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察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最多的骆驼。大徒弟画了很多小骆驼,二徒弟画了很多骆驼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却营造出数不清的骆驼的情境。课文的题目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教学时,要利用好插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引人入胜是因为采用了悬念的手法。文章并不急于告诉我们究竟该怎样才能画出最多的骆驼,而是一步步地展示三个徒弟的画,让人迫不及待地往下读,最后揭开奥秘。选编本文的目的,是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同时,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
2、意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来源:学.科.网Z.X.X.K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创新意识。【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自学基础上,弄懂课文为何以此为题;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为何小徒弟受到师傅称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来源:学科网 教学重难点在学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做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2.体会文中蕴含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体会师傅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过程多媒体
3、课件。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想知道那些考生是怎么画的吗?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来源:Z#xx#k.Com古时候,有一位著名的画师要考考他的三位徒弟,他让徒弟们在同样大小的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多。结果是,纸上画骆驼最少的徒弟却受到了画师的称赞,想知道是为什么吗?下面我们就学习这个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二、自读课文,粗知大意1.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2.认读词语,纠正读音。(
4、课件出示)3.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召集:招呼集合在一起连绵不断:绵,延续不断。文中指山峰一座连一座,不间断。起伏:伏,低下去。文中指山峰有高有低。若隐若现:若,如,像。隐,不显露。现,显露。文中指群山中的骆驼有时看得清楚,有时又看不清,看不清究竟有多少只。4再读课文,了解大意。出示自学提示:画师要考徒弟什么?三个徒弟分别画了什么?最后谁让师傅最满意?用波浪线划出来。三、讨论交流,领会内涵故事的结果真让人感到意外,想知道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吗?1.指名读大徒弟画的内容,你来帮大徒弟说一说绘画构思。(要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尽可能多的骆驼,“我”的想法就是把骆驼画的小一点
5、,这样就能在纸上多画骆驼了)大徒弟的想法最简单,也是常人的想法。2.指名读二徒弟画的内容,他的想法好在哪?(二徒弟的方法和大徒弟的相比,有一定的进步,他用骆驼的头来代表整个骆驼,这样他画的骆驼数就比大徒弟多了)大徒弟和二徒弟究竟可以画多少只骆驼?(无论大徒弟还是二徒弟,他们画的骆驼毕竟受到纸张的限制,骆驼的数量是有限的。)他们俩的画法有什么缺陷?(无论是画骆驼,还是画骆驼头,太麻烦,要花费很长时间)3.那么,小徒弟画了什么?指名读小徒弟画的内容。来源:学.科.网Z.X.X.K(小徒弟只画了一只完整的骆驼和一只不完整的骆驼。)比较三个徒弟的画法,小组讨论:用“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来说一说这三
6、幅画,你认为谁画的最棒?4.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词看出来?(小徒弟的办法之所以好,是因为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小徒弟思考的角度和别人不一样,是想别人想不到的事。)如果让你画,你想怎么样画?(可以画许多骆驼的脚印)四、广泛思考,课外延伸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五、课堂小结总结道理:来源:Z#xx#k.Com1.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平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2.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六、布置作业下面,老师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画风,你将怎样画呢? 教学反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