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届高中总复习第一轮(语文)内敛型定向压缩,指的是压缩类的语言表达运用题。表现为命题者提供一段或几段较长的信息,要求考生按照其设定的各种各样的要求对所提供的语段而非外在信息进行语段的压缩。内敛型定向压缩,核心考查要点就是对语段的概括能力。题型主要有压缩成词、压缩成句和压缩成段三种。一、提炼关键词 提炼关键词类的内敛型定向压缩,指的是将命题者提供的语段(一般是论述类或说明类的材料),压缩成一个或几个词语的题型。这样的压缩,往往需要高度的概括能力。2011苏北四市第三次调研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神马都是浮云”这句网络语流行原因的三个关键性词语。“神马都是浮云”是“什么都是浮云”的谐音,意
2、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浮云”一词出自论语,后来指虚无缥缈,转瞬即逝的事物。这句流行语看起来“很调侃”,又是当下人们的某种精神写照,有一种无从把握甚至陷入绝望的感觉,还透着点儿超然和豁达。_ _ _【参考答案】(示例)谐音(很)调侃 精神写照 第一步:确认需概括内容的相关语段内容或范围。这一步的作用主要是大体框定所要压缩的范围,从整体上去除一些干扰信息,把握住需压缩的内容。第二步:对框定的内容进行分段、分层,把握一些表明行文先后顺序的关联词及标点,如“首先”“然后”“接着”“其次”“最后”等。唯有进一步分段、分层,细化需要压缩的内容,才能让答案更加精确。第三步:对分段、分层后的内容进行分析,直
3、接概括后提炼关键词。正常情况下,提炼关键词到这一步为止就算完成了。第四步:对第三步得出的相关关键词再进行进一步的压缩和提炼,最后形成一个词。因为有些关键词提炼需要的是一个词,而不是几个词,所以概括提炼还需要更进一步。如上述2011年苏北四市第三次调研题就是典型的几个关键词的提取。第一步:确定压缩范围。根据“这句网络语流行原因”确定压缩范围是整个语段,尤以第1句和第3句为主,第2句交代出处及其意义的演变跟流行的原因有关但不直接。第二步:找关键字句,理顺句意。找出直接暗示了流行原因的字句,如:看起来“很调侃”,“又是当下人们的某种精神写照,有一种无从把握甚至陷入绝望的感觉,还透着点儿超然和豁达”。
4、而“某种精神写照”的“精神写照”指:“(一种)无从把握甚至陷入绝望的感觉”及“(还透着点儿)超然和豁达”,据此得出“精神”包含了“陷入绝望、超然和豁达”。第三步:分析内容,找出关键词。确定流行的原因有:看起来“很调侃”;是当下人们的某种精神写照;它是“什么都是浮云”的谐音。第四步:进一步压缩提炼得出答案:谐音、(很)调侃、精神写照。二、概括要点 要点概括类内敛型定向压缩,指的是将命题者提供的语段压缩成一句或几句话的题型。这样的压缩,材料容量往往较大,主要表现为新闻拟标题,一句话新闻或文段、语段总结,图表提炼等,往往需要高度的概括能力。2011江苏卷 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
5、简要概括,不要超过15个字。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参考答案】地形水深;地质构造;相关资料 第一步:整体把握材料中的所有信息,尤其是要把握命题者的有关提示。第二步:把握文段的开始和结尾处的关键句之类的句子。如果没有,则需要掌握按内容、顺序、特点等将材料进行分层、分段
6、的方法。进一步分层、分段细化有助于全面把握材料的信息,不至于压缩时造成信息的遗漏。第三步:对分层、分段后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提炼句子。这时特别需要注意字数的限制。如果试题要求进行分点概括,则这一步提炼的就是最终答案,如果不是分点概括,而是一句话概括,则还需要进行第四步。第四步:对第三步得出的几个句子再进行进一步的压缩和提炼,最后形成一个句子。这时也需要注意有没有字数的要求。如上述2011年江苏高考题就是典型的要点概括题。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概括“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字数不超过15个字。第二步:分析文段,理清思路。前3句一句一个角度,最后一句“因此”后是结论。初步确定答案是由前3句压
