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课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识记:(1)系统的含义与特征;(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2、理解:(1)系统优化的方法;(2) 综合性思维方式。3运用:(1)举出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运用相关原理,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才能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2)运用所学知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培养和 锻炼综合性思维,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初步具有坚持和把握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能力,初步具有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在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它们的区别,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运用综合性的
2、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和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二、能力目标1、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提高综合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的能力,初步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3、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坚持和把握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能力、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在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它们的区别,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运用综合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和
3、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三、觉悟目标在认识事物的方面,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点,做到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教学重点1、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关系;教学难点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新课木桶理论(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所谓“木桶理论”即“木桶定律”,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
4、,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问题探究:理解了木桶理论,对我们学习、生活有什么启示,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得出结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2)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讲授新课一、坚持整体与都分的统一(板书)课堂探究:(请同学们看教材第57页)1)黄荃为什么无法改动吴道子的画?2)如果让你改动这幅画,你会怎样做?谈谈你的看法。(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分析,并发言回答提出的问题)探究提示:1)吴道子的画是一个整体,黄荃之所以无法改动此画就是因为画中食指抉鬼眼是整幅画的一部分,它的存在处于画
5、的被支配地位,只能服从和服务于整幅画。一旦改动,则失去了其整体的功能。2)不改。因为整体与部分又是辩证统一的。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板书)(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同时又是相互作用的。(板书)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二者相互依赖,各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整体由部分构成,它只有对于组成它的部分而言,才是一个确定的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例如:我们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一部分;二是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变化影响部分,部分的优劣也会影响整体。特别是处于关键部位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与部分还是相互作用的,且在一定条件下相
6、互转化。例如:中国对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说是部分,但对于56个民族来说,又是一个整体,因此,二者的地位对的。(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板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涵不同,二者的功能和地位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二是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方法论意义)(板书)理解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做到: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
7、案;同时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体的发展,使整体的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注意:整体的性质和功能,并不是构成它的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整体的功能不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只有当部分以合理、有序、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板书)1.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板书)(学生自主学习,找出结论,找学生回答)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板书: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板书:(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2)遵循系统内部结构
8、的有序性(3)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举例说明:(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问题情境 成语故事:田忌赛马 (多媒体课件展示)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 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这时孙膑招呼田忌过来,孙膑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 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 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
9、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 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 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 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问题: 田忌为什么在三匹马都处于劣势的条件下还能赢得比赛呢?让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当事物的内部要素以有序合理的结构排列组合时,整体功能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2)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结构,系统是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课堂问题探究:(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
10、三个和尚没水吃。问题:上述俗语蕴含了什么哲学道理呢?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多媒体显示):1、 “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说明构成事物的内部要素对于这个事物的重要性,说明部分对于整体的价值。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数虽然多了,但没有形成合理的结构,不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而是相互消磨,结果各要素的力量或作用被内耗了,出现1+12的效应。生活中实例如:接力赛中每一个运动员的良好表现将决定整体的成败。(3)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板书)请同学们看教材第59页的例子 。(让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材中叙述唐代韩愈和宋代苏东坡的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的事例,和我们同学的学习、生活非常贴近,
11、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系统优化的方法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际生活中要真正掌握这种方法,就要做到三点: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还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才能达到1+12的效果。板书:3、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举例】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1992年正式启动,整个工程分别为航天员、飞船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着陆场、航天测控与通信等七大系统。围绕七大系统,从“神州一号”到“神州六号”,全国有3000多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用他们的赤诚之心和自强拼搏,共同铸起中华“神舟”。对于这样一个规模巨大、结构复杂、技术难度最高的国家
12、重点工程由于运用系统方法,从整体出发,统筹规划,综合优化,才科学地组织安排好了人力、物力、财力、设备、资金,从而最可靠、最有效、最规范地达到预期目标。(教师分析总结):系统优化思维极其重要。从认识方面来说,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因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在联系中把握各个部分,在联系中把握事物整体,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和准确的认识。从实践方面来说,系统优化方法要求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着眼于整体功能状态的优化,力求系统的最佳效应。所以,要十分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协调有序,注重
13、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能。本课小结:本课是前一课时的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这一课时主要讲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以及掌握系统优化的工作方法和综合的思维方法。坚持用联系的观点问题看问题,要求我们做到,处理好整体和部分关系,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同时,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和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板书设计第七课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整体和部分的相互联系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2)整体与部分的区别2、方法论: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2、要求 (2) 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3) 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3、用综合性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课后作业完成本课的相应练习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