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87 ,大小:583.50KB ,
资源ID:188152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8815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届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2 第12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届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2 第12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ppt

1、2013届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2 第12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12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针对训练1:(2011年海南单科)“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 ()A二月革命时期 B十月革命时期 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解析】D。抓住关键词“国家资本主义”、“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可以反映出其政策应该是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体现在固定的粮食税、自由贸易措施上。故选D项

2、。备选题(2011年南京模拟)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其最合适的主题是 ()A由余粮收集制 到粮食税 B战时共产主义 到斯大林模式 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 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解析】A。根据第一段材料中“需要先进工人进到所有一切运输和分配粮食和燃料的地点去”可知,说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排除D;根据第二段材料中“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可知,说的是新经济政策中的固定粮食税,从而排除B、C,并再次否定D。针对训练2:“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业了,有了产品的供应,物价

3、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 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实行粮食税制度【解析】A。“做生意”离不开市场、商品交换是其表现之一。B项是指国家的管理方式;C、D项也与商品和市场有关。备选题 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 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解析】C。从题目叙述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当时列宁采取了新经济政策,

4、再结合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可得出答案C。针对训练3:(原创)列宁指出,既然我们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我们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生产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这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指的是()A建立苏维埃政权 B实行粮食税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实行新经济政策【解析】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目的除了保障军事斗争的胜利和巩固国家政权以外,列宁还想借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符合题目中“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列宁采用了新经济政策,即题目中的“中间环节”。故选C。备选题(2011年湛江二模)作为苏联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

5、策与新经济政策相同的是()A都是为了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 B都由于对农民的剥夺破坏了工农关系 C都起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 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解析】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了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而新经济政策不是,排除A。B项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不是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排除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排除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起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新经济政策改善了工农关系,恢复了经济,也起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故正确选项为C。针对训练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公营经济或称国营经济,古已有之。而1862年太平天国革命结束后,曾国

6、藩、李鸿章等人又陆续办起了中国第一批大机器生产的近代公营企业。到上个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成立资源委员会,对全国军事、国际关系、教育文化、财政经济等进行调查研究,以有效利用资源,做好战争准备,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抗战爆发后,资委会开始对汽油、煤炭等国防物资实行管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以调和各方势力和利益;不以赢利为目的,并以忠诚和精神鼓励为主导;企业具体管理方法有租客制、包工制、班组承包制、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等。其中租客制工人对租客的人身依附关系

7、较强,包工制、班组承包制工人对包工头的依附较弱,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工人人身自由。摘 编 自 骆 晓 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古代和洋务派实行公营经济的目的,并分析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参考答案:目的:古代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奢侈生活的需求;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原因:为了战时需要(民族危亡局势的深化)和改善人民生活;当时美国经济危机严重,而苏联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就。利弊:为战争准备了物质基础;引进了现代企业制度;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企业缺乏市场调节的活力和制度约束;工人没有获得普遍的

8、人身自由。备选题(原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 就要失败。”引自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二 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

9、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 区收的稞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饿死了1000万人。”引自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析,工业化通常应按什么途

10、径进行?(2)结合史实,说明苏联采取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途径的理由和依据。(3)苏联工业化所采取的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我们从中可吸取什么教训?参考答案:(1)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工业。(2)苏联工业化外部环境不利,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敌视和包围之中,面临法西斯战争的严重威胁,优先发展重工业符合当时苏联国情。(3)苏联以牺牲农业为代价,重工业畸形发展,农业停滞不前。教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正确处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必须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2011年江苏单科)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

11、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解析】D。斯大林执政时期政府采取提高工业产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等方法,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农副产品质量差”、“农产品过剩”、“市场经济体制”表述错误。2.(2010年全国新课标文综)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

12、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解析】B。把题干材料与选项对照,也许学生很容易做出选B的判断。但要讲清理由似乎不易。学生已有的知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是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从选项与材料的相关性程度看,选B。3.(2009年山东文综)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

13、解析】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府在19181921年国内战争期间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实施于1921年,可以排除A、B项,而C项也是为D项服务的。联系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下,独立自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可以得出D项。4.(2011年常德质检)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然后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下列活动与列宁的言行一致的是()A发表四月提纲指导革命 B实施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 C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五年计划 D倡导“人道的民主的社

