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7 ,大小:6.47MB ,
资源ID:181571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8157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年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创新讲义:专题四 遗传、变异 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年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创新讲义:专题四 遗传、变异 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

1、第1讲遗传的分子基础最新考纲能力层级常考题型考频热度备考方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选择题为主1.用对比法比较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注意几个经典实验的方法、原理、设计思路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应用。2.运用模型辅助法深刻理解DNA分子的结构与中心法则等相关知识。3.用表格比较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不同。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选择题为主基因的概念选择题为主DNA分子的复制选择题为主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选择题、非选择题都有基因与性状的关系选择题、非选择题都有题组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1辨析关于探索遗传物质的6个易错点(判断正误)(1)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

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提示: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提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4)噬菌体能利用宿主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提示:噬菌体是利用自己的DNA为模板合成子代的DNA。(5)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提示:培养基可以培养细菌,不能培养噬菌体。(6)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2艾弗里及其同事为了探究S型肺炎双球

3、菌中何种物质是“转化因子”,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添加S型细菌DNA的培养基中只得到S型菌落B实验过程中应使用固体培养基培养R型细菌C实验结论是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发生了转化D实验设计思路是单独观察S型细菌各种组分的作用解析:选A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添加S型细菌DNA的培养基中的菌落有S型和R型两种。3(2018届高三广州模拟)用32P或35S标记T2噬菌体并分别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保温一定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测量放射性。对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目的是研究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B保温时间过长会使32P标记组上清

4、液的放射性偏低C搅拌不充分会使35S标记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D实验所获得的子代噬菌体不含35S,而部分可含有32P解析:选B本实验是将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别进行放射性标记,来研究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保温时间过长,细菌裂解,噬菌体释放出来,使上清液放射性偏高;35S标记组搅拌不充分,会导致亲代噬菌体外壳吸附在细菌上,随着细菌一起沉淀,沉淀物放射性偏高;35S标记的是亲代噬菌体的外壳,未能侵入细菌内部,子代噬菌体不含35S,32P标记的是亲代噬菌体的DNA,会侵入细菌中,子代噬菌体部分含有32P。题组二DNA的结构与复制1辨析关于DNA的结构、复制的6个易错点(判断正误)(1)沃森和克

5、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提示: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等于嘌呤数。(2)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提示: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3)DNA复制需要消耗能量。()(4)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提示: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5)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6)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2用15N标记DNA分子的细菌,将其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4代(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4N和15N,c只

6、含14N),图中表示含这三种DNA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解析:选D用15N标记DNA分子的细菌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4代,可形成16个DNA分子。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因此16个DNA分子中有2个DNA分子同时含15N和14N,14个DNA分子只含14N,不存在只含15N的DNA分子。3.如图表示两个脱氧核苷酸分子的聚合过程,若由脱氧核苷酸聚合形成的小分子DNA共有500个碱基对,则其缩合过程中形成的磷酸二酯键数、产生的水分子数、游离的磷酸基团数分别是()A499、499、2B499、498、4C998、998、2 D999、999、4解析:选CDNA分子由两条链构成,且

7、由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脱水缩合而成,结合题干信息可知,磷酸二酯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苷酸链数50022998;DNA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一条链上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一个DNA分子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题组三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1辨析关于基因表达的7个易错点(判断正误)(1)转录的原料为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2)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3)以mRNA作为模板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包括翻译和逆转录。()(4)每种氨基酸仅由一种密码子编码。()提示:每种氨基酸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5)每种tRNA只转运一种氨基酸。()(6)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

8、()(7)核糖体可在mRNA上移动。()2真核生物中某蛋白质分子由一条含176个氨基酸的肽链构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参与合成该多肽的tRNA最多可有61种B参与合成该多肽的细胞器应该有4种C组成该多肽的氨基酸应该有20种D该多肽的模板mRNA上能被翻译的密码子最多可有64种解析:选A密码子有64种,其中UAA、UAG、UGA为终止密码子,不编码任何氨基酸,所以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参与合成该多肽的tRNA最多有61种,A正确,D错误;该蛋白质不一定是分泌蛋白,参与合成该多肽的细胞器不一定有4种,B错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但组成该多肽的不一定有20种,C错误。3下列有关图

9、示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过程中碱基配对的方式是AU、TA、GC、 CGB一种tRNA可以转运多种氨基酸C一条mRNA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合成多种多肽链D该过程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和高度分化的细胞中也能进行解析:选D图示过程为翻译,碱基配对的方式是AU、UA、GC、CG,A错误。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能被多种tRNA转运,B错误。一条mRNA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提高翻译效率,但只能合成一种多肽链,C错误。高度分化的细胞也能进行翻译合成蛋白质,例如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等,D正确。关键语句记一记1两个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结论(1)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10、中存在“转化因子”。(2)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性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两次标记(1)第一次标记: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2)第二次标记: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3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的实验思路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分离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生理作用。4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DNA含有脱氧核糖,特有碱基为胸腺嘧啶(T);RNA含有核糖,特有碱基为尿嘧啶(U)。5DNA复制(1)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2)条件“4要素”:模板:DNA分子的两条链。原

11、料: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能量:细胞呼吸产生的ATP。6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两点比较(1)位置: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2)数目:密码子有64种,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反密码子有61种。7中心法则要点:遗传信息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8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两条途径,间接途径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直接途径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考点(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考查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相关实验1

12、(2017江苏高考)下列关于探索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 标记解析:选C格里菲思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能够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没有提出转化因子是什么,A错误;艾弗里实验没有利用小鼠,而是将肺炎双球菌在培养基中培养,根据菌落特征进行判断,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

13、的细菌,C正确;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可知,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只有少量带有32P标记,D错误。2(2016江苏高考)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解析:选D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格里菲思实验只能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

14、”,而不能说明该“转化因子”是DNA;噬菌体是病毒,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完成DNA复制等生命活动,不能用32P直接标记噬菌体,而应先用32P标记噬菌体的宿主细胞,再用被标记的宿主细胞培养噬菌体;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1明确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四个问题(1)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从变异类型看属于基因重组。(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两次用到大肠杆菌:第一次是对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第二次是将带标记元素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进行混合培养,观察同位素的去向。(3)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保温

15、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子代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4)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2看清两个经典实验遵循的实验设计原则对照原则(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的相互对照: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相互对照:巧选问题角度鼓励奇思妙想结合DNA和RNA的区别,考查知识迁移能力1(2017全国卷)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

16、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解析:(1)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对新病毒进行鉴定时,要找出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题中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就是引导考生从DNA和RNA的碱基组成上进行分析。因此,使病毒中的DNA或RNA的特殊碱基(DNA为胸腺嘧啶,RNA为尿嘧啶)

17、带上标记,根据病毒中放射性标记的检测结果就可做出判断。由于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活,其增殖时的原料只能来自宿主细胞,所以实验中需配制两种培养基,记为甲组和乙组,甲组含有放射性标记的尿嘧啶,乙组含有放射性标记的胸腺嘧啶,分别加入等量的宿主细胞使宿主细胞带上相应标记,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2)本实验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甲组有放射性,乙组无,则该新病毒为RNA病毒;另一种是乙组有放射性,甲组无,则该新病毒为DNA病毒。答案:(1)实验思路: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乙组:将宿主

18、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则为RNA病毒;反之为DNA病毒。注重理性思维突出能力考查结合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考查实验分析能力2噬藻体是侵染蓝藻的DNA病毒,其增殖过程与噬菌体类似。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标记噬藻体噬藻体与蓝藻混合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完整的实验过程需要利用分别含有35S或32P的蓝藻,以及既不含35S也不含32P的蓝藻B标记噬藻体时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蓝藻,再用此蓝藻培养噬藻体C步骤可让噬藻体和蓝藻分开,使噬

