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优化课堂》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85132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课堂》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优化课堂》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优化课堂》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优化课堂》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优化课堂》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优化课堂》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优化课堂》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优化课堂》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优化课堂》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优化课堂》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优化课堂》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优化课堂》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目标测试内容测试要求教学要求“百家争鸣”的出现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1) 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2)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内容的区别与联系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1教师语: 让我们追随着战马飞驰声,回到汹涌澎湃的春秋战国,体悟那英雄辈出、璀璨群星的思想家们的生活时代。播放中华文明相关片段。提问: 我们从视频中了解到“百家争鸣”哪些背景呢?学生回答: 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

2、群雄争霸教师语: 伴随着政治经济大变革而来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鞭笞各位“仁慈”思想家创造了无数的救世思想,并收徒讲学加以传播,为民、为理想奔走各方,铸就了中国的灿烂辉煌的“百家争鸣”时代。让我们这些卓越的思想家们上演一场“百家争鸣”的大戏吧,用他们的思想回答古代中国的未来何去何从吧! 新课导入2中国古代有一本书,有人说只要读懂这本书就可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了。那么这是怎样的一本书呢? 由论语导入百家争鸣。基础达标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明确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下列能体现出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A)A. “有教无类”B. “举一反三”C. “温故而知新”D

3、. “当仁不让于师”解析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意思是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 2. (2013年江苏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卷)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B)A. 老子B. 墨子C. 荀子D. 韩非子解析“兼爱”、“非攻”是墨子墨家学派的主张,墨子还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3. 最近,有一网民提出构建皖北交通大网络的设想,以加快安徽崛起步伐。该设想把孔(子)孟(

4、子)老(子)庄(子)的故里连接了起来。下列言论不属于这四人的是(B)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解析A是孔子的思想,B是荀子的君舟民水思想,C是孟子的思想,D为老子的思想。 4. 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并由此产生了早期的民本思想。下列思想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C)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A. B. C. D. 解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为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

5、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在做什么,是一种愚民政策。 5. (2014年南通模拟卷)安徽无为县始建于隋朝,县名取“思天下安于无事,无为而治”之意。该县名称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的主张,这位思想家是(A)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韩非子解析“无为而治”是老子提出的政治主张,是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以“无为”作为县名,反映了老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深远影响。 6. (2014年徐州模拟卷)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C)A. 人性本善B. 舍生取义C. 民贵君轻D. 得道多助解析三民

6、主义中的民权主义反对君主专制,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督促君主注重人民的力量,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孙中山认为二者有相通之处。 7. 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A)A. 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B. 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 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 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解析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其伦理观是性恶论。C是法家的主张。 8. (2014年徐州模拟卷)近来有学者提议将孔子的诞辰日(阳历9月

7、28日)确定为“中国教师节”,以“彰显尊师重道、传承文化、提升道德的大国风范和气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将孔子的生日定为“世界教师节”;1971年,美国参众两院立法确定孔子的诞辰为“美国教师节”;至今世界上已有29个国家把这一天定为“教师节”。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孔子主张(A)A.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D.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解析材料主要讲述的是孔子在教学方面的影响和地位,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B、C选项是行为规范和治国理念;孔子没有提出“仁政”,D项错误。 9. (判断正误。正确的

8、填A,错误的填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历史影响的认识,题干内容与课本内容完全一致,要求学生熟记课本,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10. (判断正误)(2014年徐州模拟卷)在学校整治环境的运动中 ,提倡“节约用纸”和“光盘行动”的主张与墨家学派的观点有相同之处。(A)解析墨子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学校提倡“节约用纸”和“光盘行动”的主张与墨家学派的观点有相同之处。巩固提升一、 选择题 1. (2014年徐州模拟卷)在课堂上,老师询问小明和小玟

9、,你们心目中的好国君应有怎样的作为,两人的回答如下图。小明和小玟的阐述,分别对应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哪家思想(D)A. 儒家、道家B. 法家、墨家C. 儒家、墨家D. 法家、道家解析小明所说的“刑罚”、“权术”、“威势”体现的是法家思想;小玟所说的“顺应情势”、“自由发展”、“自然平和”体现的是道家思想。(B)A. 论语B. 道德经 2.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所以“上善若水”应出自于C. 墨子D. 韩非子解析材料中的“不争”、“低下”,反映了道家无欲而安、因势利导、无为而治的思想。 3. (冲A)(2014年无锡模拟

10、卷)有人提出,先秦有四大派思想家。其中第一派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这就是平等、互利、博爱;第二派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这就是真实、宽容、自由;第三派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第四派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这就是仁爱、正义、自强。其中被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所采纳的思想是哪一派(C)A. 第一派B. 第二派C. 第三派D. 第四派解析第一派应是墨家,第二派应是道家,第三派应是法家,第四派应是儒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治国,“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对韩非子的理论进行了具体的实践。C项正确。 4. (2014年南京模拟卷)孔子曾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

11、无讼乎!”汉代司马迁也言:“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围绕治国之略,二者皆倡导(B)A. 缘法而治B. 礼乐教化C. 无为而治D. 兼爱非攻解析材料中孔子希望用礼乐规范人们的行为,这样就不会有争讼,司马迁认为在事情未发生之时就应当用礼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两人的思想都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倡导的是礼乐教化。 5.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B)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解析这是墨子的话。大体意思是“看待别人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像自己之身。”属于墨子

