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塞下曲 教学设计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
2、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教学目标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
3、、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2、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3、把握将军的形象。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2学情分析 塞下曲这首古
4、诗形象鲜明突出,语言 凝练,意境深远,味道醇厚。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应该让学生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并且把握人物形象。所以,教学 中应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意让学生在诵读、理解的过程中体验情 感,领悟内容。 3重点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塞下曲 、激趣引入今天我想给大家引荐一位古代的大将军,他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家,曾做过都尉、郡太守,镇守边郡时匈奴都不敢侵犯,被称为“飞将军”,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广
5、。据记载,在李广巡视打猎时就发生过富于戏剧性的故事,流传到唐代,被一位名叫卢纶的诗人即兴改编,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取名为塞下曲。(教师随机板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诗的学习。二、初读古诗,识字正音1、板书课题、作者,理解题目。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古诗读几遍,读通顺,注意古诗的停顿。3、检查学生的读诗情况,指名读。作出评价。三、理解诗句,体会诗境1、想具体了解这首诗写了飞将军李广的什么故事吗?不过在学习之前,老师想让大家回忆一下,要想学好古诗,必须有好的学习方法,回忆一下,都有哪些方法?2、学生小组互助,理解诗句。3、交流。A、说说“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两句诗的意思。抓住“引”
6、字总结联系上下文解释的新方法。从“惊”字体会,感受气氛的紧张。教师指导朗读。B、说说“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两句诗的意思。抓住“没”,并且利用情景表演体会将军力气大,勇武。读出赞叹之情,指导朗读。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生评价。两个人对读。师生对读。四、全诗整合1、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飞将军李广的一个富于传奇性的故事。下面,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2、老师也想讲一讲这个故事,不过,需要大家的合作,我讲到哪句诗,请大家读出相应的诗句。五、把握情感,全班朗读李广将军真不愧是“飞将军”,最后,就让我们想象着诗歌描绘的情景,带着对飞将军李广的赞叹与敬佩,齐读塞下曲!六、拓展延伸同学们,诗人卢纶笔下的塞下曲可并不只是这一首,而是共6首。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二首。在剩下的5首古诗中,第3首“月黑雁飞高”也十分有名。另外,像著名的大诗人李白、王昌龄,也都创作过塞下曲。那么,课下就让我们互相帮助,搜集这些古诗,把它摘抄在采集本里。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