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皮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感受传统皮影艺术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之情。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
2、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2、学习皮影的造型特征,运用造型特征设计绘制皮影。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
3、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皮影的造型特征及绘画步骤,设计绘画一个皮影。“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
4、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教学难点: 皮影的设计绘画。教学设想: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皮影的造型特征及绘画步骤,设计绘画一个皮影。同时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感受传统皮影艺术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准备皮影戏的相关知识及图片教学过程:一、情景设置 视频导入1.师:开始今天的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共同欣赏一段视频,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这段视频
5、时以怎样的形式展现的?生:观看皮影故事指鹿为马2.师:这段视频时以怎样的形式展现的?哪位同学可以回答一下?生:皮影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一课皮影课件展示课题:皮影二、欣赏激趣 知识拓展1.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图片,欣赏图片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你对皮影都有哪些认识?学:观察图片,回答对皮影的认识教总结:皮影巧妙地利用自然界中“光”和“影”的原理。表演时,艺人们在白幕布的后面,一边操纵皮质戏曲人物道具,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吟唱传统故事,同时配以民族乐器。融美术、文学、戏曲、音乐、表演于一体。“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非常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皮影戏艺术的历史风貌。出示本课表现
6、方法:用线描绘。2.师:请同学们继续欣赏图片,欣赏图片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皮影都有哪些造型特征?课件出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皮影作品,了解其特征:皮影具有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特征。色彩运用一般以红、黄、青、绿、黑为主。三、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1.讨论演示作画方法步骤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皮影,也学习了皮影的造型特征,那我们应该怎样绘制一个皮影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生:学生小组讨论师总结:课件展示动画皮影的绘画步骤:(1)勾画人物外轮廓;(2)折剪或绘制花纹;(3)上色。2.欣赏同龄学生作品师:在绘制之前,请同学们欣赏一些同龄学生的作品,可以给予一定的启发。生:欣赏同龄学生作品四、实践探究 互助指导1.参照步骤图设计绘制一幅民间皮影人物形象图,并与同学一起欣赏。作画期间组织学生进行相互检查对方缺点,帮助改正。五、交流展示 总结评价1.小组交流:作品完成后组内进行组内互评,并推选一幅作品进行班内展示。2.每组一名学生在班内进行展示,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简要的介绍,并提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3.教师对本课进行总结评价。六、课后拓展1.课后上网搜索并欣赏皮影,深入了解皮影的知识。 2.下节课准备剪刀、刻刀、胶水、纸张等材料。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