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11讲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一、选择题1(2015广东湛江二模)列宁说:“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下列引言与“尝试”相符的是()A“应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B“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C“不关心个人利益,是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D“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解析根据材料“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可知列宁所说的此项措施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项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A项错误;B项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故正确;C项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错误;D属于斯大林
2、模式内容,排除。答案B2(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一模)苏俄(联)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上述评价忽视了这一政策()A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C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 D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解析材料“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说明该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挫伤劳动者积极性,故A项错误;斯大林模式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故B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破坏
3、经济,故C项错误;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积极意义,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答案D3(2015安徽淮北一模)列宁曾强调“它是在特殊条件下实行的特殊政策,实行的是一些非常措施,但是非常明显,这个政策在军事上战胜了敌人,但在经济战线上没有取得成功。”为纠正这一问题,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采取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前一个政策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项与问题不符,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阻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推行的,故B项正确;C、D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与列宁采取的政策不符,
4、故C、D项错误。答案B4(2015浙江湖州二模)关于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曾说,“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对列宁这句话的解读,不确切的是()A“退一步”指允许资本主义现象的存在B“前进两步”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C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只是一种权宜之计D新经济政策并不适合苏俄当时的国情解析新经济政策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允许资本主义现象的存在,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主要目的是过渡到社会主义,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发展资本主义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是权宜之计,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符合当时俄国实际,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5(2015河南郑州一模)苏联史
5、专家闻一评价斯大林时,认为他一定要以动员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一定要让社会自我牺牲地为苏联效劳。下列属于“社会自我牺牲”发展苏联的策略是()A新经济政策 B管理权下放原则C物质利益原则 D农业集体化政策答案D6(2015四川宜宾一模)戈尔巴乔夫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见图)封面主题词是:“Starting Over”(重新开始)。此图透露的信息是()A试图说明战后美苏争霸结束B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质疑C借用媒体宣传图谋思想渗透D旨在消除意识形态的矛盾解析上世纪八十年代苏联还未解体,战后美苏争霸还没有结束,故A项错误;“Starting Over”(重新开始)是对戈尔巴乔夫
6、改革的肯定赞赏,故B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倡导“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使得苏联的改革走上歧途,但有助于西方思想的渗透,推行和平演变,因此在媒体舆论宣传上肯定赞赏它,故C项正确;美苏社会制度的差异、意识形态的矛盾无法消除,故D项错误。答案C7(2015山东临沂一模)“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由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这种享乐消费观()A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原因之一B有利于扩大需求,摆脱经济危机C是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实际应用D是解决当前欧债危机的主要途径解析“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导致过度消费是导致20世纪30年
7、代大危机原因之一,故A项正确;材料论述的是经济危机的原因,不是摆脱方式,故B项错误;凯恩斯主义理论主张有计划消费,不是盲目消费,故C项错误;享乐消费观只能导致危机加剧,不可能解决当前欧债危机,故D项错误。答案A8(2015河北衡水模拟)下图所示为罗斯福“新政”措施之一。读图,从中可以体会出()浓浓的人文关怀救济与发展相结合临时救济与长远制度保障相结合经济治理模式变化A B C D解析民间资源保护队是罗斯福新政期间从事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组织,它的成立与城市失业青年有关,故正确;民间资源保护队为城市失业青年提供有报酬的工作,将救济与发展相结合,故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临时救济与长远制度保障相结合,
8、故错误;民间资源保护队是罗斯福新政期间从事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组织,可知经济治理模式从自由放任主义到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9(2015福建厦门一模)“新政的执行让政府获得迅速发展,这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个分水岭。”材料中的“分水岭”意指美国()A从民主政体走向集权政体 B从经济危机走向经济繁荣C从自由主义走向国家干预 D从电气时代走向信息时代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政府在保留资本主义自由企业的前提下,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这意味着美国从自由主义走向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时代,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10(2015北京顺义一模)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
9、相似之处是()面临着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干预经济都彻底摆脱了本国的经济危机A B C D解析经过分析、比较可知:“面临着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和“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干预经济”是两者的相似之处,故正确;“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是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而美国是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故错误;“都彻底摆脱了本国的经济危机”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11(2015湖南岳阳一模)不同的经济模式折射出不同经济学派的经济学说。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始终存在着两大相互对立的经济学说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他们(
