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山东)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题(含解析) 经济史阶段知能检测4(岳麓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83659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山东)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题(含解析) 经济史阶段知能检测4(岳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届(山东)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题(含解析) 经济史阶段知能检测4(岳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届(山东)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题(含解析) 经济史阶段知能检测4(岳麓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届(山东)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题(含解析) 经济史阶段知能检测4(岳麓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届(山东)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题(含解析) 经济史阶段知能检测4(岳麓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3届(山东)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题(含解析) 经济史阶段知能检测4(岳麓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3届(山东)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题(含解析) 经济史阶段知能检测4(岳麓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某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创设了如下四段历史情境,让学生判断正确与否。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A1919年,俄国工人的吃、穿、用由国家统一配给B1918年,俄国工人多劳多得、少劳少得C1920年,俄国农民必须把余粮都交给国家D1922年,一位俄国农民将余粮拿到市场销售后换回生活必需品2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其最合适的主题是()A由余粮征集制到粮食税B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C由余粮征集制到农业集体化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3亚蒙哈默是美国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

2、西方,他是点石成金的万能富豪,而在苏联和中国,他却是家喻户晓的“红色资本家”,他曾经去了苏联,在苏联建立了铅笔生产厂,把美国成功的管理经验传授给这家工厂。这段材料可以说明()A列宁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原因B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C斯大林结束新经济政策的根本原因D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成功之处4(2012铜陵月考)肖洛霍夫曾给斯大林写信说:“许多区,没有完成粮食征购任务,也没有储备籽种集体农庄庄员们和个体农民们由于饥饿现在正濒临死亡工作人员正暴力征粮。”斯大林回信说:“庄稼人在耍滑头,他们要让工人、红军没有饭吃。庄稼汉们实质上是向苏维埃政权宣战。”据此分析,两人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A是否看

3、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B是否看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C是否要维护苏维埃的利益D是否要维护农民们的利益5(2012厦门质检)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说:“我当过工人,那时候没有社会主义,可有土豆:如今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了。”为解决“土豆没了”的问题,他采取的举措有()实行余粮征集制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推行“加速发展战略”ABCD6(2012信阳质检)1982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后,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说:“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中的哪一项措施()A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

4、性计划经济B推行“物质利益原则”,调动生产积极性C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7“斯大林模式”一词由西方学者首先使用,泛指所有“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官方和学界从不使用这个词。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接过这个词用以概括整个苏联70年的历史,并且说:“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正在为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所取代。”戈尔巴乔夫的上述言行实际上()A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B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C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D缓和了苏联国内社会矛盾8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首次经济危机;1857年后,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1929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

5、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主要是因为()A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存在B“自由放任”政策不适应资本主义的新发展C各国之间国际贸易冲突加剧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9(2012哈尔滨高三月考) 英国作家约翰斯特雷奇在其1933年的新书力量的竞争中说道:“从资本主义世界来到社会主义世界好比得到重生。”他的结论的根据是()A资本主义即将灭亡B社会主义是天堂C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没有自由D苏联经济未受经济危机影响且发展迅速10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

6、B调整农业结构C复兴工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11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金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表明()A政府加强了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B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C美国的黄金储备减少,美元贬值加剧D经济进入“滞胀”阶段12(2012扬州调研)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斯大林模式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ABC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

7、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2潍坊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材料二1960年日本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10年之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一倍,并规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相应配套措施。材料三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材料四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8、的政策是什么?(2分)与“用冲击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3分)(2)材料二、三表明二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政策做出了怎样的调整?(4分)其特点是什么?(2分)(3)材料四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有何重大变化?(3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6分)14福利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提高收入;以及其他诸项目的。美国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材料二前

9、苏联的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汪宁苏联社会保障对象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材料三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材料四“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各项社会保险覆盖人数迅速增长,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现阶段,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主要是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对鳏寡孤独等特定群体给予照顾;第二主要是通过实施社会保

10、险制度,为参保人员提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保障;第三主要是国家发展商业保险,以满足不同社会成员的保障需求。尹蔚民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求是2010年第24期)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是什么?(2分)结合二战后相关史实说明其影响。(2分)(2)据材料二、三指出前苏联社会保障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在内容方面的主要差异。(4分)并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体制因素。(4分)(3)据材料四概括“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的成就。(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4分)答案及解析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

11、要注意的是十月革命以后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以后实施新经济政策,B项不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答案】B2【解析】根据第一段材料中“需要先进工人进到所有一切运输和分配粮食和燃料的地点去”可知,说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征集制, 从而排除D;根据第二段材料中“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可知,说的是新经济政策中的固定粮食税,从而排除B、C,并再次否定D。【答案】A3【解析】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企业,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人民生活改善,题干材料反映了这一史实。其余选项与此不符。【答案】D4【解析】从二人的身份和立场可以判断二人的出发点都

12、是为了维护苏维埃的利益,二人的区别只是角度不同。前者是站在维护农民利益的角度上说话,后者是为了维护工人和红军的利益。【答案】D5【解析】余粮征集制是列宁实行的,推行“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实行的。【答案】B6【解析】A项是斯大林模式的重要内容;B项是赫鲁晓夫改革在工业方面的措施;D项是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要措施;C项是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的内容,符合题意。【答案】C7【解析】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在政治上,他主持修改苏联宪法,明确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在思想上,他公开抛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提出所谓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在经济上,他实质上已经开始竭力推行私有化。这就使苏联党和国家的

13、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完全背叛了广大党员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使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答案】B8【解析】1929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缘于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日益形成一个整体。所以D项正确。【答案】D9【解析】把握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33年”和“从资本主义世界来到社会主义世界好比得到重生”。联系当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苏联的不同发展状况,可以综合得出结论。【答案】D10【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罗斯福新政规定全国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有利于稳定国内商品价格,减轻农民负担;放弃金本位

14、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使“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A正确;调整农业结构与出口无关,B错误;复兴工业生产与农民债务无关,C错误;实行社会救济与出口无关,D错误。【答案】A11【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与理解。根据材料中的“采购商品”、“支付劳务费用”、“鼓励资本家投资”可知,美国政府加强了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答案】A12【解析】从题干含义可知“现代化复杂属性”即指既有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社会主义的因素,选择B项。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简单单一。【答案】B1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计划与市场。第(1)问材料反映的1921年的经济

15、政策,不难判断是新经济政策。第(2)问反映的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体现国家的作用。第(3)问21世纪我国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体制。第(4)问主要抓住经济政策调整要与国情相结合,无论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等回答。【答案】(1)政策:新经济政策。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2)调整: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特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3)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4)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经济政策必须依据国情不断调整创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建设上

16、可以互相借鉴。(答出3点即得满分)14【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保障问题。第(1)问目的抓住材料“增进公共福利”、“提高收入”,再结合社会保险法维护社会稳定、缓和矛盾的角度思考。影响结合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获得认识。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议会保障权利”、“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对比分析得出认为。第二小问从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来分析。第(3)问成就抓住材料关键词语“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原因从经济发展、关注民生、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等角度思考。【答案】(1)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进公共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影响:为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国家”提供范例。(2)差异: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不同前者完全来自政府;后者则由政府、私人(雇主和工人)共同承担。原因:前苏联实行的是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美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3)成就: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构建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原因: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