19、藻体和蓝藻分别存在于上清液和沉淀中D侵染蓝藻的噬藻体利用自身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藻体解析:选D在标记噬藻体时,需要分别利用含35S或32P的蓝藻;标记的噬藻体侵染时要利用既不含35S也不含32P 的蓝藻。搅拌可以使噬藻体(外壳)和蓝藻分离,离心使上清液中分布重量较轻的噬藻体(外壳),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蓝藻。噬藻体无细胞结构,合成DNA和蛋白质的原料分别是蓝藻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两看法”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放射性考点(二)DNA的结构与复制考查DNA结构和复制的相关知识1(2018届高三南昌联考)如图所示为双链DNA分子的平面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DN

20、A片段中有15个氢键B沃森和克里克利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C只有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图示双链才能解开D在双链DNA分子中,每个磷酸基团连接1个脱氧核糖解析:选A图示的DNA片段共6个碱基对,AT有3对、GC有3对;AT之间有2个氢键,GC之间有3个氢键,共15个氢键。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是物理模型。要使DNA双链解开,不仅可以用DNA解旋酶,还可以用高温加热解旋。在双链DNA分子中,每条链中间的每个磷酸基团都分别连接2个脱氧核糖,每条链两端的磷酸基团只连接1个脱氧核糖。2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菌的二分裂和蛙红细胞的无丝分裂的过程中都要发生DNA的复制BDN

21、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4个DNA分子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开后,开始DNA的复制D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解析:选A在二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中都要发生DNA复制;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2个DNA分子;DNA的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双向复制、边解旋边复制;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3某DNA分子片段有100个碱基对,其中60个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连续复制n次共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第n次复制需要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分别为()A40n1、60n1B40n、60nC402n1、60(2n1) D40(2n1)、602n1解析:选D该DNA

22、分子片段中,共有100个碱基对,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60个,则鸟嘌呤脱氧核苷酸为6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40个。连续复制n次,产生2n个子代DNA,故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40(2n1),第n次复制时需要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602n1。1巧用数字“5、4、3、2、1”记忆DNA的结构2“6个角度”掌握DNA的复制更新题目形式引导活学活用结合曲线图,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2017淄博模拟)如图为T4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内放射性RNA与T4噬菌体DNA及大肠杆菌DNA的杂交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在培养基中加入3H尿嘧啶用以标记RNAB参与分子杂交的放射性RNA为相应

23、DNA的转录产物C第0 min时,与DNA杂交的RNA来自T4噬菌体及大肠杆菌的转录D随着感染时间增加,噬菌体DNA的转录增加,细菌基因活动受到抑制解析:选C尿嘧啶是RNA特有的碱基,可以用3H尿嘧啶标记RNA,A正确;RNA能与DNA杂交,则RNA一定为相应DNA的转录产物,B正确;在第0 min时,大肠杆菌还没有感染T4噬菌体,所以在大肠杆菌体内不存在T4噬菌体的DNA,其也就不会转录,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感染时间增加,和T4噬菌体DNA杂交的放射性RNA所占百分比越来越高,说明噬菌体DNA的转录增加,而和大肠杆菌DNA杂交的放射性RNA所占百分比越来越低,说明其转录受到抑制,D正

24、确。注重理性思维突出能力考查结合计算,考查DNA结构、复制等相关知识2.某DNA分子(14N)含有3 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若该DNA分子以15N同位素标记过的4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图甲结果;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图乙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X层全部是仅含14N的DNA分子BW层中含15N标记的胞嘧啶6 300个C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3D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是14解析:选C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故复制3次,DNA分子总数是8,其中含有14N的DNA分子为2个(每个DNA分子均为一条14N链

25、,一条15N链),其余6个是两条链均为15N的DNA分子。因为14N15N的密度比15N15N的密度小,故X层应该为14N15N的DNA分子,Y层为15N15N的DNA分子,A错误。一个DNA分子中含有3 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那么胞嘧啶占15%,故胞嘧啶数为450,复制3次共得到8个DNA分子,需要15N标记的胞嘧啶数为45073 150,B错误。复制得到的DNA分子与模板DNA分子是相同的,所以氢键数也相同,X层有2个DNA分子,Y层有6个DNA分子,它们的氢键数之比等于DNA数之比,即X层中含有氢键数Y层中含有的氢键数13,C正确。复制后的8个DNA分子一共含有16条单链,其中1

26、4N的链2条(分布在Z层),15N的链14条(分布在W层),因为该DNA分子含有3 000个碱基,故每条链的核苷酸数为1 500,Z层的核苷酸数为1 50023 000,W层的核苷酸数为1 5001421 000,故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为71,D错误。抓准DNA复制中的“关键字眼”(1)DNA复制:用15N标记的是“亲代DNA”还是“培养基中原料”。(2)子代DNA:所求DNA比例是“含15N的”还是“只含15N的”。(3)相关计算:已知某亲代DNA中含某碱基m个。“复制n次”消耗的该碱基数:m(2n1)。“第n次复制”消耗的该碱基数:m2n1。 考点(三)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考查遗传信息

27、的转录、翻译的过程1(2017全国卷)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解析:选CRNA包括mRNA、tRNA、rRNA,根据中心法则,都应该由DNA转录而来,A正确;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不同RNA的碱基序列不同,形成过程中所用的模板DNA也是不同的片段,所以两种RNA的合成可以同时进行,互不干扰,B正确;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为半自主性细胞器,其中含有DNA且其上的基因也可以表达,也会发生RNA的合成,C错

28、误;转录产生RNA的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产生的RNA链上的碱基与模板链上的碱基互补,D正确。2(2016全国卷)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解析:选C在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中,DNA分子都需要先将双链解开,加入该物质后DNA分子双链不能解开,故细胞中的DNA复制和RNA转录都会发生障碍。因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故该物质阻断的是分裂间

29、期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从而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癌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其分裂过程中可发生DNA复制和转录,加入该物质会阻碍这两个过程,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3(2015重庆高考)结合下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B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C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D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遗传信息相同的两条单链解析:选D对于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细胞生物及部分DNA病毒来说,遗传信息储存在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中;对于RNA病毒来说,遗传信息储存在RNA的核糖核苷酸序列中。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即某些不同的密码子

30、可决定相同的氨基酸)等原因,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也可能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生物性状的主要体现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实现的。具有转录功能的链叫模板链或反义链,另一条无转录功能的链叫编码链或有义链,两条链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1建立模型理解转录和翻译过程(1)转录:(2)翻译:2注意基因表达常考必记的3个关键点(1)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发生在细胞质中。(2)真核生物:先转录,发生在细胞核(主要)中;后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3)遗传信息位于DNA上,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更新题目形式引导活学活用

31、采用图文结合,考查翻译的过程1(2017江苏高考,多选)在体外用14C标记半胱氨酸tRNA复合物中的半胱氨酸(Cys),得到*CystRNACys,再用无机催化剂镍将其中的半胱氨酸还原成丙氨酸(Ala),得到*AlatRNACys(见图,tRNA不变)。如果该*AlatRNACys参与翻译过程,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同时合成多条被14C标记的多肽链B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配对由tRNA上结合的氨基酸决定C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Cys的位置会被替换为14C标记的AlaD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Ala的位置会被替换为14C标记的Cys解析:选AC一个mRNA分子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

32、,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是由二者的碱基序列决定的;由于半胱氨酸在镍的催化作用下还原成丙氨酸,但tRNA未变,所以该*AlatRNACys参与翻译时,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Cys的位置会被替换为14C标记的Ala,但原来Ala的位置不会被替换。2(2015安徽高考)Q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 RNA)是一条单链RNA。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 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如图所示),然后利用该复制酶复制Q R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Q RNA的复制需经历一个逆转录过程BQ RNA的复制需经历形成双链RNA的过程C一条Q RNA

33、模板只能翻译出一条肽链DQ RNA复制后,复制酶基因才能进行表达解析:选B根据题意可知,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 RNA翻译出了RNA复制酶,没有逆转录酶,因此Q RNA的复制没有经历逆转录形成DNA的过程。Q噬菌体在RNA复制酶的作用下,以单链RNA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子链,因此会经历形成双链RNA的过程。据图中信息可知,该Q噬菌体的单链RNA在大肠杆菌内可以同时翻译出多条肽链。复制酶基因表达后生成RNA复制酶,才能催化RNA的复制。翻译过程中多聚核糖体模式图解读(1)图1表示真核细胞的翻译过程。图中是mRNA,是核糖体,表示正在合成的4条多肽链,翻译的方向是自右向左。(2)图2

