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人教版)1.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既能联系到碳单质,又学习到了碳酸和碳酸钙等化合物知识,同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课题内容是本单元内容的核心和纽带。本节教材总体来说难度不大,许多知识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的化学问题,提高科学素养水平。2. 学法指导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初三年级学生大多数处在1415 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
2、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往往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喜欢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因此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得出结论,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新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3. 设计思路本节课堂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也较多,因此,我在设计时以谜题为活动线,以获得二氧化碳性质用途为知识线。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知识搭上了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充分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 4. 教学目标知识
3、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知道其重要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2)通过用紫色石蕊试纸来进行实验探究,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3)通过二氧化碳的用途和
4、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感受化学就在他们身边,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5. 教学重点、难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6. 教学方法由于初三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移,他们习惯于依靠感性来认识事物,因此本节课以引导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体现学科特点,发挥实验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探索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7.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置情景引入趣味实验跳动的硬币学生观看,思考利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兴趣探究活
5、动一展示同学们熟悉的可乐汽水创设问题可乐中产生的气泡是什么气体?总结板书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多媒体展示反应方程式介绍有关的用途观看,联想,跃跃欲试探究活动一:猜想假设气体是二氧化碳讨论交流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实验验证根据器材和实验方案归纳小结总结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从身边事物发现化学问题,探究的意识。探究活动一引入可乐中产生二氧化碳,如何用实验验证二氧化碳溶于水探究活动二:设计方案交流展示各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讲述自己的设计和如何实施实验评价反思师生共同相互交流学生讨论方案实验验证根据给
6、出的器材,确定实验方案。解释与结论分析实验后矿泉水瓶子变瘪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评价能力,通过小组的合作,互相启迪、互相补充、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通过让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提高表述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探究的快乐,激发探究热情。探究活动二设疑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引导:判断化学反应的主要依据提供素材演示把盐酸溶液中滴加到石蕊试纸上启发设疑碳酸也是一种酸,也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那么“碳酸饮料”中有没有碳酸,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板书总结CO2H2O=H2CO3讲解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时候一部分发生反应了聆听、思考、讨论、交流讨论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猜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可能
7、是碳酸探究活动二:观察学生将刚才变瘪矿泉水瓶子中的液体滴到紫色石蕊试纸上观察变色情况分析推测刚才得到的液体中都有二氧化碳、水、碳酸,是那种物质使石蕊变色?讨论设计:讨论交流,确定实验方案实验探究1、将水滴在干燥的石蕊试纸上2、将干燥的石蕊试纸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试管中3、将润湿的石蕊试纸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试管中4、将变红的石蕊试纸烘干总结归纳碳酸容易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演示二氧化碳使烧杯中一高一矮的两支点燃的蜡烛先后熄灭板书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可燃,不助燃。
8、观察,讨论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展示图片深井救人设疑救人时为什么先通氧气?板书不供给呼吸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解决疑惑联系实际,感受生活中的化学。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播放视频“干冰”的汽化,介绍“干冰”的性质播放视频温室效应的危害让同学们建立环境观念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知道二氧化碳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于人类,又会因“温室效应”的加剧而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利用好、控制好二氧化碳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使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懂得运用有关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反思与小结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有关我们学习二氧化碳的知识用
9、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反思与小结聆听、思考、跃跃欲试、展示交流在有趣的故事中学到了知识,加深了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课后实践查阅有关资料,通过有关媒体,多了解二氧化碳的知识。然后以“二氧化碳分子流浪记”为题写一篇科普小文章,将其有关知识尽量多的展示出来。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他们就会有更多的心得和体会,对化学的学习也就更有兴趣。8. 板书设计(略)9.教学反思(略)【案例点评】 该教学设计立足于新课程理念,通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制定教学目标,注重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涵盖了教学设计的各要素,包括教学目标、内容、策略等。【理论点拨】
10、化学教学设计是指化学教师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化学教学目标、化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包括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等),对化学教学方案做出的一种规划。化学教学设计是化学课程与教学的首要环节,是联系化学教育教学理论与中学化学教学实践的纽带和桥梁,它对于体现和落实化学课程的理念和目标,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化学教学设计的程序如下:(1) 分析教学任务,阐述教学的预期目标。(2) 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的原有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3) 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4) 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
11、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5) 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6) 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解决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将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分析、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诸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并且很好地组合是目前教学设计的一大难题。现代教学过程更加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因而在课堂教学进程安排上,在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的同时,出现了“活动体验表现”这一新进程。这样,教学过程的设计与以往教案编写的那种单一、线性、主要设计教师教
12、学步骤和方法的思维形式和编写格式有很大不同,它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同时考虑教学的意图、教学组织中活动的主体(学生、教师,还是由他们共同参与)、行为(探索、思考、讨论、操作等)和方式,以及媒体的使用、时间的分配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期等。所以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对于教学的活动过程是呈立体和网状思考状态,教学诸因素不是沿“教”这条单行线前行,而是在学与教中交错朝着教学目标进行(表3-3)。表3-3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时间教学环节教学目的或意图内容呈现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使用预期效果化学教学设计的表达:(1) 教学设计说明。写出本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整体思路。(2) 教学分析。包括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学情分析。(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 教学策略(教法指导)。选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媒体及板书设计。(5) 教学过程。(6) 教学反思、教学评价。教学设计的表达可分为文字式、表格与图示式及文字与表格相结合式。几种表达各有优点。教学过程可依流程图或表格的形式来表达。为明了起见,我们将教学设计以表3-4的形式呈现。表3-4 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设计要素设计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分析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解决办法学情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表3-3)教学设计评价第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