7、缩得出。第三步:筛选信息,抓住关键词句。如“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相对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等都暗示了得出段末结论的依据。第四步:进一步概括压缩,使答案符合“哪些方面”的要求:地形水深、地质构造、相关资料。三、提炼内容 压缩成段类内敛型定向压缩,指的是将命题者提供的语段压缩成一段话的题型。这样的压缩,材料容量往往是最大的,主要表现为语段内容的概括。这样的题型,概括能力不是要求最高的,但是对信息的全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要求很高。2010山东卷 下面是一段介绍菊花的材料。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菊花”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50字。菊花,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培育出
8、来的一种观赏花卉,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根据花序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菊花可分为单瓣、重瓣,扁形、球形等;根据花期的迟早,可分为早菊花、秋菊花、晚菊花等;根据花径的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小菊;根据瓣型不同,又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使菊花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不仅如此,有些菊花还可食用,可冲饮,可入药,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在百花凋零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被视为高雅不屈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_【参考答案】(示例)菊花是栽培历史悠久的人工养殖观赏花卉,依据花序、花期、花瓣分为多种类型,可供食用药用,是高雅不屈的象征。第一步:通读材
9、料,整体把握相关信息,注意试题提示。第二步:像这样的压缩成段的题型,基本上是分点罗列型的材料,所以,在文段的首尾部位基本是没有中心句之类的关键句子可以直接提炼的。因此,还是要按照文段的内容、讲述的顺序、介绍的特点等将材料进行分层、分段。注意全面。第三步:对分层、分段后的内容进行概括提炼。进行这一步需要注意字数的限制和内容的全面,不可因为概括而造成信息的遗漏。第四步:对第三步得出的若干句子进行组合,注意句子之间的衔接,最后形成一段话。这时也需要注意字数的要求和简明连贯的要求。如上述2010年山东卷就是典型的几个关键句的提炼。第一步:命题者要求压缩后的文段以“菊花”为开头,限制了字数,所以,需要对
10、材料认真阅读,分点概括。第二步:文段分析之后,没有什么关键的句子,所以根据对菊花的介绍,直接分层。第一点是“人工培育”,第二点是“观赏花卉”,第三点是“历史悠久”,第四点是“类型众多”,第五点是“食用药用”,第六点是“象征高雅不屈”,最后则是“创作题材”。第三步:按照“菊花开头”的要求,对这些菊花的特点进行组织,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注意字数限制。所谓“外放型规范造句”,指的是信息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的造句性质的语言文字运用题。“外放型规范造句”考查的核心能力就是“造句”,就是能够按照一定要求将材料进行扩充组织的能力;其特点在于“外向”,即材料只是基础,考生须在材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扩展。这样的外向
11、型不但要求考生拥有一定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更是让试题的表现形式充满了多样性,如语句扩展,变换句式,仿写、选用句式,图文转换题,阐述点评题等。一、语句扩展 语句扩展属于最常见的“外放型规范造句”题型,是指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而将一句话或一组词进行内容方面的丰富的题型。一般而言,语句扩展有情景扩展和主题扩展两大类,两种扩展的难度相当,其中又以主题扩展难度稍大,在高考中考查比例较大。2011苏北四市三调 “编者按”是各类新闻传播媒介的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评论、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常常在文章或消息的前面。新春刚过,某杂志社决定将征集到的以“关于春节的温暖记忆”为主题的稿件汇编成一期专刊。请你以编者