34、表示原核细胞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图中是DNA模板链,表示正在合成的4条mRNA,在核糖体上同时进行翻译过程。凝炼学术论文用科学考素养以最新科技发展为背景,考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3(2016江苏高考)近年诞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简单、准确地进行基因定点编辑。其原理是由一条单链向导RNA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通过设计向导RNA中20个碱基的识别序列,可人为选择DNA上的目标位点进行切割(见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Cas9蛋白由相应基因指导在核糖体中合成B向导RNA中的双链区遵循碱基配对原则C向导RNA可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

35、成D若链剪切位点附近序列为TCCAGAATC,则相应的识别序列为UCCAGAAUC解析:选C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由图示可见,单链向导RNA中含有双链区,双链区遵循碱基配对原则;逆转录酶催化合成的产物不是RNA而是DNA;若链剪切位点附近序列为TCCAGAATC,则目标DNA中另一条链的碱基序列是AGGTCTTAG,故向导RNA中的识别序列是UCCAGAAUC。一、课堂两级训练查盲点 高频考点强化训练1(2016海南高考)某种RNA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其遗传物质需要经过某种转变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物质Y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可抑制该病毒的增殖,但不抑制宿主细胞的

36、增殖,那么Y抑制该病毒增殖的机制是()A抑制该病毒RNA的转录过程B抑制该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过程C抑制该RNA病毒的反(逆)转录过程D抑制该病毒RNA的自我复制过程解析:选CRNA病毒的遗传物质需要经逆转录形成DNA,然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物质Y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应抑制该病毒的逆转录过程。2图甲所示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图乙所示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图丙所示是两小分子物质的结构式。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中将R型活菌和S型死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体内,R型细菌向S型细菌发生了转化,转化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图乙中搅拌的目的是给大肠杆菌提供更多的氧气,离心的目的是促进大肠杆菌和

37、噬菌体分离C用32P、35S标记噬菌体,被标记的部位分别是图丙中的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解析:选AR型细菌向S型细菌转化的原因是S型细菌的DNA进入了R型细菌中,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的DNA实现了重组,并表现出S型细菌的性状。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和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分布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图丙中代表氨基酸的R基,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五碳糖,代表含氮碱基,含有S的是,含有P的是;用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DNA)标记噬菌体,被标记的部位分别是图丙中的。格

38、里菲思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进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是:DNA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3(2014山东高考)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解析:选C无论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C)/(TG)的值为多少,整个DNA分子中(AC)/(TG)应始终等于1

39、;一条单链中(AC)/(TG)的值与其互补链中(AC)/(TG)的值互为倒数;一条单链中(AT)/(GC)的值与其互补链中(AT)/(GC)的值及DNA分子中(AT)/(GC)的值都相等。4(2018届高三正定联考)如图为基因表达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是DNA,其双链均可作为的转录模板B上有n个碱基,则新形成的肽链含有n1个肽键C是核糖体,翻译过程将由3向5方向移动D是tRNA,能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解析:选D转录时DNA双链中仅一条链作模板,A错误;mRNA上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则形成的肽链含有的氨基酸最多为n/3个,肽键最多为n/31个,B错误;是核糖体,从图看出翻译过

40、程由5向3方向移动,C错误;表示tRNA,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D正确。低频考点补偿训练1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者都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法B二者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C艾弗里及其同事的实验运用了对照思想,而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没有运用D二者都诱发了DNA突变解析:选B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是把细菌中的各种物质分开,单独研究各种物质的作用,没有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利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

41、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并分别研究这两种物质的作用,A错误,B正确;两个实验都运用了对照思想,都没有诱发DNA突变,C、D错误。2(2018届高三西安摸底)图1、图2表示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相关实验,某同学据图分析总结出六个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甲处的噬菌体一定含有放射性乙处的噬菌体一定不含放射性图1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图2增设一组35S标记的噬菌体作对照,就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如果培养2代以上,甲处DNA分子两条链都有放射性的噬菌体个数一定增多如果培养2代以上,乙处噬菌体的核酸都不含放射性A一项B二项C三项

42、 D四项解析:选B分析图1可知,培养噬菌体的大肠杆菌已被32P或35S标记,故甲处的噬菌体一定含有放射性,正确;用含有32P标记的1个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乙中,有两个含有放射性,错误;图1中用含有32P或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获得被标记的噬菌体,证明了噬菌体增殖时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错误;图2增设一组35S标记的噬菌体作对照,可说明在噬菌体增殖过程中,起遗传效应的物质是DNA,因被35S标记的蛋白质没有进入大肠杆菌中,故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正确;如果图1中用含35S标记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甲处的DN

43、A分子无放射性,错误;若培养2代以上,乙处有2个噬菌体的核酸含放射性,错误。3(2015海南高考)关于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B密码子位于tRNA上,反密码子位于mRNA上C密码子位于r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D密码子位于rRNA上,反密码子位于mRNA上解析:选A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4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则第二次细胞分裂的后期细胞中()A染色体数目为20条,每个DNA都带有32P标记B染色体数目为20条,仅10个DNA带

44、有32P标记C染色体数目为40条,每个DNA都带有32P标记D染色体数目为40条,仅20个DNA带有32P标记解析:选D玉米体细胞中含20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40条。DNA的两条链被32P标记,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每条染色体的DNA一条链被32P标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40条染色体,一半染色体的DNA带有32P标记。5如图所示为四种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可表示胰岛细胞中胰岛素合成过程中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B能进行丙过程的生物也能进行丁过程C乙可表示DNA病毒(如T2噬菌体)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时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D乙、丙、丁三幅图

45、全面覆盖了生物界遗传信息传递的情况解析:选C胰岛细胞内胰岛素的合成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不包括DNA的复制,因为胰岛细胞高度分化无分裂能力,A错误;逆转录病毒(如HIV)能进行丙过程,但不能进行丁过程,烟草花叶病毒能进行丁过程,但不能进行丙过程,B错误;自然界中还有一种朊病毒,其遗传信息传递情况可能是蛋白质流向蛋白质,D错误。6囊性纤维病的致病原因是基因中缺失3个相邻碱基,使控制合成的跨膜蛋白CFTR缺少一个苯丙氨酸。CFTR改变后,其转运Cl的功能发生异常,导致肺部黏液增多、细菌繁殖。下列关于该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CFTR蛋白转运Cl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该致病基因中缺失的3个碱基构

46、成了一个密码子C合成CFTR蛋白经历了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肽链的盘曲、折叠过程D该病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性状解析:选CCFTR蛋白转运Cl体现了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跨膜运输的功能,A错误;密码子是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连续碱基,B错误;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之后经过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C正确;该病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D错误。7(2017昆明模拟)用3H标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含秋水仙素但不含3H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若秋水仙素对细胞连续发挥作用,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秋水

47、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的正常分裂B通过对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时的染色体计数,可推测DNA复制的次数C通过检测DNA链上3H标记出现的情况,可推测DNA的复制方式D细胞中DNA第二次复制完成时,每条染色体的单体均带有3H标记解析:选D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1个DNA分子复制n次后的DNA数目为2n个,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时的染色体数目等于DNA分子数目,所以通过对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时的染色体计数,可推测DNA复制的次数;DNA复制一次,所有的DNA分子都有一条链含3H标记,第二次复制完成后,一半的DNA分子没有3H

48、标记,由此可以推测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细胞中DNA第二次复制完成时,每条染色体的单体中只有一条带有3H标记。8(2018届高三广州联考)如图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1)图中过程是_,此过程既需要_作为原料,还需要能与基因启动子结合的_酶进行催化。(2)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物质a中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_。(3)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是一对_。若致病基因由正常基因的中间部分碱基替换而来,则两种基因所得b的长度是_的。在细胞中由少量b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49、其主要原因是_。解析:(1)过程是转录,需要核糖核苷酸作原料,且需要RNA聚合酶催化。(2)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可推出相应的mRNA序列为UCUGAA,则对应DNA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AGACTT。(3)致病基因由正常基因突变产生,故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碱基发生替换后数目不变,故转录形成的mRNA长度相同,一条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答案:(1)转录核糖核苷酸RNA聚合(2)AGACTT(3)等位基因相同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二、课下双线补给强知能零碎知识自主补弱1与碱基互补配对或DNA复制相关的计算

