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一加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了解可以抓住汉字的表意特点识记生字,了解生字的意思。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了解基本字加偏旁构成新字的构字规律,激发学生学汉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2、懂得抓住汉字的表意特点识字,了解生字的意思。教学准备教师:生字词卡、基本字卡、偏旁卡。学生:基本字卡、偏旁卡。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上节课的生字“清”、“睛”、“情”、“请”、“晴”。2、集体回忆识记方法,背诵“有水河水清”。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都是由“青”字加不同的偏旁组成的。4、板书课题:加一加。
2、指导读课题。5、教师:今天我们就用加一加的方法给汉字娃娃找偏旁,让它们变新字。二、教学认字1、出示本课偏旁卡片,复习、认识偏旁。2、出示基本字,读基本字。3、设疑:可以在“己”上加什么偏旁,让它们成为新字?学生讨论。4、请学生暂时保留讨论结果,看看古人造字时,给“己”字加了什么偏旁。出示范例:讠记(忘记)纟纪(纪律)5、翻开书,借助拼音认读。6、指名读。7、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8、集体认读,并学习扩词语。9、教师:你们在课外还学习了哪些由“己”加偏旁构成的汉字?抽学生说,教师板书,并请学生到讲台上教大家识记。三、学生自学1、教师与学生一起看范例1小结:由一个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组成音、
3、形、义不同的汉字。2、自学:学生用自己的字卡、偏旁卡摆一摆构成新字,并在小组里组词语,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3、反馈自学情况,重点学习“也”字组。(1)出示生字卡,认读生字并组词语。(2)采取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语。(3)说说怎样区分记住这些字。(4)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除了书上的范例外,在“也”字上还可加什么偏旁构成什么字。抽学生说,教师板书。四、摆一摆,巩固生字(“白”、“西”、“分”、“中”)检查自学情况(“白”、“西”、“分”、“中”)。1、请生拿出“白”、“西”、“分”、“中”几个字的卡片,再拿出偏旁卡片,摆出新字。2、教师出示生字卡,指名认读,大家评议后再采取多种形式认读。3、指
4、导学生根据偏旁分析字义的方法理解字义,口头扩词语。五、理解词语1、指名读词语。2、借助表情、动作、语言描述等方式理解词语。3、进行口头造句训练。六、拓展延伸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1、
5、请学生谈谈在做“找朋友”的游戏时,还组了哪些与书上不同的字,并当小老师教大家识记。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找这样的字,并写一写,看谁写得多。“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
6、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七、指导写字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1、出示要写的字,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教师重点指导“己”、“怕”字。3、学生写字,教师辅导。4、作业展示,教师点评。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