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堂堂清: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及建设综合检测.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859663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堂堂清: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及建设综合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堂堂清: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及建设综合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堂堂清: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及建设综合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堂堂清: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及建设综合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苏联的社会主义及建设综合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下列措施中能够验证赫鲁晓夫是“改革家”的是A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B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C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模式D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2下表反映了 1973年苏联经济与美、法、日的对比,据此可知苏联美国法国日本1000人以上的大工厂占企业总数比重112%06%01%14%1000人以上的大工厂生产的工业品占工业品总产量比重615%38%421%344%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快速发展B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C规

2、模经济是苏联经济模式的特征D法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新霸主3口号是历史的浓缩,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A“废除余粮征集制”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C“开垦、开垦、再开垦”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4苏联“二五计划”规定:“轻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将由一五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重工业则由401%降为145%”。“二五计划”实施的结果,轻工业年增长率为148%,重工业则高达19%。材料说明苏联“二五计划”意在A尝试调整轻重工业发展失衡B使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C实现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D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5有人说苏联是让斯大林的偏重重工业的发展模式给解体

3、的。但也有人认为如果苏联不做出这样的选择的话,恐怕等不到二战结束就会崩溃。对于这两种观点的理解,比较合理的解释是A苏联解体的唯一原因是斯大林模式B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偏重重工业发展C二战的爆发延缓了苏联解体的进程D斯大林模式与当时苏联国情相契合61927年秋季,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对危机产生的原因,斯大林认为:一是工业发展速度太慢,以致农村商品供应不足;二是个体小农生产率低,不能提供充足的商品粮;三是富农拒绝把粮食按规定价格卖给国家。但政治局委员布哈林认为危机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粮价太低,农业赋税太重,致使谷物生产减少。这表明A新经济政策在农村成效不大B工业优先战略损害农业发展C农业相对落后影响经

4、济发展D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歧严重7下图反映了1913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经济发展的状况(以1913年为100)。结合所学判断,对其分析正确的是A十月革命的胜利结束了经济持续下滑的局面B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行C电煤钢产量大幅增长缘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D农业集体化的实行提高了谷物和家畜的产量8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列宁探索建立新社会的尝试,它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一样凝聚了一代人的记忆。二者遭遇挫折的共同原因在于A都以支持军事斗争为中心B都强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C都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D都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920世纪70年代,苏联领导人曾说:“让我们等待西方由于它的内部经济危

5、机和它同第三世界越来越紧张的关系而自行灭亡。我们应当避免冒风险或采取危险的倡议。”这表明当时的苏联A预见到两极格局崩溃的必然性B工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C尚未认清与西方国家间的差距D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团结斗争101986年3月苏共二十七大制定了加速发展经济的战略方针,后来又提出实行私有化和自由市场经济。对此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利加乔夫说:“脱离苏维埃制度的原则并滑向不可控制的市场,就给人们带来了损失和苦难。”反映苏联A原有经济体制不适合市场经济B改革失败导致解体C国内存在着有关计划与市场问题的争论D政治体制束缚了经济体制改革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苏联第六个五年计划(1

6、9561960年)和七年计划(19591965年)都取得成绩。从1951年到1965年,苏联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7%。苏联的工业产量成倍增加。1953年到1964年,钢的产量从3 810万吨增长为8 500万吨,煤从32亿吨增为55亿吨,石油从5 280万吨增为223亿吨,电力从1 340亿度增为4 590亿度。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摘编自赫鲁晓夫改革:光荣与混乱并行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期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表时间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19661970年84%41%19711975年74%25%197

7、61980年44%17%19811985年37%11%摘编自苏联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改革材料三 1985年,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提出了“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开始进行经济改革。19861988年,苏联经济不但没有加速发展,相反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仅为28%,低于19801985年的32%。戈尔巴乔夫认为,现行的政治体制是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成果有何异同之处。(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戈尔巴乔夫改革存在哪些缺点。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相比,其改革重心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

8、什么后果?(3)从苏联这三位领导人的三次改革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启示?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学者认为“政府干预的强弱与市场机能运作能力的强弱成反比”。但有时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恰恰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少,即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如中国古代通过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等政策,保证了封建经济的向前发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明确你对材料观点的态度,并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论证时史论结合)参考答案1【答案】D2【答案】C3【答案】C4【答案】A5【答案】D6【答案】D7【答案】B8【答案】D9【

9、答案】C10【答案】C11【答案】(1)同:都在工业领域取得成就。异: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成就不明显,勃列日涅夫改革使农业也得到一定的发展。(2)缺点:经济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使经济增长率进一步降低。变化:改革重心由以往的经济改革转向政治改革。后果:造成苏联的解体。(3)启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曲折复杂的;社会主义的改革应该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改革一定要符合实际,遵循客观情况和经济发展规律;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12【答案】我认同材料中“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的观点。理由:斯大林执政时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也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用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的方法,克服了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通过不同手段对经济加强国家干预,从而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状况往往依赖政府的政策干预的加强。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