50、(1)据T或U可判断核酸种类,DNA中含T,RNA中含U,双链DNA分子中嘌呤之和嘧啶之和,即AGTC。(2)在双链DNA分子中,已知某碱基的百分含量,求其他碱基的百分含量,可利用AT,GC,AGTC50%求解。(3)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的(AG)/(CT)m,则另一条互补链的(AG)/(CT)1/m。(4)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AT)/(GC)与每一条链中这一比值相等。(5)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AT)/(GC)不同,代表了每种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2有关DNA复制、转录、翻译的4个易混点(1)复制和转录并非只发生在细胞核中,DNA存在的部位都可发生,如细

51、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拟核和质粒等。(2)转录的产物并非只有mRNA,tRNA和rRNA也是转录的产物,但携带遗传信息的只有mRNA。(3)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但并不能缩短每条多肽链的合成时间。(4)并非所有的密码子都决定氨基酸,3个终止密码子不能决定氨基酸。3同位素示踪DNA分子复制若干代结果分析表世代DNA分子的特点分子总数链总数细胞中的DNA分子在离心管中的位置不同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之比只含15N分子含14N、15N杂交分子只含14N分子含15N的链含14N的链012全在下部10010124全在中部0101/21/22481/2中部,1/2上部0

52、1/21/21/43/438161/4中部,3/4上部01/43/41/87/8n2n2n12/2n中部,12/2n上部02/2n或1/2n112/2n1/2n11/2n综合检测全面提能一、选择题1(2017朝阳模拟)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是以T2噬菌体为材料,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B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将获得DNA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一段时间后离心,结果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解析:选B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因此

53、不能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B错误。2(2018届高三武汉摸底)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X)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X”可能是()A胸腺嘧啶B胞嘧啶C腺嘌呤 D胸腺嘧啶或腺嘌呤解析:选B由4个子代DNA分子的碱基对可知该DNA分子经过诱变处理后,其中1条链上的碱基发生了突变,另一条链是正常的,所以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中正常DNA分子和异常DNA分子各占1/2,因此含有G与C、C与G的2个DNA分子是未发生突变的。这两个正常的DNA分子和亲代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是一致的

54、,即亲代DNA分子中的碱基组成是GC或CG,因此X可能是G或C。3(2017德州质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种与之相对应的遗传密码子BGTA肯定不是遗传密码子C每种遗传密码子都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DmRNA上的GCA在人细胞和小麦细胞中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解析:选C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20种,因此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种与之相对应的密码子,A正确;密码子位于mRNA上,不含碱基T,因此GTA肯定不是密码子,B正确;终止密码子没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C错误;自然界中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因此mRNA上的GCA在人细胞和小麦细胞中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55、D正确。4真核生物细胞内存在着种类繁多、长度为2123个核苷酸的小分子RNA(简称miR),它们能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形成局部双链。由此可以推断这些miR抑制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是()A阻断rRNA装配成核糖体B妨碍双链DNA分子的解旋C干扰tRNA识别密码子D影响DNA分子的转录解析:选C根据题意分析可知,miR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形成局部双链,与rRNA装配成核糖体无关,A错误;miR并没有与双链DNA分子互补,所以不会妨碍双链DNA分子的解旋,B错误;miR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 互补,则mRNA就无法与核糖体结合,也就无法与tRNA配对,C正确;miR只

56、是阻止了mRNA发挥作用,不会影响DNA分子的转录,D错误。5(2018届高三郴州摸底)真核细胞中DNA复制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多起点双向复制能保证DNA复制在短时间内完成B每个子代DNA都有一条核苷酸链来自亲代C复制过程中氢键的破坏和形成都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DDNA分子的准确复制依赖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析:选CDNA复制过程中氢键的破坏需要解旋酶的催化,但氢键的形成不需要酶的催化。6(2018届高三临沂模拟)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在31P环境中培养的大肠杆菌,已知噬菌体DNA上有m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n个,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大肠杆菌为噬菌体增殖提供原料和酶等B

57、噬菌体DNA含有(2mn)个氢键C该噬菌体繁殖四次,子代中只有14个含有31PD噬菌体DNA第四次复制共需要8(mn)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解析:选C噬菌体营寄生生活,大肠杆菌为噬菌体增殖提供原料、能量、酶和场所等;噬菌体中含有双链DNA,则ATmn(个),A与T之间有两个氢键,G与C之间有三个氢键,所以噬菌体DNA含有的氢键数目(mn)2n32mn(个);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该噬菌体繁殖四次,一共可形成16个噬菌体,其中子代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有2个,16个噬菌体都含有31P;噬菌体DNA第四次复制共需要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A)数目(mn)2418(mn)(个)。7.(2017郑州调研)如图

58、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均可发生在同一细胞的细胞核内B过程均可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进行C过程均可发生在某些病毒体内D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析:选CDNA复制和转录过程均可发生在同一细胞的细胞核内,A正确;转录和翻译过程均可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进行,B正确;病毒营寄生生活,逆转录过程或RNA复制过程发生在宿主细胞内,C错误;中心法则中几个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正确。8(2017潍坊检测)将某一经3H充分标记DNA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该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后形成4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59、A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则其中含3H的染色体数一定为NB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则其中含3H的DNA分子数为N/2C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则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D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解析:选C若是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后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都有1条链被标记,但第二次分裂后期半数染色体被标记,被标记的染色体随机分配移向两极,所以第二次分裂得到的子细胞被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在02N,A错误;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只能是减数分裂,因为DNA只复制1次,所以子细胞的N条染色体都被标记,B错误;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应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

60、会发生基因重组,C正确;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该细胞发生的是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错误。9(2017安阳模拟)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核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所示生理过程都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B甲、乙两图所示生理过程中,所需模板完全相同C乙、丙两图表示的是核基因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D甲、乙、丙三图所示生理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相同解析:选C由题图可知,甲、乙、丙分别表示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DNA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转录过程中需要RNA聚合酶,A错误。DNA复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而转录以DNA

61、的一条链为模板,B错误。核基因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分为转录、翻译两个阶段,C正确。DNA复制时碱基配对方式为AT、TA、CG、GC,转录时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GC、CG,翻译时碱基配对方式为AU、UA、CG、GC,D错误。10如图为人体某种遗传病的产生机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b、c分别为DNA、mRNA、蛋白质,过程分别表示转录和翻译B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该酶与RNA一端的特定序列相结合C该图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由图可知,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沿着mRNA由左向右移动解析:选C分析题图可知,c为核糖体,A错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在D

62、NA上,B错误;由图可知是蛋白质结构异常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图示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正确;由过程中合成肽链的长短可判断核糖体沿着mRNA由右向左移动,D错误。二、非选择题11(2018届高三长春联考)如图为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1中发生在细胞核中的过程是_,该过程中RNA聚合酶破坏的是_。假如某亲代DNA分子含有1 000个碱基对,将这个DNA分子放在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复制一次,则新形成的每个DNA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了_。若腺嘌呤占整个DNA分子的20%,则DNA在第n次复制时,消耗的鸟嘌呤为_。(2)图1

63、中基因表达的最后阶段是在_中完成的,这一过程中还需要mRNA、氨基酸、_、_和_。(3)图1中称为_,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将多肽链中氨基酸种类与mRNA上的遗传信息联系起来的物质是_。(4)图2为该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多肽链的过程。对此过程的理解正确的是()AX在MN上的移动的方向是从右到左,所用原料是氨基酸B多聚核糖体能够加速细胞内蛋白质合成速率的原因是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C该过程直接合成的T1、T2、T3三条多肽链中氨基酸的顺序不相同D合成MN的场所在细胞核,而X一定附着在内质网上解析:分析图示可知,图1中的为RNA聚合酶、为mRNA、为密码子、为氨基酸、为核糖体;图2中MN为mRNA,X为核

