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 生物的生长与繁殖15生物繁殖新技术一填空1.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是( ),它于1996年7月5日出生于( )国罗斯林研究所。科学家认为它的诞生标志着( )新时代的来临。2.( )院士是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也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在国际上被誉为(“ ”)。3人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时,可以( )并进行( )。二 判断1.有了克隆技术后,不管什么疑难杂症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治愈。 ( )2.所有的植物都必须在土壤里才能生存。 ( )3.杂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 )4.植物克隆技术能够使一片树叶变成一片森林。( )5.克隆技术的问世既能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带来害处。( )三、
2、选择下列属于克隆技术的是( )。绵羊“多利” B杂交水稻 C人工授粉四、简答题1.要提高嫁接的成活率,从技术原理方面说明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2、春季,在用杨枝条进行扦插繁殖时,把枝条上所有的芽去掉,这样是否影响成活?为什么?3、上图是植物的某种繁殖方式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植物的这种繁殖方式叫 ,其特点是 、 。(2)甲、乙这两种操作方法依次称为 、 。(3)图中A、B称为 ,C、D称为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
3、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4)试举出2-3个采用这种繁殖方式的植物名称: 、 、五、拓展题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
4、,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
5、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马铃薯通常是用它的块茎来繁殖的,农民在种植马铃薯时,先把块茎用草木灰肥沾 一下,然后再埋入土壤里,请想一下农民这样做的道理。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