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但愿人长久课题但愿人长久课型新授课时2教材简析但愿人长久是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它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词水调歌头的创作经过。这类诗(词)包文的课文在三年级时学生就已经接触过,有一定的学习经验,知道故事就是词意的具体展现。可检测性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学会11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2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学会一个多音字“埋”,理解不同读音的不同含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3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4了解文包诗的特点。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
2、意境。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预习设计自读课文,查找苏轼的相关资料教具与学具挂图,多媒体课 时 备 课环节目标教学过程课前调整回顾中秋节的相关习俗,营造团圆的氛围掌握生字读音,将课文读通、读顺,为阅读扫清障碍(完成教学目标2中的正确流利)用好办法记住本课的生字,能规范书写(完成教学目标1)了解文体。(完成教学目标4)细读课文,体会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完成教学目标3)a 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完成教学目标3)b 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快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 (完成教学目标2中的有感情) c 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完成教学目标3)正确理解诗句
3、的含义(完成教学目标4)第一课时一、 联系生活,激情导入。1谈话导入:(1)我们刚刚度过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2)在中秋节的夜晚你看到什么?那天还有那些传统习俗?这些习俗有什么意义吗?2小结:中秋节是象征着团圆的节日,人们合家团圆,在一起吃着月饼赏月。对那些不能团聚的人,我们也常常会听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祝愿。那么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呢?表达了人们的什么美好心愿?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出示课题)3齐读课题。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速度可以稍慢一些。思考:课文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2出示生字词,指名
4、试读生词,纠正读音:奔、辙、埋。3指名领读齐读生字词。4提问:这些生字词中哪些容易写错?怎样记住它们?5组织交流。课文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三、细读课文,掌握文体(一)教学第二、三自然段1.仔细读读这篇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关注文包诗的特点)2. 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庆祝团圆,苏轼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联系上下文理解“心绪不宁”“手足情深”“屈指算来”的意思。3. 相机理解“手足情深”,“一起-一起-”“ 形影不离” “七个年头”这些词语,让学生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二)
5、教学第四、五、六自然段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此刻,苏轼在想什么呢?自由读第4、5自然段,思考:苏轼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些想法?(1)出示句子:“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提问:“无情”是什么意思?这儿苏轼为什么说月亮无情呢?“偏偏”表达了什么情感?看到月亮,苏轼可能想到了一些什么往事?这儿的省略号表达了什么?(2)指导背诵。想象画面,试着背诵这段话。2.出示语段:他转念又想: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提问:“转念”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对照课文理解诗句意思。现在,谁知道诗句中的“婵娟”是指什么了吗?3.指导想诗句意思,引导背诵
6、。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你们还搜集了哪些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2.这些诗同这首水调歌头相比,在表达的感情上有什么不同?3.这同苏轼这个人的性格有什么关系?作业:1.继续背诵课文。2.写生字。第二课时一、检查朗读。二、检查背诵。三、听写生字。指导书写“赏、睁”,指导学生写美观。四、思考: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一句话告诉 了我们此话的含义?五、完成同步探究,当堂订正。六、高效阅读训练。课外阅读第一单元作业:必做:完成练习册。选做:搜集文包诗题材的文章阅读。作业设置:1.继续背诵课文。2.写生字。板书设计:2 但愿人长久心绪不宁-埋怨-宽慰目标达成检测题:1、多音字组词: 埋 mn( ) 禁jn( )mi( ) jn(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3、月亮,似乎在中国古诗中成了思念家乡的代名词。你能默写几句“借月思乡”古诗名句吗? 基于目标达成度的反思: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