64、糖体,T1、T2、T3为三条多肽链。(1)细胞核中发生的过程是转录,RNA聚合酶破坏的化学键是氢键。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新形成的DNA只有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即只有一条链的相对分子质量发生了变化,一个脱氧核苷酸上有一个P原子,则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比未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相对分子质量多1,因此新形成的每个DNA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了1 000;若腺嘌呤A20%,则T20%,GC30%,则一个DNA分子中鸟嘌呤30%2 000600,DNA在第n1次复制完成时有2n1个DNA分子,在第n次复制完成时有2n个DNA分子,因此该DNA在第n次复制时,相当于新合成了2n1个DNA分子,则消耗的鸟嘌

65、呤6002n1个。(2)基因表达的最后阶段是在核糖体中完成的,这一过程称为翻译,翻译需要mRNA、氨基酸、tRNA、ATP和酶。(3)由于tRNA一端含有反密码子,另一端携带相应的氨基酸,所以tRNA是将多肽链中氨基酸种类与mRNA上的遗传信息联系起来的物质。(4)图2表明,多聚核糖体以mRNA为模板,以20种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根据多肽链的长短可以判断,X在MN上是从左向右移动的;由题图可看出,同时有多条多肽链在合成,能够加速蛋白质的合成速率;由于合成T1、T2、T3的模板相同,因此其上氨基酸顺序也相同;mRNA的合成场所是细胞核,而核糖体既可附着在内质网上,也可游离在细胞质中。答

66、案:(1)转录氢键1 0006002n1(2)核糖体酶ATPtRNA(3)密码子tRNA(4)B12回答下列问题:(1)为研究某病毒的致病过程,在实验室中做了如图所示的模拟实验。从病毒中分离得到物质A,已知A是单链的生物大分子,其部分碱基序列为GAACAUGUU。将物质A加入试管甲中,反应后得到产物X。经测定产物X的部分碱基序列是CTTGTACAA,则试管甲中模拟的是_过程。将提纯的产物X加入试管乙中,反应后得到产物Y。产物Y是能与核糖体结合的单链大分子,则产物Y是_,试管乙中模拟的是_过程。将提纯的产物Y加入试管丙中,反应后得到产物Z。产物Z是组成该病毒外壳的化合物,则产物Z是_。(2)若该

67、病毒感染了小鼠上皮细胞,则组成子代病毒外壳的化合物的原料来自_。若该病毒除感染小鼠外,还能感染其他哺乳动物,则说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_。该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_。(3)病毒的遗传物质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和单链RNA四种。如何判断是DNA还是RNA?_; 如何判断是双链还是单链?_。(4)如图表示的是三种病毒合成自身蛋白质和核酸的过程。更容易发生突变的是病毒_,原因是_。7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需要的酶是_。图解中属于翻译过程的是_。解析:(1)从题干信息可以确定物质A是RNA,产物X的序列中含有T,说明X是DNA。模板是RNA,产物是DNA,说明试管甲中模拟的是逆转录过程;试管

68、乙中加入的是X(DNA),得到的产物Y能够与核糖体结合,说明Y是mRNA,则试管乙中发生了转录过程;试管丙中加入的是Y(mRNA),得到的产物Z是组成该病毒外壳的化合物,而病毒外壳是由蛋白质构成的,说明Z是蛋白质,试管丙中发生了翻译过程。(2)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自身只提供遗传物质复制的模板,其他均由活的宿主细胞提供,因此组成子代病毒外壳的化合物的原料来自小鼠上皮细胞。经过众多的实验证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该病毒是RNA病毒,其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3)可以从碱基的种类上区分DNA和RNA,单链或双链可以根据嘧啶和嘌呤的比例进行判断。(4)根据图示,可以确定甲的遗传物质是DNA;乙、丙的

69、遗传物质是单链RNA,单链R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因为单链RNA结构不稳定。7过程是逆转录过程,根据逆转录产物是DNA,可以推知该过程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翻译过程是RNA蛋白质,图中2、5、9属于该过程。答案:(1)逆转录mRNA转录蛋白质(2)小鼠上皮细胞密码子(3)分析核酸的碱基种类(含T的为DNA,含U的为RNA)分析碱基的比例,如果嘌呤和嘧啶各占一半,则很可能为双链;如果嘌呤和嘧啶比例不同,则为单链(4)乙和丙这两种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结构不稳定脱氧核苷酸逆转录酶2、5、9第2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最新考纲能力层级常考题型考频热度备考方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选择题为主

70、1.应从正确地选材、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思维方法、运用统计学的方法等方面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2.运用规律总结法突破分离定律解题技巧,以一道题总结出一类题的解题方案。3.以基因型、表现型的推断及概率计算为核心,结合遗传实验的设计和特定条件下9331的变式应用进行复习。4.针对各类遗传病的特点,编制相应的口诀,并结合对应的遗传图谱或遗传病实例,使深奥的知识形象化。5.通过搜集分析资料,了解基因诊断在遗传病监测中的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选择题、非选择题都有伴性遗传选择题、非选择题都有人类遗传病的类型选择题、非选择题都有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选择题为主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选择题为主题组一孟德

71、尔定律及应用1辨析关于遗传规律及应用的6个易错点(判断正误)(1)孟德尔用山柳菊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提示:孟德尔的实验材料是豌豆。(2)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提示:杂合子与纯合子性状表现可能相同。(3)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提示:测交可检测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4)按孟德尔方法做杂交实验得到的不同结果证明孟德尔定律不具有普遍性。()提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非常复杂,不能说明孟德尔定律不具有普遍性。(5)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提示:非等位基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6)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

72、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其中,F1产生的基因型为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提示:F1产生的基因型为YR的卵细胞比基因型为YR的精子数量少得多。2(2014海南高考)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的个体自交,假定这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有关其子代的叙述,正确的是()A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5/64B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35/128C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67/256D7对等位基因纯合个体出现的概率与7对等位基因杂合个体出现的概率不同解析:

73、选B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C(1/2)77/128;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C(1/2)735/128;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C(1/2)721/128;7对等位基因纯合个体出现的概率为(1/2)71/128,7对等位基因杂合个体出现的概率为(1/2)71/128。3(2016全国卷)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回答

74、下列问题:(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_。(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_。解析:(1)由实验3可判断果皮有毛对无毛为显性性状,果肉黄色对白色为显性性状。(2)依据相对性状与基因的显隐性对应关系,可确定有毛白肉A的基因型是D_ff,无毛黄肉B的基因型是ddF_,因有毛白肉A和无毛黄肉B的子代果皮都表现为有毛,则有毛白肉A的基因型是DDff;又因有

75、毛白肉A和无毛黄肉B的子代黄肉白肉11,则无毛黄肉B的基因型是ddFf;由有毛白肉A(DDff)与无毛黄肉C(ddF_)的子代全部为有毛黄肉可以推测,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为ddFF。(3)无毛黄肉B(ddFf)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ddFFddFfddff121,故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4)实验3中A、C的基因型分别是DDff和ddFF,子代表现型为有毛黄肉,基因型为DdFf,其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黄肉(9D_F_)有毛白肉(3D_ff)无毛黄肉(3ddF_)无毛白肉(1ddff)9331。(5)实验2中无毛黄肉B(ddFf)与无毛黄肉C(ddFF)杂交,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

76、型为ddFF和ddFf。答案:(1)有毛黄肉(2)DDff、ddFf、ddFF(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5)ddFF、ddFf题组二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1辨析关于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的5个易错点(判断正误)(1)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提示:性染色体上有决定性别的基因,但并不是所有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色盲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与性别决定无关。(2)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提示: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3)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4)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

77、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4。()提示:概率应为1/8。(5)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时,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2(2016全国卷)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D这对等位基因位

