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上:《多边形的面积复习课》教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839326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上:《多边形的面积复习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上:《多边形的面积复习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上:《多边形的面积复习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上:《多边形的面积复习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上:《多边形的面积复习课》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五上:《多边形的面积复习课》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五上:多边形的面积复习课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13页第2题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复习已学的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二)过程与方法利用转化思想,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将各种组合图形的面积转化为已学的多边形面积并加以计算。(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解析:本学期所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可以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而来。理解推导的过程,对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掌握了这些,学生今后即使忘记某个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也可自行

2、推导得出。在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可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利用转化思想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采用不同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学具:每人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梯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李爷爷有一块地,种了三种蔬菜,是哪三种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图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信息与问题。信息:种茄子的是一块三角形的地,底长15 m,高是32 m;种黄瓜的是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底长25 m,高是32 m;种西红柿的是一块梯形的地,上底是15 m,下底是23

3、 m,高是32 m。问题:茄子、西红柿和黄瓜各种了多少平方米?这块地共有多少平方米?【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产生学习的兴趣。二、解决问题,复习方法1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15322=240(平方米)思考: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为什么要除以2呢?(出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请同学拼一拼,明白三角形的面积就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2532=800(平方米)思考: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高,而不是底斜边呢?(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减下三角形,就可以拼得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一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另一边

4、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3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15+23)322= 608(平方米)思考:有谁能说一说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来的?(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下底,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4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求出李爷爷菜地的总面积吗?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汇报。方法一:总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240+800+608=1648(平方米)方法二:三种图形组合成一个梯形,上底是(25+23)米,下底是(15+25+15)米,高是32米。总面积=(25+23)+(15+25

5、+15)322=1648(平方米)【设计意图】在呈现简单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顾了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相关知识和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既巩固了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又发展了学生迁移、转化的方法和思想。带着问题动手操作,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进一步唤起对旧知的回忆。用不同的方法求菜地的总面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1课件出示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7题。(1)学生独立解题。(2)汇报评价。2课件出示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8题。(1)学生独立解题。(2)汇报评价。指名说清计算过程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既可分段列式,也

6、可以综合列式。3课件出示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9题。(1)学生独立解题,教师巡视,适当指导。(2)小组交流汇报,教师评价。4课件出示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10题。(1)题目给出什么条件,要求什么?(条件:小方格的边长为1 cm。要求:组合图形的面积。)(2)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后,小组交流。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

7、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

8、“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3)学生汇报自己是怎么想的,教师评价。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

9、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设计意图】第7题与第8题属于基础题,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巩固平行四边形及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进一步熟练面积计算公式;第9题的难度有所加大,体现运用不同方式解决问题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开放性,既可通过割的方式,也可通过补的方式来计算,方法三难度相对较大,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找到三角形的高,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第10题更为灵活开放,学生先确定方法,再找出相应的长度计算,通过学生汇报自己的思考方法,优化认知,形成共识。四、全课总结这堂课你巩固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设计意图】将有关多边形面积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回顾,既加深印象,又将复习中获得的新知表达出来,让同学们共享,使其对知识的认知再次得到提升。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