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效作业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见学生用书P117)A级新教材落实与巩固一、选择题1秦朝北筑长城,防备游牧民族的南下袭扰。当时,长城防御的主要少数民族是(A)A匈奴 B鲜卑族C大月氏 D氐族【解析】秦朝建立后,派遣蒙恬反击匈奴,为防备其南下,修筑长城,巩固统一。秦长城主要防御的少数民族是匈奴,故选A项。2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把古代传说中神和人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以“皇帝”作为自己的尊号。嬴政这一做法(B)A重在限制丞相权力B具有宣扬功业色彩C在寻求统治依据D企图保证皇位世袭【解析】皇帝作为尊号不是限制丞相权力,限制相权的应该是三公九卿制,故A项错误;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
2、过五帝,合“皇”和“帝”二字为皇帝,故B项正确;封建社会统治者寻求的统治依据为君权神授,非皇帝这一尊号,故C项错误;保证皇位世袭的是皇帝制度,非皇帝这一尊号,故D项错误。3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这一制度”是指(B)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C御史制度D郡县制度【解析】根据材料“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中央官制之先河”可知“这一制度”为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属于秦朝开创的中央官制,故B项正确;A、C、D三项皆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4唐朝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
3、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材料表明柳宗元(B)A抨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认为郡县制度优于封建制C反对家天下的皇权专制D主张公正合理选拔人才【解析】根据“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可知,他没有直接抨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A项错误;根据“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可判断秦朝能够“公天下”的制度是郡县制,故B项正确;虽然材料“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可见对其制度有微词,但更强调“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故C项错误;题中材料所说的“公天下”不是指人才选拔,故D项错误。 5“黔首”一词在上古时指战俘奴隶;战国时被广泛使用,含义与“庶民”相同;秦始皇下令将天下百姓统称为“黔首”。这反映了(D)A
4、君主专制的建立B奴隶制度的废除C百姓地位的下降D大一统的加强【解析】根据材料“秦始皇下令将天下百姓统称为黔首”,可知对百姓的称呼统一可以巩固政治统一。君主专制是针对决策方式而言,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奴隶制度在战国时期即已瓦解,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时“黔首”含义与“庶民”相同,因而无法体现百姓地位的下降,故C项错误;D项符合题意,故选D项。6下表中所列言论,其共同的着眼点是(D)言论作者出处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柳宗元封建论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
5、“得圣人之威”张居正杂著三代至秦A秦国奠定霸业B始皇个人品行C秦朝速亡原因D秦朝制度创新【解析】据材料“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等信息可知,三则材料分别强调秦的“法律”“郡县制”“秦的创制立法”的积极作用,D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秦统一的积极作用,而不是“秦国”,A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始皇个人品行”,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秦统一的积极意义,而不是其速亡的原因,C错误。7右图为出土的写有法律条文的秦简。秦李斯泰山刻石曰:“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两则材料反映秦朝(C)A法律严酷B无为而
6、治C以法治国D重儒尊法【解析】材料强调法律对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未提及法律严酷,故A项错误;秦朝重法,故B项错误;秦朝颁布秦律,并通过秦律规范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秦朝焚书坑儒,故D项错误。8秦始皇下令将非博士官所掌管的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等全部焚毁。还以“或为妖言以乱黔首”的罪名,将460余名儒生方士坑杀。由此可知,“焚书坑儒”(B)A巩固了秦朝的统治B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C推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是秦始皇反对迷信的体现【解析】从材料中的“非博士官所掌管的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等全部焚毁”可知,“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B项正确。9琅邪台刻石铭文:“维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皇帝作始
7、。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对此正确的认识是(B)公元前219年嬴政统一六国,立石刻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度量衡借法家思想强化社会人伦秩序歌功颂德以强化君主专制A BC D【解析】秦统一六国时间是公元前221年,不能理解为刻石中提到的时间就是秦统一六国的时间,不正确;由材料中“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可以得出正确;由“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得出正确;由“无不臣者,功盖五帝”得出正确。故选B。10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
8、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B)秦朝的徭役繁重秦朝的赋税很重秦朝统一度量衡秦朝的刑罚严酷A BC D【解析】陈胜、吴广起义最直接的原因是他们因遇雨误期,按秦律当斩,这背后的原因就是秦朝的暴政,具体表现为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和刑罚严酷。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1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材料二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
9、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的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制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追唐,元承宋制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6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12分)【答案】(1)首创皇帝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6分)(2)对秦朝:巩固了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4分)对后世:后世的政治制度在秦朝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权力的统一与集中成为后世王朝的总体趋势。(8分)【解析】
10、(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2),根据所学知识,秦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巩固了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根据材料二“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制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追唐,元承宋制”可知后世政治制度在秦朝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所开创的政治体制的突出特点之一是权力高度集中,而权力集中统一也成为后世王朝的总体趋势。B级素养养成与评价一、选择题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
11、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黏合剂。”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A)A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B促进了民族大交融C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D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解析】从题干“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黏合剂”可知,秦统一文字对中国民族统一有重要影响,故A项正确;民族交融是指民族间的交流联系密切,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秦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的制度,与材料“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黏合剂”不符,故C项错误;秦统一文字是在统一六国之后实行的,故D项错误。2梁启超称秦始皇:“
12、杀贵族之权,削封建之制然后君主专制之政体乃成。”此处“削封建之制”是指(A)A废分封设郡县,中央任免官吏B焚书坑儒,重法家,以法治国C讨伐匈奴,筑长城,消除边患D创三公九卿制,建立皇帝制度【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削封建之制”是指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中央任免官吏,加强了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秦始皇政治方面的措施,B项是文化专制措施,C项是军事措施,故B、C两项错误。分封制是西周的地方制度,D项是秦朝的中央官制,不符合题意,排除。3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下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B)官员职能奉常主管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典客主管少数民族
13、及外交事务宗正主管皇室事务治粟内史主管国家财政少府主管皇室财政A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B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C官员职责明确,互相牵制D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解析】九卿掌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但其中有一些部门专门负责皇室事务,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故选B。二、非选择题4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7分)材料一西周初期形势图材料二公元前260年战国时期形势图(图中洛阳附近空白处为周王室领地)材料三秦朝形势图(1)据材料一、二,指出两幅图片体现的政治制度及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制度进行评价。(7分)(2)据材料三,指出图中体现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进步性。(8分)(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2分)【答案】(1)制度:分封制。(1分)变化:周王室领地缩小,诸侯领地增大。(2分,写到诸侯国数量减少亦可得分)评价:积极:扩大疆域,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2分)消极:后期诸侯之间兼并战争日益剧烈,不利于社会稳定。(2分)(2)制度:郡县制。(2分)进步性: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考核,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6分)(3)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