到汽车灯光产生的两条强烈的光柱(有雾的时候更明显);你还会看到当阳光透过墙上的小孔时,在较暗房间里会形成一道道光柱。而这些美景是怎样产生的呢?二、分散系及其分类活动一、分散系及其分类1 阅读观察:(1)阅读教材P25最后一段,结合“新知预习1”认识分散系。(2)观察教材P26图2-4可知:按照分散质与分散剂的状态可有九种组合方式来形成分散系,分别是 。2阅读归纳:阅读教材P26 第2、3、4自然段,并结合“新知预习2”完成下表。 按照分散质微粒大小来分类,分为:分散系分散质微粒直径(nm)稳定性外观3.思考交流:教材P26“思考与交流”。对应练习1
13、、完成以下表格:Fe(OH)3胶体NaCl溶液Ca(OH)2浊液分散系胶体溶液浊液分散质氢氧化铁分子集合体氯化钠氢氧化钙分散剂水水水活动二、Fe(OH)3胶体的制备1阅读填空:阅读教材P26“科学探究1”,完成下列空格:制备Fe(OH)3胶体:将蒸馏水加热至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 ,停止加热,就制得了Fe(OH)3胶体。2.分组实验:按上述步骤制备Fe(OH)3胶体。3.讨论交流: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对应练习2、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B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100 nm之间 B澄清透明C不能稳定存在 D.呈红褐色活动
14、三、胶体的鉴别1观察归纳:对比观察CuSO4溶液、Fe(OH)3胶体和泥水, 区别浊液与胶体、溶液的方法是 。2实验探究:完成“科学探究2、3”,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对应表格中(见教材)。3归纳小结:结合上述现象或教材P27图2-6,并阅读教材P27第1、2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丁达尔效应是指 。 (2)比较胶体与浊液分散质粒子大小 。(3)区分胶体与溶液的方法是 。对应练习3、下列分散系中,属于胶体的是( A )A淀粉溶液 B食盐水 C稀硫酸 D碘酒对应练习4、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B )A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分散质颗粒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C胶体分散质粒子自由运动
15、 D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反馈练习】1将白醋、食用油、食盐、酒精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B )A白醋 B食用油 C食盐 D酒精2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 C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3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B )A冷水 B沸水 CNaOH溶液 DNaCl浓溶液4下列分散系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 ( C )水 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 淀粉溶液 硫酸钠溶液 A B C D【归纳梳理】分 散 系溶 液浊 液胶 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分
16、 散 质 微 粒外 观稳 定 性能否透过滤纸实 例【课后巩固】教材作业:P29习题第5、6、7提高训练:1. 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A)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是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C.会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D.粒子不没有带电荷2.“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B)是溶液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滤纸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B.C.D.3.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向胶体中加入蔗糖溶液,产生聚沉现象B.一束可见光透过胶体时,产生丁达尔效应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
17、透膜只能让分子通过D.胶体能够吸附阴离子和阳离子,故在电场的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体带电荷,所以会产生电泳现象C.胶粒能透过滤纸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5. 不能用胶体的知识解释的现象是(C)A.豆浆中加入石膏做豆腐B.一支钢笔使用两种不同牌号的墨水,易出现堵塞C.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色D.在海水与河水交界处,易形成三角洲6. 某胶体遇盐卤或石膏水易发生凝聚,而与食盐水或硫酸钠溶液不易发生凝聚,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D)A.胶体粒子直径约为1100nm B.此胶体粒子带有电荷C.与BaCl2溶
18、液或Fe(OH)3胶体可发生凝聚D.Na+使此胶体凝聚的效果不如Ca2、Mg27. 已知土壤胶体粒子带负电,在土壤中施加含氮质量相同的下列化肥,肥效最差的是(C)A.(NH4)2SO4 B.NH4HCO3 C. NH4NO3 D. NH4Cl8.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液体变为_红褐_色,得到的是_胶体_,用此分散系进行下列实验: (1)将其装入U型管中,用石墨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_加深_,这说明_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带正电_,这种现象称为_电泳_ (2)向其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产生红褐色沉淀_,原因是_加入电解质胶体发生聚沉。 (3)向其中滴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先生成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液呈黄色溶液_,其原因是_加电解质溶液稀硫酸,氢氧化铁胶体聚沉,进行加稀硫酸后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沉淀又溶解_。 (4)提纯此分散系常用的方法是_渗析法_。【我的反思】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