12、的“兼爱”思想。这道题注意不要联系到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而错选A项。注意儒家所宣扬的“仁爱”思想是有等级差别的爱,不可能做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6. (冲A)“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梯,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B)A. 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B. 注重研究社会现实C. 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D. 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解析“所谓不知春秋, 不能涉世”的含义是:“不熟知春秋的含义,就不能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从这层含义可知,儒家思想注重研究社会现实。二、 非选择题 7. 阅读下列材料:孔子是世界上公认的大思想家,被联合国教科

13、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并与穆罕默德、耶稣和释迦牟尼一起,被称为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他的思想学说曾对中国乃至整个东方世界过去两千多年的历史产生过巨大影响,对当今世界和现代化的发展也具有越来越引人注目的作用。请回答:(1) 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时期不仅是社会政治、经济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也是学术发展、文化昌盛的时代。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学术发展、文化昌盛”所呈现的历史现象。(2)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哲学辞典中称颂孔子:“我全神贯注地读了他的这些著作,我从中汲取了精华”还有西方学者直接认为:“孔子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守护神。”孔子思想不仅是法国大革命的动因,更成为西方“平等

14、、仁慈、博爱”观的源泉。在这里,孔子的哪些思想令西方思想家如此痴迷? (3)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人才辈出,有哪些代表人物?在调整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社会方面他们提出了哪些主张? (4) 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试分析儒家文化在现代重新受到重视的原因。解析第一问考查学生“概括”能力,回答时避免具体繁琐地叙述;第二问结合当时法国的历史情况,回答孔子的哪些思想有可能为伏尔泰等人欣赏和利用;第三问注意“战国时期”,不要重复答孔子及其思想;第四问可从儒学的

15、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作答。答案(1) “百家争鸣”。(2) “仁者爱人”和“为政以德”。(3) 孟子,“仁政”;荀子,“以德服人”。(4) 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儒家文化的优秀成果,有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甚至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史料研读一、 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材料一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论语季氏材料二“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

16、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史记太史公自序【解读】这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是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旧的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的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受到挑战,诸侯之间的战争不断,人民流离失所。各种新思想就是在这种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产生的。二、 早期的儒家及其思想1. 孔子的“仁”的思想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三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引自论语【解读】孔子强调为政以德,减少刑法甚至免除刑法,要

17、求统治者爱他的子民,这些朴素的民本思想都体现了孔子的“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伦理观念。2. 孟子对民本思想的继承、发展材料一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材料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8、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公孙丑下材料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解读】孟子认为民贵君轻,人民远比君主重要。又认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即实行“仁政”的君主就会多助,而暴政的君主就会被人民推翻。并且坚持“舍生取义”,统治者不得强迫人民改变其志。孟子将朴素的民本思想发展到了极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相当深远。3. 荀子的哲学观材料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材料二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 是何也?曰: 无何也。是天地之变,

19、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材料三雩而雨,何也?曰: 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 材料四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荀子天伦【解读】这些史料详细阐述了荀子的哲学思想,认为“天行有常”,宇宙、世界是客观发展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是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人的努力,可以“制天命而用之”。人既要顺应自然,

20、又可以人定胜天,战胜自然。资料卡片1. 诸子百家传统上关于百家的划分,最早源于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他在论六家要旨中,将百家首次划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后来,刘歆在七略中,又在司马谈划分的基础上,增“纵横、杂、农、小说”等为十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认为:“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后来,人们去“小说家”,将剩下的九家称为“九流”。自此,中国古代学术界都依从班固,百家就成了“九流”。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一书中再增“兵、医”,认为:“故论先秦学术,实可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也。”2. 孔子的家世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

21、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弗父何为卿。孔子先祖遂由诸侯家转为公卿之家。弗父何之曾孙正考父,连续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为上卿,以谦恭著称于世。孔子六祖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按周礼制,大夫不得祖诸侯,“五世亲尽,别为公侯”,故其后代以孔为氏。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其后代避难奔鲁(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鲁防邑宰。祖父伯夏的事迹无考。父亲名纥,字叔,又称叔梁纥,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称。叔梁纥先娶施氏,无子,其妾生男,病足,复娶颜徵在,生孔子。3. 老子的生平老子(约公元前

22、600公元前500),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关于老子其人其地,最早的传述者是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里所述的老子,有名、有姓、有字、有谥号,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他的籍贯有国、有县、有乡、又有里,曰:“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有官职,曰:“周守藏室之史也”;有跟同时代名人孔子的交往,曰:“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有老子清楚的世系,曰:“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事于汉孝文帝,假之于解为胶西珢太傅。”据高亨先生老子注释考证,老子生于鲁襄公二年,即公元前571年。老子父亲李乾是周朝的下层官吏,使老子具有少年时期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也使得他成为周王室守藏室之史,征集、保管进而饱览了周王朝及诸侯国的典籍,为他创立学说奠定了基础。春秋末年,周王朝内乱,老子弃官西去,经函谷关,关令尹喜慕其大名,强留著书,遂留下五千言道德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