78、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解析:选D结合选项,并根据题干信息: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可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亲代雄蝇为显性个体,则子代雌蝇不可能有两种表现型,故亲代雄蝇应为隐性个体,基因型为XgY,说明受精卵中不存在g基因(即G基因纯合)时会致死。由于亲代表现型不同,故亲代雌蝇为显性个体,且基因型为XGXg,子一代基因型为XGXg、XgXg、XGY(死亡)、XgY。综上分析,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D正确。3(2015全国卷)等位基因A和a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假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其祖父的基因型是XAY

79、或Aa,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外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Aa,外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能否确定该女孩的2个显性基因A来自于祖辈4人中的具体哪两个人?为什么?(2)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可判断该女孩两个XA中的一个必然来自于_(填“祖父”或“祖母”),判断依据是_;此外,_(填“能”或“不能”)确定另一个XA来自于外祖父还是外祖母。解析:(1)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女孩的基因型为AA时,2个A基因一个来自于父亲,一个来自于母亲。由于祖父和祖母的基因型均为Aa,其父亲的A基因可

80、能来自于该女孩的祖父也可能来自于祖母。同理也不能判断来自于母亲的A基因的来源。(2)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女孩的基因型为XAXA,其父亲的基因型一定是XAY,其中XA必然来自于该女孩的祖母,而Y基因来自于其祖父;该女孩母亲的基因型可能是XAXA,也可能是XAXa,若该女孩母亲的基因型为XAXA,则XA可能来自于该女孩的外祖父也可能来自于外祖母,若该女孩母亲的基因型为XAXa,则XA来自于外祖父,因此不能确定母亲传递给该女孩的XA基因是来自于其外祖父还是外祖母。答案:(1)不能女孩AA中的一个A必然来自于父亲,但因为祖父和祖母都含有A,故无法确定父亲传给女儿的A是来自于祖父还是祖母;

81、另一个A必然来自于母亲,也无法确定母亲传给女儿的A是来自于外祖父还是外祖母。(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祖母该女孩的一个XA来自于父亲,而父亲的XA一定来自于祖母不能关键语句记一记1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适用条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在F2中各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占9/

82、16;双隐性个体占1/6;重组类型比例为3/8或5/8。3在设计实验探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时,可以利用自交或测交。(1)利用杂交子代表现型之比为9331,推出控制性状遗传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2)利用测交子代表现型之比为1111,推出控制性状遗传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4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萨顿假说。5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表现出隔代交叉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的特点。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表现出连续遗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是患者的特点。伴Y染色体遗传病表现出患者全

83、是男性的遗传特点。6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是受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体内可能不含有致病基因。考点(一)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考查对遗传规律的发现过程、研究方法和定律的理解1(2017全国卷)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

84、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解析:选D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总数为64,故F1中应有3对等位基因,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此对各项进行逐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A项,AABBDDaaBBdd的F1中只有2对等位基因,AAbbDDaabbdd的F1中也只有2对等位基因;B项,aaBBDDaabbdd的F1中只

85、有2对等位基因,AAbbDDaaBBDD的F1中也只有2对等位基因;C项,aabbDDaabbdd的F1中只有1对等位基因,且F1、F2都是黄色,AAbbDDaabbdd的F1中只有2对等位基因。A、B、C中的亲本组合都不符合。D项,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的F1中含有3对等位基因,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会出现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符合要求。2(2016全国卷)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

86、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解析:选D本题的切入点在“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上,相当于测交后代表现出13的分离比,可推断该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设相关基因为A、a和B、b,则A_B_表现为红色,A_bb、aaB_、aabb表现为白色,因此F2中白花植株中既有纯合体又有杂合体;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

87、aBB、AABb 4种;控制红花与白花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3(2013全国卷)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某种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就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科学家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5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且这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偶然发现了1株白花植株,将其自交,后代均表现为白花。回答下列问题:(1)假设上述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受8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分别用A、B、C、D、E、F、

88、G、H表示,则紫花品系的基因型为_;上述5个白花品系之一的基因型可能为_(写出其中一种基因型即可)。(2)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属于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则:该实验的思路:_;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解析:(1)由题中信息可知,紫花为显性,若紫花品系受8对等位基因控制,则该紫花品系的基因型必是纯合体AABBCCDDEEFFGGHH;同样,题中给出信息,紫花品系中选育出的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这一差异可能存在于8对等位基因中的任何一对,如aaBBCCDDEEFFGGHH

89、或AAbbCCDDEEFFGGHH或AABBccDDEEFFGGHH等。(2)题中已经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若是一个新基因的突变,则该白花植株及自交后代与原有的白花品系具有不同的隐性基因,例如,原有的5个白花品系基因型分别是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该白花植株及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CCDDEEFFGGhh,则该白花植株的后代与任意一个白花品系杂交,后代都将开紫花;若该白花植株属于5个白花品系之一,如aaBBCCDDEE

90、FFGGHH,则1个杂交组合子代为白花,其余4个杂交组合的子代为紫花。答案:(1)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2)用该白花植株的后代分别与5个白花品系杂交,观察子代花色在5个杂交组合中,如果子代全部为紫花,说明该白花植株是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在5个杂交组合中,如果4个组合的子代为紫花,1个组合的子代为白花,说明该白花植株属于这5个白花品系之一1理清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及相关比例2掌握判断性状显隐性的“2”种方法3明确验证遗传两大定律常用的2种方法(1)自交法: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

91、3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测交法: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分离定律。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11,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巧选问题角度鼓励奇思妙想结合基因表达、遗传致死等,考查遗传规律1(2014福建高考节选)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_。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_。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

92、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种性状的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_。解析:纯合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F1的基因型为YyRr,YyRr个体自交得到的F2中黄色皱粒豌豆的基因型为1/3YYrr、2/3Yyrr,其中只有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自交才能得到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因此,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得到绿色皱粒(yyrr)个体的概率为2/31/41/6。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可以起到终止翻译的作用。根据题意可知,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比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由此可推测r基因转录

93、的mRNA上提前出现了终止密码子。隐性基因不转录或不翻译以及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等都会导致隐性性状不表现。答案:1/6终止密码(子)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2(2016海南高考)某种植物雄株(只开雄花)的性染色体为XY;雌株(只开雌花)的性染色体为XX。等位基因B和b是伴X染色体遗传的,分别控制阔叶(B)和细叶(b),且带Xb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使受精卵致死。用阔叶雄株和杂合阔叶雌株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再让子一代相互杂交得到子二代。回答下列问题:(1)理论上,子二代中,雄株数雌株数为_。(2)理论上,子二代雌株中,B基因频率b基

94、因频率为_;子二代雄株中,B基因频率b基因频率为_。(3)理论上,子二代雌株的叶型表现为_;子二代雄株中,阔叶细叶为_。解析:(1)阔叶雄株(XBY)和杂合阔叶雌株(XBXb)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子一代中雄株为1/2XBY、1/2XbY,可产生1/4XB、1/4Xb、1/2Y三种配子,雌株为1/2XBXB、1/2XBXb,可产生3/4XB、1/4Xb两种配子,子一代相互杂交,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带Xb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使受精卵致死,理论上,子二代中雌性仅1/2存活,雄株数雌株数为21。(2)理论上子二代雌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3XBXB、1XBXb,则雌株中B基因频率b基因频率为(321)171;

95、子二代雄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3XBY、1XbY,子二代雄株中B基因频率b基因频率为31。(3)据上述分析,理论上子二代雌株的叶型表现为阔叶;子二代雄株中,阔叶细叶为31。答案:(1)21(2)71 31(3)阔叶31必明两种条件下性状分离比出现异常的原因(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AaAa1AA2Aa1aa21显性纯合致死,即AA个体不存活。全为显性隐性纯合致死,即aa个体不存活。表现型为121不完全显性,即AA、Aa、aa的表现型各不相同。(2)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自由组合定律的异常分离比:F2基因完全连锁现象:更新题目形式引导活学活用采用过程图、电泳图等形式,考查对遗传定律的理解

