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位数乘一位数后的教学反思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个起始内容,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属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它既是对以前知识的梳理回顾,也是对笔算这个新知识的铺垫。口算乘法是“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一单元的第一部分,也是最基础、最关键的部分。教材从儿童游乐园的情境图入手,引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目的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乘法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一、教学设计反思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根据这一要求
2、我做了深入地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并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口算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经历计算的过程,正确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算理。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主动有效的探索新的口算;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对计算以及相关实际问题是否感兴趣,是否乐于与同学相互合作并积极进行交流。二、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反思依据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分为5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复习旧知,孕伏铺垫合作学习,探讨算法迁移类推,发现规律巩固练习,总结得失。在教学的第一、二环节,我创设了带学生去游乐场必须先通过荷叶桥(
3、即复习表内乘法和数的组成的知识),通过旧知的复习,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必要的铺垫;进而教学主题图。学生交流图中给我们呈现的数学信息,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愿望。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并说说怎样列式解决你提出的问题。观察不会计算的算式,进而引入新课。让学生计算:“一共需要买多少钱的票?”对于这个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孩子们特别感兴趣,欣然参与新知学习。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激发其探索的欲望。第三、四环节中,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所以解决同一问题的策略也各不相同。我利用教材
4、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画的内容提出教学问题,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他们充分的时间空间思考、交流,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这个环节中我开放了课堂,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把课堂中的决定权还给了学生,从课的开始学生自愿选择活动项目,尊重他们的每一个意见,力求课堂的生成反映学生的真实性。还突出了口算的算理教学,关键要让学生真正经历口算算理探究的过程。只有经常运用算理来进行口算,学生的思维才会得到有效
5、的锻炼,心智活动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学生通过“茫然沉思尝试解释豁然开朗”的探究过程,却真正理解了算理。经历了这个思维过程的学生,必定能够熟练地做这类口算题。但更为重要的是,因为经历了这个过程,学生的思维被全面激活,对数学严密的逻辑性得以体验,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得到培养,他们得到的是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收获。学生在掌握10乘几的口算基础上,运用知识迁移模仿类推出几十乘几的口算方法。然后我呈现了两组有规律的乘法算式,通此文转自过观察、比较、类推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简便算法。第二组发现规律主要是要学生在计算时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搞清楚积的末尾到底有几个0。第五环节中,我围绕本节课的教学
6、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先再次回到游乐场去边玩边算,后再拓展延伸(接龙游戏)这些练习既重视基本训练,又注意了综合性训练,层次比较鲜明,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练习设计,体现了练习的坡度,把握了练习的难度,使得绝大部分学生能当堂达成目标。从课上学生回答问题及练习的熟练度、准确度来看,学生基本都达成了已定的教学目标。三、存在问题反思1、一点遗憾:在合作学习、探讨算法和迁移类推、发现规律的教学环节中,要真正让学生经历口算算理探究的过程,要开放学生的脑子和嘴巴,让学生多想多说,教师千万不可包办代替。2、两点困惑:(1)如何让学生在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中不断体验成功?(2)如何处理口算时多种方法的比较?是否强化简便的算法?四、改进措施反思1、教学设计应更严密、更科学。尤其要预留出学生活动的时间。2、实行弹性教学,以后要把教材的习题处理作为课题来研究,在练习设计中力求讲究层次化、趣味化、弹性化。3、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自己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多听、多学、多练。“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与同赛的选手相比,虽有差距,但我始终是抱着一种虚心学习的心态,全程参与这项活动,我学习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为了让以后的每节课遗憾能少一些,我会持之以恒,学习学习再学习!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