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格萨尔王的故事格萨尔王相传格萨尔王是连花生大师的化身,一生戎马,扬善抑恶,宏扬佛法,传播文化,成为藏族人民引以为自豪的旷世英雄。格萨尔王生于公元1038年,殁于公元1119年,享年81岁。格萨尔自幼家贫,于现阿须打滚乡放牧,由于叔父离间,母子泊外,相依为命。16岁赛马选王并登位,遂进住岭国都城森周达泽宗并娶珠姆为妻。格萨尔一生降妖伏魔,除暴安良,南征北战,统一了大小150多个部落,岭国领土始归一统。格萨尔王出征图阅读提示: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课文。2.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格萨尔王的什么故事?你喜欢他吗?为什么?画出文中的生词,理解词语不测哈(h)达驰骋陌生牛犊妥当饥谨
2、(jn)缴纳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形容不怕牺牲不测牛犊哈(h)达不测牛犊妥当哈(h)达不测牛犊饥谨(jn)妥当哈(h)达不测牛犊驰骋饥谨(jn)妥当哈(h)达不测牛犊陌生驰骋饥谨(jn)妥当哈(h)达不测牛犊缴纳陌生驰骋饥谨(jn)妥当哈(h)达不测牛犊1.他非常勇敢,为民除害。2.他非常善良,热爱人民,造福百姓。交流反馈:读完课文,你觉得格萨尔王是个怎样的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本课讲的是藏族英雄格萨尔王的故事。故事展现出藏族人民心目中一位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英雄形象。觉如到了玉隆,用法力消灭了危害牲畜的地鼠恶魔;杀死了抢劫商人的强盗,帮商人夺回了被抢的财物。觉如说:“我不能要你们的财
3、物。日后你们去汉地经商,路过此地,就送我一条哈达和一些汉地的茶叶好了。眼下请你们先帮我修建一座宫殿,一切费用由我出。将来无论你们到什么地方,我都会保护你们的。”这帐篷从外面看很小,里面却极为宽敞,而且富丽堂皇。待客的茶点和酒菜,也似天神的食品,百味俱全。在交流中,觉如了解了岭地受灾的情况,高兴地答应了他们移居的请求。六人返回岭地,召集部落的首领们商议移居玉隆。玉隆实在是个好地方,而且觉如的意思很明白,他们可以随意住下去,没有时间的限制,也不需要缴纳什么物品。觉如还要将自己的宫殿城堡,无偿地送给岭地百姓。十二月初十这天,岭地人马来到了玉隆。人人都喜气洋洋,等待觉如给他们分配领地。觉如头戴礼帽,身
4、穿礼服,足蹬闪亮的马靴,站在岭部落人马面前,神采飞扬,令人敬畏。他先介绍了玉隆的情况,然后公平地分配了领地。每一个首领都得到了自己的领地,但觉如和母亲仍旧住在自己的小帐篷里。“黄嘴野牛的犄角,碰上谁也要抵坏他的身体,却从来没有抵自己的牛犊。红色母虎的锋利牙齿,碰上谁也要把他吃掉,却不会咬亲生的幼虎。岭地足智多谋的诸好汉,和哥哥为求情来此地,拿石子对付是否妥当?【兄弟之间不能互相残杀,要珍惜手足之情】小结:作者运用比兴的手法,说明凶猛的动物都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觉如更不能伤害自己的亲人。小知识: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你对觉如(格萨尔王)有什么样的评价?勇敢、善良、为民除害、造福百姓。格萨尔王的雕像格萨尔王的宫殿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