96、3(2016天津高考)鲤鱼和鲫鱼体内的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是同工酶(结构不同、功能相同的酶),由两条肽链构成。编码肽链的等位基因在鲤鱼中是a1和a2,在鲫鱼中是a3和a4,这四个基因编码的肽链P1、P2、P3、P4可两两组合成GPI。以杂合体鲤鱼(a1a2)为例,其GPI基因、多肽链、GPI的电泳(蛋白分离方法)图谱如下。请回答相关问题:(1)若一尾鲫鱼为纯合二倍体,则其体内GPI类型是_。(2)若鲤鱼与鲫鱼均为杂合二倍体,则鲤鲫杂交的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2a4个体的比例为_。在其杂交子一代中取一尾鱼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图谱中会出现_条带。(3)鲤鲫杂交育种过程中获得了四倍体鱼。四

97、倍体鱼与二倍体鲤鱼杂交,对产生的三倍体子代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每尾鱼的图谱均一致,如下所示。据图分析,三倍体的基因型为_,二倍体鲤鱼亲本为纯合体的概率是_。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控制鲤鱼GPI形成的等位基因是a1和a2,控制鲫鱼GPI形成的等位基因是a3和a4,a1、a2、a3、a4分别控制多肽链P1、P2、P3、P4的合成。若某一杂合体鲤鱼基因型为a1a2,则它体内会合成P1、P2两种多肽链,这两种多肽链两两组合会形成三种蛋白质(GPI),电泳出三个蛋白质条带,即一个杂合体鲤鱼体内会有三种GPI。(1)若一尾鲫鱼为纯合二倍体,则它的基因型为a3a3或a4a4。当其基因型为a3a3时,

98、体内只能合成P3,故其GPI是P3P3;当其基因型为a4a4时,体内只能合成P4,故其GPI是P4P4。(2)若鲤鱼与鲫鱼均为杂合二倍体,即鲤鱼的基因型是a1a2,能产生数量相等的a1、a2两种配子,鲫鱼的基因型是a3a4,能产生数量相等的a3、a4两种配子,则两者杂交子一代有a1a3、a1a4、a2a3、a2a4四种基因型,各占25%。杂交子一代均为杂合体,均能产生两种肽链,两种肽链两两组合形成三种GPI,因此,在其杂交子一代中取一尾鱼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会出现3条带。(3)据图分析,该三倍体子代个体能产生P1、P2、P3三种肽链,故其基因型为a1a2a3。该三倍体个体的3个基因2个来

99、自四倍体亲本,1个来自二倍体鲤鱼亲本,因为子代三倍体基因型唯一,故二倍体亲本只能提供一种配子,所以二倍体鲤鱼亲本为纯合体的概率是100%。答案:(1)P3P3或P4P4(2)25%3(3)a1a2a3100%注重理性思维突出能力考查结合实验设计,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4(2017三亚质检)已知某植物的花色有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受S、s和T、t两对等位基因控制,S基因控制红色素的合成,基因型为SS和Ss的个体均开红花;T基因是一种修饰基因,能淡化红色素,当T基因纯合时,色素完全被淡化,植株开白花。回答以下问题:(1)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F1均开粉红花,则两亲本的杂交组合方式有_(写出基因型和表现

100、型)。(2)由于不清楚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是否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某课题小组用基因型为SsTt的植株进行自交来探究。该小组预测实验结果有三种情况(不考虑交叉互换):若_,则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请在方框1内绘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用竖线表示染色体,用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下同)若子代中粉红色白色11,则不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方框2中所示。若_,则_,请在方框3内绘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3)若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则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的植株群体中共有_种基因型。解析:(1)由题干信息可知,基因型为S_tt

101、的个体开红花,基因型为S_Tt的个体开粉红花,基因型为S_TT、ssT_和sstt的个体均开白花。由F1的基因型为S_Tt可判断,两亲本的两种基因的杂交方式为:SSss或SSSS、TTtt(即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问题),因此,两亲本的杂交组合方式为SStt(红花)ssTT(白花)、SSTT(白花)sstt(白花)、SSTT(白花)SStt(红花)。(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S、s、T和t基因在染色体上有3种情况:S、s和T、t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S、s和T、t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S和T位于一条染色体上,s和t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S、s和T、t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S和t位于一条染色体

102、上,s和T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由SsTt自交及题干信息可知,如果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粉红色(S_Tt)红色(S_tt)白色(S_TT、ssT_和sstt)637,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答案方框1所示。由的题干和方框2中图示可推知,连在一起的两对基因可按一对基因处理,遵循分离定律。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粉红色(SsTt)红色(SStt)白色(ssTT)211,此种情况不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答案方框3所示。由(2)小题相关解析可推知,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的植株群体中共有6种基因型,分别为SStt、SSTT、SsTT、ss

103、TT、ssTt和sstt。答案:(1)SStt(红花)ssTT(白花)、SSTT(白花)sstt(白花)、SSTT(白花)SStt(红花)(2)子代中粉红色红色白色637如图方框1所示子代中粉红色红色白色211不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如图方框3所示(3)6考点(二)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考查伴性遗传的特点和人类遗传病的种类及检测1(2017全国卷)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RXrBF1中出

104、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C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r的极体解析:选B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bbXrY),1/81/41/2,可推出亲本的基因型为BbXRXr、BbXrY;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4(长翅)1/2(雄性)3/8;亲本雌蝇产生XR和Xr两种配子,亲本雄蝇产生Xr和Y两种配子,在雌、雄亲本产生的配子中Xr均占1/2;白眼残翅雌蝇的基因型为bbXrXr,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的基因型可为bXr。2(2017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B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C杂

105、合子筛查对预防各类遗传病具有重要意义D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解析:选D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除了基因结构改变外还有其他因素可引发人类遗传病。先天性疾病中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是遗传病,由环境因素或母体的条件变化引起且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不属于遗传病;家族性疾病中有的是遗传病,而有的不是遗传病,如营养缺乏引起的疾病。杂合子筛查对预防隐性遗传病有重要意义,但不能预防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确定遗传病类型可以帮助估算遗传病再发风险率。3(2015山东高考)人类某遗传病受X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只有A、B基因同时存在时个体才不患病。不考虑基因突

106、变和染色体变异。根据系谱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1的基因型为XaBXab或XaBXaBB3的基因型一定为XAbXaBC1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1D若1的基因型为XABXaB,与2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4解析:选C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首先从正常个体3的基因型入手,由于2的基因型为XAbY,则3的基因型应为XaBXAb,然后确定整个系谱图中个体的基因组成(如图):进而推知:1个体的致病基因来自3,3的致病基因来自3,3的致病基因来自1或2,C错误,A、B正确。若1的基因型为XABXaB,2的基因型为XaY,两者婚配后生一个患病女孩XaBXa的概率为1/21/21/4,D正确。识记遗传方式判断口

107、诀(1)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子)正非伴性。(2)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母(女)正非伴性。注重理性思维突出能力考查结合实验,考查实验分析或实验设计能力1(2017全国卷)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aaBBEE、AAbbEE和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下列问题:(1)若A/a、B/b、E/e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

108、实验结果、得出结论)(2)假设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解析:(1)实验思路:要确定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根据实验材料,可将其拆分为判定每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如利用和杂交,得到F1,再让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观察F2的表现型及比例来判定基因A/a和B/b是否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同理用和杂交判定基因E/e和B/b是否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用和杂交判定基因E/e和A/a是否位于两对染色体上。预期实验结果(以判定基因A/a和B/b是否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为例,假定不发

109、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aaBBEEAAbbEEF1F2,F2个体中关于刚毛和眼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眼正常刚毛有眼小刚毛无眼正常刚毛无眼小刚毛9331。同理杂交、杂交后再进行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实验结论:杂交F1F2,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杂交F1F2,等位基因E/e和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杂交F1F2,等位基因E/e和A/a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综合上述情况,得出A/a、B/b、E/e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2)实验思路:要验证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可通过aaBBEE、AAbbEE两种实验材料

110、,利用正反交实验,观察F1雄性个体中刚毛和眼两对性状,如果正反交结果均不相同,则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预期实验结果:正交EEXaBXaBEEXAbYF1:雌性全部为有眼正常刚毛正常翅,雄性全部为无眼正常刚毛正常翅。反交EEXaBYEEXAbXAbF1:雌性全部为有眼正常刚毛正常翅,雄性全部为有眼小刚毛正常翅。实验结论: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答案:(1)选择、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F1和F2,若各杂交组合的F2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

