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阳光阳光是日本作家西尾春江的一篇作品。写了一位可爱的小女孩想把阳光送给奶奶的故事。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喜欢故事中那个天真可爱的孩子。 相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这篇课文比较长。早自习的时候,我让学生读五遍课文。我把本课的生字“闪”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数笔画,按笔顺写了一遍。然后告诉学生,读书的时候,读完一遍,就写一笔,读完五遍,就正好把“闪”字写好。上课的时候,我请读完了五遍的小朋友把手举起来,还有一部分学生没读完。 先让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听录音时,我让学生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板书: 阳光 佳子奶奶 送 因为考虑到二年级学生难以把握全文内容。所以把这个问题分解了:先问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
2、事,再请学生根据课文故事内容说一句话,用上“佳子”“阳光”“奶奶”。 接着,让学生在第四自然段中找到课文中相应的句子:看到可爱的阳光,佳子心里闪出一个美好的想法:多好的阳光啊!我要把它带回去,作为礼物,送给奶奶。先让学生围绕“美好的”积累词汇,练习说“美好的()”和“()的()”。然后让学生看板书和句子质疑。 开始我担心学生难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准备作些指导。但学生的表现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们提了这样几个问题:佳子为什么把阳光作为礼物送给奶奶?佳子是怎样把阳光带给奶奶的?佳子把阳光带给奶奶了吗?接下来,我就根据这三个问题组织教学。 佳子为什么把阳光作为礼物送给奶奶?一是因为佳子感受到了阳光的美
3、好,二是因为她想到奶奶需要阳光。第一点,我主要抓住第三自然段学习。结合插图,让学生体会佳子陶醉在阳光中的情景,指导感情朗读并背诵。第二点,课文第五自然段写得很清楚,学生回答后,就不再深究。学到这儿有个插曲。有个学生说,是因为奶奶的腿断了。她根据课文中“奶奶的腿不方便”推断出来的。马上有学生不同意了:奶奶的腿没有断,她可能是得了病暂时不能走动。我表扬了后一位学生。我觉得阅读的严谨性要从小就开始培养。 佳子怎样把阳光带给奶奶的?从佳子的动作和语言可以体现。主要是在六、七自然段里。第六、七自然段以读代讲。两段体现的心情截然不同,指导朗读时学生容易把握。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的变化,学生基本做到了。 佳子
4、把阳光带给奶奶了吗?结合这个问题,让学生理解奶奶的话:“好孩子,不要着急,阳光跑到我心里来了?”本以为这句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没想到学生也说得很好:“阳光照到奶奶的心里了!”真是不可小瞧学生的理解能力。这也使我更加坚信:一篇课文不需要老师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地提问分析,学生的领悟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 学完课文大概用了30分钟。最后10分钟学习会认字。11个生字,我问:你们觉得哪个字最熟悉?或者问:你们已经认识了哪个字?怎么认识的?按照11个生字的容易程度,学生找出了“闪”“礼”“照”“您”等字。最后,只剩下两个字:“念”和“简”。重点帮助分析了。 上完课,感到自己课堂上“旁逸斜出”的地方比较多,只
5、要有机会,决不放过。或引导积累,或指导方法,或强调习惯。这些平时都存在大脑中的种子,一遇到适合的机会,就不由自主地冒出来了。 对文本的取与舍,对教学的放与收,都是比较满意的。重点、难点、有特点的地方既讲又读还背,其它的地方一掠而过。放的时候能充分放开去,让学生尽情地说,然后不着痕迹地收回来。 但还是感到有些不对劲的地方。最主要的问题是在课堂节奏的把握上。原因还是自身对课堂的疏离,加上对学生学情的不够了解。 老师们对阳光教学的评价及我的回复:一剑:很欣赏阳光的教学设计,从整体把握课文到抓重点分析,去繁就简,有收有放。特别是指导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很有效。三个问题的教学也已囊括全文。但有两处
6、有不同看法:最后一问:佳子把阳光带给奶奶吗?这是肯定的,她的确做过,可否换成奶奶得到佳子带给她的阳光了吗?二是认读字是否放在课前一段时间教,这样有利于学生顺利地理解课文,其次在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时,可以顺带巩固一下。不成熟的看法,请勿见笑。 回复:“佳子把阳光带给奶奶吗?”和“奶奶得到佳子带给她的阳光了吗?”实质上是一回事,回答时都不可能是全然肯定或否定。奶奶得到没有?表面上是没有,但奶奶心里感受到了阳光。如果非要强调奶奶是否得到了佳子包在裙子中的那些阳光,我觉得没有必要。显然没有。那问题提出起什么作用呢? 这个问题是学生提出来的。如果学生提的问题是“奶奶得到佳子带给她的阳光了吗?”,我也会引
7、导学生从广义上去理解“她的阳光”,而不仅仅是包在裙子里的阳光。 关于会认字的学习,之所以特意安排在学文后学习,是因为考虑到读文学文的过程就是识字的过程,这时的识字,主要是指导难认字的学习和巩固其它容易的字。当然,识字的方式很多种,上一次上课,我就是让学生初读课文后集中识字,然后在细读课文时再巩固。前一种方法,集中识字时,指导的成分多一些;后一种方法,集中识字时,巩固的成分多一些。 听另外的老师教阳光: 那天一节课听的居然是阳光,我很喜悦,因为上周四我正好上了这一课,现在来听这一课,既是学习,又可以再次反思自己的课。上课前杨老师告诉我,她看了我发在网上的记录。我点点头,觉得这课肯定更有看头。 杨
8、老师把生字学习放在第一课时了,但课前进行了复习,特别是还注意了带生字的词语。课文的学习,她也是重点抓了第三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她的教学比我的更细腻更精致,重点段不仅是浓墨重彩,而且不惜工笔细描。特别是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我觉得比我处理得要好。我当时就感到那一段学习节奏太快。还应该细究一下。特别是杨老师有一个问题,我觉得提得好:“让奶奶温暖的,到底是阳光,还是别的什么呢?”当时在讨论“阳光有没有到奶奶心里去?”有的学生不是很清楚,有一个学生说:“奶奶把佳子抱了很久,心里变热了。”毕竟是小孩子,思维停留在表层上的多,有必要进行引导。 有些地方我觉得不妥的地方,我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细细跟杨老师说了。 孩子的思维有时真是想不到的。在小组讨论“阳光有没有到奶奶心里去”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女孩子说:“阳光到奶奶心里去了,她把裙子打开一个小口子,和奶奶抱在一起的时候,阳光就到奶奶心里去了。”她还说:“说不定佳子穿的裙子是纱做的,上面有小洞洞。”我正要提醒她课文已写了佳子的裙子里“什么也没有了”,可惜老师叫停,没时间了。我把这段写出来,是觉得孩子的这种想法可能是我们难以预料到的。“以学定教”,说来容易,做起来真难啊。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