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语交际习作四【课文分析】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讨论与远方的同龄人建立联系,加强交流,开展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目的是使学生亲历一次是“手拉手”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沟通和交际的能力。教师可先创设情境,介绍一些遥远地方的小学的情况及他们对交友的渴望,激发学生建立“手拉手”活动的兴趣;然后让学生明确,此次活动的策划与开展都由学生自己操作。【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次“口语交际”和“习作”会很感兴趣,对西部独特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充满了好奇和向往,课前教师可以寻求相关部门和西部学校取得联系,学生找准了“手拉手”的目标,会更有兴趣。学生在享受友谊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提高了写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对西
2、部会有更深入地了解。【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气氛,激起学生参加“手拉手”的热情,可以给学生划分小组,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展开策划活动,并推选出一名代表做小组汇报。【教学目标】1.通过策划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2.引导学生懂得在书信中有条理地表达内容,并写出真情实感。3.指导学生掌握信封的写法,学会批改习作,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分享习作的快乐。 【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并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2.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设想及策划有条理地写出来。【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准备与主题相关的生活素材。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3、2课时。教学过程 第1课时(口语交际)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微课设计指导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约5分钟)1.播放课件。(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地方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部分山川风物的图片、文字资料)2.谈话导入: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乡,塞外放光,西部高原,独特的地理特色,迥异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今天我们要来策划一次和远方小朋友的“手拉手”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景和物产,必要时向对方献上一片爱心。1.欣赏课件的的图片和资料。2.认真听教师的谈话导入,初步了解“手拉手”活动。谈话导入,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
4、到交际情境之中,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二、明确主题,出谋划策。(约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2.引导学生分小组交流: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远,你会用什么办法和他们建立联系呢?3.指导学生展开全班交流。1.学生说一说: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需要做什么准备工作是。2.学生分小组交流: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远,自己会用什么办法和他们建立联系呢?3.全班交流。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主策划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交流讨论,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三、集思广益,进行策划。(约15分钟)1.引导学生谈一谈:(1
5、)你认为可以通过什么形式来增进和小伙伴的了解? (2)远方的小伙伴中有很多人不能像我们这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有的甚至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我们可以怎样帮助他们?2指导学生分小组探讨活动方案。3引导学生交流各小组的策划情况,要说出活动方案的可行性。1.学生谈一谈:自己认为可以通过什么形式来增进和小伙伴的了解?可以怎样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2.学生分小组探讨活动方案。3.学生交流各小组的策划情况,要说出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可以设计活动:安排学生到讲台上做一次活动策划方案的演讲,提示注意表达时的神态、动作、语气、感情等。四、深入探讨,课外延伸。(约5分钟)1.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策划的活
6、动付诸实践呢?2.教师谈话:老师在报纸杂志、网上、电视节目上搜集了一些小伙伴的联系地址,你愿意把自己的“手拉手”活动构思告诉他们,与他们一同架起友谊的长桥吗?1.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策划的活动付诸实践。2.谈一谈自己是否愿意把自己的“手拉手”活动构思告诉他们,与他们一同架起友谊的长桥。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展开“手拉手”活动的热情和兴趣。教学过程 第2课时(习作)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约5分钟)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今天就我们就开始行动,第一步写信,建立联系。来源:回顾、准备上节课策划的活
7、动方案。以谈话导入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讨论内容,激发写作灵感。(约5分钟)1.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2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3.指导学生回忆书信和信封的格式,明确写法。来源:1.学生分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2.每组选出优秀代表在班级进行交流展示。3.学生回忆书信和信封的格式。学生相互交流讨论,而已开拓学生的思路,集思广益,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三、动笔写作,敞开心扉。(约20分钟)1.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方式:可以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一个写一个部分,最后一起修改合成一封完整的信;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2.指导学生动笔写信。
8、1.学生明确写作方式:可以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一个写一个部分,最后一起修改合成一封完整的信;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2.学生动笔写信。通过及时的习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逐渐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四、评价交流,在修改中完善。(约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交流: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2.指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评价,说出其中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3.引导学生根据其他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整封书信。1. 学生回顾交流写好这封信注意事项。2.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评价,说出其中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3. 根据其他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整封书信。实施多元展示,选择最佳方式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最大限度地激励每名
9、学生。五、教学反思。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一封书信,由于书信有特定的内容和格式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了解书信和信封的格式要求。同时,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搜集、整理资料,自主策划活动方案,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回顾与拓展四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
10、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并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2.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
11、者提出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3.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写作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4.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并能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来源: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
12、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西部的图文资料以及趣味语文故事。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一、交流平台。1.指导学生回顾内容,交流资料。(1)教师用课件展示本单元四篇课文内容,并配以旁白:在这段时间,我们与蒙古族同胞共话夕阳,我们走进了古老苍凉的雪域高原,观赏了风沙漫卷的茫茫戈壁上顽强生存的白杨,漫步在驼铃声声的丝绸之路上。西部的旖旎风光还历历在目,西部建设者可歌可泣的故事还萦绕在我们脑际。(2)指导学生说说:西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图文资料,并谈谈自己
13、对西部的感受。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1)指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草原和白杨,思考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2)引导学生把这两篇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或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推荐给大家,并说说原因。3.指导学生畅所欲言,尽情交流自己在学习中的其他收获。1. 学生回顾内容,交流资料。说一说:西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并谈一谈自己对西部的感受。2.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草原和白杨,思考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 把这两篇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或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推荐给大家,并说说原因。4. 畅所欲言,尽情交流自己在学习中的其他收获。来源:学_科_网通过回顾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
14、学生可以及时巩固学过的知识,加深对文本的体悟。而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交流学习收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日积月累。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浪淘沙,相互交流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教师可适当做补充性讲解。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3.引导学生课外找几首刘禹锡的诗来读一读。1.自由朗读浪淘沙,相互交流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3.课外找几首刘禹锡的诗来读一读。可以设计活动:让学生分组准备自己喜欢的刘禹锡的其他诗,轮流有感情地朗读,并说出自己选择它、喜欢它的理由。三、趣味语文。1.引导学生阅读“趣味语文”中的故事,说一说: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故事的趣味在何处?2.指导学生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3.引导学生分组交流课外搜集到的趣味语文故事。1.学生阅读“趣味语文”中的故事,说一说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故事的趣味在何处。2. 学生谈一谈读了这个故事,自己有什么感受。3. 分组交流课外搜集到的趣味语文故事。通过对趣味语文故事的交流与讨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并将自己搜集的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交流、分享。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科学、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又拓宽了他们的思路和视野,培养了他们的协作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