14、会主义”【解析】B。本题考查苏俄时期的经济政策。此题可以用排除法来做。根据题干信息“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处于探索时期,四月提纲是为改变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而发表的,此后布尔什维克党取得了胜利;C项是在斯大林时期开展的,D项是戈尔巴乔夫时期开展的。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5.(2011年湛江二模)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A农民无偿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 B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C农民交纳粮食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下的粮食 D农场

15、职工可以发展家庭副业 【解析】C。此题考查的是对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21年春苏俄开始了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新经济政策,其突出的特点是农民取得了支配劳动产品的自主权。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6.“对发展经济来说,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造成“不成功”的共同原因不包括()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严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的制约 A B C D【解析】C。中国的人民公社实行统一核算、统一分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把一切企业收归国有、取消自由贸易,都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水平,是其共同不成功

16、的原因,要排除;中国在人民公社化时期,是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项不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7.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月)材料二 如果撇开

17、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抽象地来讲,我们当然可以用比较缓慢的速度进行工作。但是问题在于:第一,不能撇开内部和外部环境;第二,如果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那就不能不承认,正是这个环境促使我们迅速发展我国的工业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的假如我们的工业和技术像德国那样发达,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了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一,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 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摘 自 斯 大 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

18、右倾(1928年11月)材料三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斯大林强调高速度发展工业的原因并说明斯大林与布哈林在工业化问题上侧重点的不同。(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经验。【参考答案】(1)原因:巩固和保卫苏维埃政权。不同:布哈林强调按经济规律发展工业,主张放慢发展速度;斯大林强调从当时的国

19、内外实际情况出发,主张加速发展工业。(2)从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实际出发,调整和处理好农、轻、重关系,统筹兼顾,不断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解题方法指导】相同历史条件下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斯大林与布哈林存在明显的分歧,而各有其理,第(1)问要求概括两者的侧重点,要紧靠材料,尽可能全面具体;第(2)问,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经验,既要认真阅读材料三中毛泽东的有关说法,又要联系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12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针对训练1:(2011年海南单科)“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

20、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 ()A二月革命时期 B十月革命时期 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解析】D。抓住关键词“国家资本主义”、“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可以反映出其政策应该是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体现在固定的粮食税、自由贸易措施上。故选D项。备选题(2011年南京模拟)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其最合适的主题是 ()A由余粮收集制 到粮食税 B战时共产主义 到斯大林模式 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 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解析】A。根据第一段材料中“需要先进工人进到所有一切运输和

21、分配粮食和燃料的地点去”可知,说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排除D;根据第二段材料中“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可知,说的是新经济政策中的固定粮食税,从而排除B、C,并再次否定D。针对训练2:“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业了,有了产品的供应,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 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实行粮食税制度【解析】A。“做生意”离不开市场、商品交换是其表现之一。B项是指国家的管理方式;C、D项也与商品和市场有关。备选题 全

22、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 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解析】C。从题目叙述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当时列宁采取了新经济政策,再结合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可得出答案C。针对训练3:(原创)列宁指出,既然我们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我们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生产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这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指的是()A建立苏维埃政权 B实行粮食税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实行新经济政策【解

23、析】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目的除了保障军事斗争的胜利和巩固国家政权以外,列宁还想借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符合题目中“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列宁采用了新经济政策,即题目中的“中间环节”。故选C。备选题(2011年湛江二模)作为苏联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同的是()A都是为了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 B都由于对农民的剥夺破坏了工农关系 C都起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 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解析】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了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而新经济政策不是,排除A。B项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不是新经济政

24、策的影响,排除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排除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起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新经济政策改善了工农关系,恢复了经济,也起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故正确选项为C。针对训练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公营经济或称国营经济,古已有之。而1862年太平天国革命结束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又陆续办起了中国第一批大机器生产的近代公营企业。到上个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成立资源委员会,对全国军事、国际关系、教育文化、财政经济等进行调查研究,以有效利用资源,做好战争准备,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抗战爆发后,资委会开始对汽油、煤炭等国

