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过年点灯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每到过年时人们就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氛围。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灯”却表达了作者另一种感情。灯祭迟子建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通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父亲在世时和去世后有什么不同 在世时 做灯 我快乐 家里光明 年有声有色 去世后 黑漆漆 没福气 给父亲送灯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灯是不寻常的。不寻常 仔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父亲是怎样给我做灯的?做灯罩:捡回罐头瓶倒入开水去瓶底用棉花擦亮做灯座:取圆形木片钻眼儿穿铁丝扭结成提手插蜡烛:在底座钉钉子固定红烛点燃落下灯罩作者为什么这样细致的描写
2、做灯的过程?“虽然做这样一盏灯总要花上一些功夫,但 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到一盏称心如意的灯。”“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还真顾家呀。父亲打趣着我,去看那盏灯。”从中体会到父亲做的灯好,让“我”心满意足,父亲为了让“我”高兴,不厌其烦地做灯送给“我”。从中体会到了父亲对“我”的宽容与慈爱。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着灯去另一家。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给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为什么不寻常?父亲每年为我做灯,不厌其烦 提灯走东家串西家的感觉不寻常 有了这个灯,我的生活不寻常因为有了父亲,作者可以得到一盏漂亮的灯,也可以使家得到光明,有了光明,生活就有了希望和盼头;有了父亲生活也就很快乐幸福。生活再艰苦,过年也能得到一盏灯,使年更加妖娆迷人。作者通过一盏灯深深体会到了 .父亲对自己的爱.因为享受惯了有父亲的幸福时光,没有父亲的日子是不可想象的。没有了父亲,以前的满院光明变成现在的;没有了父亲,往年的年有声有色,变成现在的;没有了父亲,我再也迎不来父亲送我的,我多么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黑漆漆的悲痛、忧伤那盏灯到路上接他回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