10、)A看似相互矛盾但目的一致B对国家干预经济看法一致C对市场调节作用看法一致D都始终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解析自由主义提倡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涉经济,主张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干预经济,两者都是为了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故A项正确;前者反对国家干预,后者支持国家干预,故B项错误;对市场调节作用看法不一致,故C项错误;两者在特定的时间内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非始终,故D项错误。答案A12(2015天津和平二模)199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1%,为30年来最低水平。1997年5月,美国失业率已降到4.8%,为1973年以来最低水平。1997年,美国经济
11、增长率达3.2%,继续在西方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冷战结束,国防开支减少B政府压缩社会福利的开支C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D没有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答案C二非选择题13(2015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二模)德国是世界上较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之一,经过百年发展,不仅解除了人们的后顾之忧,而且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时期概况19世纪80年代20世纪20年代1883年颁布工人医疗保险法、1884年颁布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伤残和养老保险法,后合并为帝国保险法。1911年颁布职员保险法。1927年颁布职业介
12、绍法和失业保险法。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中期1949年颁布社会保障适应法。1957年起修改和补充养老、事故、失业、医疗等法案,并颁布农民老年援助法、劳动促进法等。1975年汇总为社会法典,是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法律基础。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1985年起不断改革和调整。如:1988年颁布健康改革法、1989年颁布1992年养老金改革法、1994年增加社会护理保险法霍尔斯特杰格尔社会保险入门材料二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进行过火行为的镇压,而且同时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德皇威廉一世黄金诏书(1881年11月17日)材料三德国能提供如此丰厚的社会保险,和它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分
13、不开的。二战后,3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为德国社会保险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随着经济增长乏力而出现的失业问题不断加剧,以及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政府在维持原有保险水平的前提下,出现了严重的财政赤字,社会保险制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王丽华德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及借鉴研究请回答:(1)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的主要影响,并谈谈“时代发展与制度调整”的关系。(2)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对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的特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00字左右)答案(1)影响:缓和社会矛盾;加重财政负担。关系:时代发展促进制度调整;制度调整又影响了时代发展。(
14、2)特点:政府立法:如工人医疗保险法等法律。不断调整(日渐完善):从19世纪80年代至今,德国政府不断制定并修改相关法律文件。覆盖面广:覆盖了工人、农民、老人等群体,并涉及养老、事故、失业、医疗、护理等多个领域。评分要求:第一等:观点方面:理解准确,即提及三个特点。论证方面:有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按清晰的逻辑关系充分论证。表述方面:层次分明,详略得当。第二等:观点方面:理解基本准确。论证方面: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合理论证。表述方面:有层次,详略欠当。第三等:观点方面:不够准确。论证方面:未能或很少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缺乏逻辑关系。表述方面:缺乏层次,详略不当。14(2015安徽淮南一模)20世
15、纪是世界经济政策大调整和发展模式的大探索时期。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统治者之后,很快结束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击败了坚持新经济政策的布哈林,1929年公开宣布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加速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在事实上采纳了托洛茨基的“超工业化”的建国思想。老曲苏联的颜色革命始于赫鲁晓夫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形成于一定时空之中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鲜明特点的
16、经济发展方式,常常称之为经济发展模式。某一经济运行主体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取得突出的经济成就,其发展模式就必然引起人们的重视,导致处于危机或竞争弱势的国家,予以研究甚至学习模仿,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中,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兴与繁荣。摘编自李明玉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时代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重大调整。(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新模式”的含义,并列举出“他挽救了市场经济”的措施。(3)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三,以20世纪主要经济发展模式探索的史实论证“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中,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兴与繁荣”。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
17、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所有制结构、经济管理体制和分配制度等角度分析回答。第(2)问,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特点回答。第(3)问,在论证过程中要体现材料三的观点,即“导致处于危机或竞争弱势的国家,予以研究甚至学习模仿,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中,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兴与繁荣”,论证过程中要做到史论结合,可列举苏联斯大林模式,美国罗斯福新政等史实进行论述。答案(1)调整: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上:从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到直接过渡;所有制结构上:从多种所有制并存到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管理体制上:从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分配制度上:从按劳分配到绝对平均主义。(2)新模式:国家干预经济(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措施: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实行福利制度(加强救济工作;推行“以工代赈“);进行社会立法。(3)等次论述第一等认识全面,思路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密切。表达通顺。第二等认识不够全面,有基本思路。史实基本准确,史论结合不够密切。表达较通顺。第三等认识模糊,缺乏条理性。未能结合史实。表达欠通顺。- 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