25、防物资实行管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以调和各方势力和利益;不以赢利为目的,并以忠诚和精神鼓励为主导;企业具体管理方法有租客制、包工制、班组承包制、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等。其中租客制工人对租客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强,包工制、班组承包制工人对包工头的依附较弱,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工人人身自由。摘 编 自 骆 晓 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古代和洋务派实行公营经济的目的,并分析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

26、。参考答案:目的:古代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奢侈生活的需求;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原因:为了战时需要(民族危亡局势的深化)和改善人民生活;当时美国经济危机严重,而苏联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就。利弊:为战争准备了物质基础;引进了现代企业制度;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企业缺乏市场调节的活力和制度约束;工人没有获得普遍的人身自由。备选题(原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集中于银

27、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 就要失败。”引自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二 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

28、,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 区收的稞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饿死了1000万人。”引自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析,工业化通常应按什么途径进行?(2)结合史实,说明苏联采取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途径的理由和依据。(3)苏联工业化所采取的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我们从中可吸取什么教训?参考答案:(1)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工业。(2)苏联工业化外部环境不利,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敌视和包围之中,面临法西斯战争的严重威胁

29、,优先发展重工业符合当时苏联国情。(3)苏联以牺牲农业为代价,重工业畸形发展,农业停滞不前。教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正确处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必须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2011年江苏单科)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解析】

30、D。斯大林执政时期政府采取提高工业产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等方法,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农副产品质量差”、“农产品过剩”、“市场经济体制”表述错误。2.(2010年全国新课标文综)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解析】B。把题干材料与选项对照,也许学生很容易做出选B的判断。但要讲清理由似乎不易。学生已有的知识是“战时共产主义

31、政策”,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是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从选项与材料的相关性程度看,选B。3.(2009年山东文综)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解析】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府在19181921年国内战争期间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实施于1921年,可以排除A、B项,而C项也是为D项服务的。联系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下,独立自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可以得出D项。4.(2011年常德质检)列

32、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然后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下列活动与列宁的言行一致的是()A发表四月提纲指导革命 B实施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 C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五年计划 D倡导“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解析】B。本题考查苏俄时期的经济政策。此题可以用排除法来做。根据题干信息“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处于探索时期,四月提纲是为改变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而发表的,此后布尔什维克党取得了胜利;C项是在斯大林时期开展的,D项是

33、戈尔巴乔夫时期开展的。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5.(2011年湛江二模)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A农民无偿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 B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C农民交纳粮食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下的粮食 D农场职工可以发展家庭副业 【解析】C。此题考查的是对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21年春苏俄开始了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新经济政策,其突出的特点是农民取得了支配劳动产品的自主权。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6.“对发展经济来说,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

34、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造成“不成功”的共同原因不包括()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严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的制约 A B C D【解析】C。中国的人民公社实行统一核算、统一分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把一切企业收归国有、取消自由贸易,都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水平,是其共同不成功的原因,要排除;中国在人民公社化时期,是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项不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7.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不从供

35、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月)材料二 如果撇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抽象地来讲,我们当然可以用比较缓慢的速度进行工作。但是问题在于:第一,不能撇开内部和外部环境;第二,如果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那就不能不承认,正是这个环境促使我们迅速发展我国的工业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的假如我们的工业和技术像德国那样发达,假

36、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了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一,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 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摘 自 斯 大 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1928年11月)材料三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摘自毛泽东论十

37、大关系(1956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斯大林强调高速度发展工业的原因并说明斯大林与布哈林在工业化问题上侧重点的不同。(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经验。【参考答案】(1)原因:巩固和保卫苏维埃政权。不同:布哈林强调按经济规律发展工业,主张放慢发展速度;斯大林强调从当时的国内外实际情况出发,主张加速发展工业。(2)从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实际出发,调整和处理好农、轻、重关系,统筹兼顾,不断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解题方法指导】相同历史条件下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斯大林与布哈林存在明显的分歧,而各有其理,第(1)问要求概括两者的侧重点,要紧靠材料,尽可能全面具体;第(2)问,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经验,既要认真阅读材料三中毛泽东的有关说法,又要联系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