12、的身份为这期专刊写一个80字左右的“编者按”,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_ 【参考答案】春联,红包,多么温暖的色彩;汤圆,腊肉,多么温暖的味道;团聚,拜年,多么温暖的画面这些温暖的记忆,带着浓浓的年味,以诗文的姿态,在这飘着墨香的书页上,翩跹而舞。第一步:把握材料中所提供的词语、漫画、图表等材料的内涵,找到扩展的切入点,从而有的放矢。第二步:阅读试题,找到扩展的情景、重点、写法、视角、字数等各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从而有法可循。第三步:将上述两步的结果进行整合,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各种文体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点,进行扩展。如上述2011年苏北四市三调题就是典型的语句扩展题。二、图文转换 图文转换也是“外
13、放型规范造句”的重点题型之一。图文转换题型的表现形式大多由文字和图表构成,两者之间互相补充,互相说明。就江苏省的情况看,多是要求将图表等转换成文字。2011湖北卷 分析下图,得出结论,并合理推断其原因。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结论和原因均不超过25字。宜万铁路开通前后恩施州公路、铁路 和民航客运量对比图 开通前 开通后 (1)结论:_。(2)原因:_。【参考答案】结论:铁路开通后,客运量超过公路、民航,成为出行首选。原因:铁路出行比公路速度快,比民航费用低。第一步:阅读试题和所提供的材料,掌握图表的相关内涵。第二步:结合试题,掌握具体的扩展要求,如对内容的选择,对句式的要求,对字数的限制等多
14、个方面。如果试题中提供了示例,更需细加分析。第三步:按照第二步中的各个要求,对图表的内容进行分析、整合。如果图形超过两个,那么需要注意表述的内容要和图表相对应,不可混乱。如上述2011年湖北卷就是典型的图文转换题。第一步:认真读图,图题“宜万铁路开通前后恩施州公路、铁路和民航客运量对比图”暗示了图表反映的内容,横轴由“开通前”“开通后”组成,对比的内容是三项:公路、铁路、民航。第二步:根据数据初步得出对比的结论,铁路的客运量变化较大,开通后超过公路、民航的客运量。第三步:结合题目要求,对图表内容进行分析整合,做到语言表达准确、简明,不超过25字。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概括“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
15、出来的”,字数不超过15个字。第二步:分析文段,理清思路。前3句一句一个角度,最后一句“因此”后是结论。初步确定答案是由前3句压缩得出。三、阐述点评题 阐述点评题型是“外放型规范造句”的最新型的题型之一,也是最富有探究色彩和开放角度的题型之一。对于阐述点评题型,最重要的是要明确材料所表述的内容,明确自我进行阐述点评的方向和角度,能够言之成理。阐述点评题型最主要的表现是新闻点评。2011南通二调 近来,南京准备移栽数百棵树龄近百年的法国梧桐树,为地铁三号线的建设让路。梧桐树是南京的标志之一,是当地人引以为豪的一道风景。树龄较大的树移栽后存活率很低,但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状况也给百姓的出行带来了诸多
16、不便。而采用增加下挖深度避免大树遭损的做法,又使建设成本大增。一方面是耗资上百亿的特大利民工程,一方面是具有文化符号意义的梧桐树,孰去孰留,请发表你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运用反问手法阐述理由;不超过50个字。_【参考答案】(1)地铁应该让道。现代文明的发展难道非得以破坏历史文化为代价吗?(2)梧桐树应该让路。社会要发展总得要有所“牺牲”,且移栽不等于灭绝。死守文化符号难道就是进步吗?第一步:由于属于扩展类的阐述点评,所以试题所提供的新闻材料往往是简明扼要的,往往是一则短的新闻或者几个新闻标题,对此首先应该从内容上予以把握。第二步:如果是一则新闻,则需把握新闻的观点方向,以自我的角度对之进行分
17、析和评判,如同意,则须进一步阐发;如不同意,则须提出相反的观点及论证理由。如果材料不是一则新闻,而是几则新闻,那么首先应该将这几则新闻加以分析,寻找异同,整体要求为求同存异,然后按照前述方法进行。第三步:结合试题的表达要求,如字数、角度等对上述观点进行阐述,注意要能自圆其说,即理由为观点服务。如上述2011年南通二调题就是典型的阐述点评题。第一步:读清材料内容一方面城市交通状况日益拥堵给百姓带来不便,另一方面梧桐树是南京的标志之一,移栽存活率低。孰去孰留,似乎是两难。第二步:选取一个角度,亮出观点。是建地铁移梧桐还是弃地铁留梧桐。同时还要运用反问句式阐述理由。第三步:再次梳理答案,使观点鲜明,理由成立,语句通顺并符合题目的各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