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位数与众数下面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中位数与众数,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中位数与众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 的正确评判。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区分刻画平均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评判能力,进一步发展其数学应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教学难点:利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第一环节:
2、情境引入 (5分钟,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内容: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们经常要求一些信息用数据说话,所以对数据作出恰当的评判是很重要的。下面请看一例:某次数学考试,小英得了78分。全班共32人,其他同学的成绩为1个100分,4个90分,22个80分,2个62分,1个30分,1个25分。小英计算出全班的平均 分为77.4分,所以小英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数学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小英对妈妈说的情况属实吗?你对此有何看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作出评判:平均数是我们常用的一个数据代表,但是在这里,利用平均数把倒数第五的成绩 说成处于班级的中上水平显然是不属实的。原因是全班的平均分受到了两
3、个极端数据30分和25分的影响,利用平均数反应问题就出现了偏差。怎样说明这个问题呢?我们需要学习新的数据代表中位数与众数。第二环节:合作探究(20分钟,教师点拨,学生合作解决,全 班交流)内容:问题: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如下:员 工经理副经理职员A 职员B职员C职员D职员E职员F杂工G月工资/元6000 400017001300120191001100110050 0经理说: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2019元。职 员C说:我的工资是12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职员D说:我们好几个人工资都是1100元。一位应聘者心里在琢磨:这个公司员工收入到底怎样呢?你怎样看待该公司员工的收入?学生四人
4、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对表现积极的学生予以鼓励。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上述问题中,经理、职员C、职员D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该公司的收入情况:(1)月平均工资2019元,指所有员工工资的平均数是2019元,但只有正副经理的工资比平均工资高,是他两人的工资把平均工资拉高了。(2)职员C的工资是1200元,恰好居于所有员工工资的正中间(恰有4人的工资比他高,有4人的工资比他低),我们称1200元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3)9个员工中有3个人的工资为1100元,出现的次数最多,我们称1100元是这组数据的众数。议一议:你认为用哪个数据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让学生讨论,
5、充分发表不同的观点,然后 归纳起来:用中位数1200元或众数1100元表示该公司 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些,因为平均数2019元受到了极端值的影响。结合上述问题的探究,引入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教师指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它们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让学生用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回头望,解释引例中小英的数学成绩的问题。第三环节:运用提高(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内容:1. 对于一组数据:3,3,2,3,6,3,1
6、0,3,6,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B. 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的数值不等;C.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D.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的数值相等。答案:A2. 20192019赛季上海东方大鲨鱼篮球队队员身高的中位数、众数分别是多少?(课本213页)3.(1)你课前所调查的50名男同学所穿运动鞋尺码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别是多少?(2)你认为学校商店应多进哪种尺码的男式运动鞋?第四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 学生思考问题,总结回顾)内容:议一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哪些特征?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特征:1. 用平均数作为 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可
7、靠和稳定,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对这组数据所包含的信息的反映最为充分,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2. 用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它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但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它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3. 用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也比较差,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但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尤为关心的一种统计量。要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确定是用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来映数据的平均水平。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8、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第五环节:布置作业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课本习题8.3。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