111、体上。(2)选择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观察F1中雄性个体的表现型。若正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与反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有眼/无眼、正常刚毛/小刚毛这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均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X染色体还是X、Y(Z、W)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巧选问题角度鼓励奇思妙想结合从性遗传,考查对伴性遗传的理解2(2017全国卷)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1)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

112、Nn无角。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2)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_,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若_,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3)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种;当其仅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种;当其位于X

113、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所示),基因型有_种。解析:(1)根据题中已知条件,交配的公羊和母羊均为杂合子,则子代的基因型为NNNnnn121,已知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则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角无角13;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则子一代群体中公羊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角无角31。(2)若M/m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白毛个体中雌雄比例为11;若M/m位于X染色体上,则子二代的基因型为XMXM、XMXm、XMY、XmY,其中白色个体均为雄性。(3)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其基因

114、型有AA、Aa、aa3种;当其仅位于X染色体上时,其基因型有XAXA、XAXa、XaXa、XAY、XaY,共5种;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其基因型有XAXA、XAXa、XaXa、XAYA、XaYa、XAYa、XaYA,共7种。答案:(1)有角无角13有角无角31(2)白毛个体全为雄性白毛个体中雄性雌性11(3)357关注人体健康践行立德树人结合人类常见遗传病,考查人类遗传问题3(2016江苏高考改编)人类ABO血型由9号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A,IB和i)决定,血型的基因型组成见下表。若一AB型血红绿色盲男性和一O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婚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血型ABABO

115、基因型IAIA,IAiIBIB,IBiIAIBiiA.他们生A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8B他们生的女儿色觉应该全部正常C他们A型血色盲儿子和A型血色觉正常女性婚配,有可能生O型血色盲女儿D他们B型血色盲女儿和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婚配,生B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4解析:选B设色盲的相关基因是D、d,根据题意可知,AB型血红绿色盲男性和O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女性的基因型分别是IAIBXdY和iiXDXd,他们生A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21/41/8;女儿色觉可能的基因型是XDXd、XdXd,故有可能是红绿色盲患者;A型血色盲儿子的基因型为IAiXdY,A型血色觉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IAIAXDXd

116、、IAiXDXd、IAIAXDXD、IAiXDXD,两者婚配,有可能生出O型血色盲女儿(iiXdXd);B型血色盲女儿的基因型为IBiXdXd,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IAIBXDY,两者婚配,生B型血色盲男孩(IBiXdY或IBIBXdY)的概率为1/21/21/4。一、课堂两级训练查盲点高频考点强化训练1(2016全国卷)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

117、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解析:选D联系遗传平衡定律进行分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相等,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相等,均等于1减去该病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1减去该病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因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男性只要携带致病基因便患病,故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2如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不考虑生物变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4一定是携带者,5不一定是携带者B欲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可以诊断3是否携带致病基因C如果3携带

118、致病基因,则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3和4生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解析:选D3和4都正常,8患病,则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4一定是携带者,但5不一定是携带者;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4一定是携带者,但5不一定是携带者,3一定不是携带者,A、B、C正确。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3和4生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1/2)1/8;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3和4生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D错误。3南瓜的果实颜色有白色和黄色、果实形状有盘状和球状(果实颜色基因为A、a,果实形状基因为B、b)。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现用某种白色盘状南瓜(AABB)、黄色

119、球状南瓜(aabb)作为亲本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推测不合理的是()测交类型测交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数量父本母本白色盘状白色球状黄色盘状黄色球状F1黄色球状76149150151黄色球状F19910010199AF1产生的AB花粉中可能有50%不育B对F1产生的花粉离体培养,所得纯合子植株的概率为0CF1自交得F2,F2表现型有4种,但比例不是9331D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解析:选D白色盘状(AABB)黄色球状(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F1(父本)黄色球状(母本)AaBbAabbaaBbaabb761491501511222,黄色球状

120、(父本)F1(母本)AaBbAabbaaBbaabb99100101991111。分析可知,此结果能说明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F1作为父本时,其产生的AB花粉中可能有50%不育,A正确,D错误。F1的基因型为AaBb,其产生的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幼苗,基因型分别是AB、Ab、aB、ab,没有纯合子,B正确。F1的基因型为AaBb,能产生AB、Ab、aB、ab 4种配子,但AB的花粉有一半不能萌发,会导致F2中表现型的比例不是9331,C正确。4(2016全国卷)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

121、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解析:(1) 同学甲的实验是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无论雌雄均有灰体和黄体,且比例均为11。根据以上实验,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也不能判断黄体与灰体的显隐性,

122、因为若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也符合上述实验结果。(2)同学乙的结论是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若要证明同学乙的这一结论,可以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杂交实验。先假设同学乙的结论成立,则同学甲的杂交实验用图解表示如下:可从F1中选取果蝇作为亲本进行以下两组杂交实验,根据子代的表现来证明同学乙的结论。实验1实验1的预期结果是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实验2实验2的预期结果是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灰体,另一半表现为黄体。答案:(1)不能(2)实验1:杂交组合:黄体灰体。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

123、表现为黄体实验2:杂交组合:灰体灰体。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灰体,另一半表现为黄体低频考点补偿训练1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遗传的基本定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F1自交时,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BF1自交后,各种基因型个体成活的机会相等CF1形成配子时,产生了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DF1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组合进入同一配子的机会相等解析:选CF1自交时,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保证配子的随机结合,A正确;F1自交后,各种基因型个体成活的机会相等,使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比为31,B正确;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不等,但雌、雄配子中D

124、d均为11,C错误;F1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进入同一配子的机会相等,D正确。2以抗螟非糯性水稻(GGHH)与不抗螟糯性水稻(gghh)为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假如两对基因都完全显性遗传,则F1中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最可能是()解析:选AD项表示的两对基因的位置很明显是错误的;若为C项表示的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则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若为B项表示的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则F2的性状分离比为121,若为A项表示的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3已知小麦的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感病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125、现用纯合的高秆抗病植株与矮秆感病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选择F2中的矮秆抗病个体相互交配,F3矮秆抗病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A1/2B3/5C5/6 D1/8解析:选A小麦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相关基因可用A、a表示,抗病对感病为显性,相关基因可用B、b表示,纯合的高秆抗病植株(AABB)与矮秆感病植株(aabb)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F2中的矮秆抗病个体(aaB_)的基因型为1/3aaBB、2/3aaBb,F2中的矮秆抗病个体产生aB配子的概率为2/3,产生ab配子的概率为1/3,那么F3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4/9,基因型为aaBb的个

126、体所占的比例为4/9,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9,因此F3矮秆抗病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4如图是甲病(等位基因用A、a表示)和乙病(等位基因用B、b表示)的遗传系谱图,3号和8号的家庭中无乙病史。下列叙述与该家系遗传特性不相符的是()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如果只考虑甲病的遗传,12号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2C正常情况下,5号个体的儿子可能患乙病,但不能肯定是否患甲病D如果11号个体与无病史的男子结婚生育,无需进行产前诊断解析:选B由7、8号个体均患甲病,而11号个体不患甲病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4号个体均不患乙

127、病,但他们所生的10号个体患乙病,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再根据题中信息“3号的家庭中无乙病史”,可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如果只考虑甲病的遗传,则7、8号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a,12号个体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1/3AA、2/3Aa,B错误。2号个体患乙病,而5号个体不患甲、乙病,则5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5号个体的儿子可能患乙病;题干中没有与5号婚配男性的信息,不能肯定是否患甲病,C正确。7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8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则11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她与无病史的男性(aaXBY)结婚,后代不会出现患者,因此无需进行产前诊断,D正确。5如图所

128、示,某种植物的花色(白色、蓝色、紫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和R、r)控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种植物中能开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B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色植株,1/2 为紫色植株C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其后代全自交,白色植株占5/32D植株DdRr自交,后代蓝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6解析:选D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DDrr、Ddrr、ddRr、ddRR,共4种,A正确。DdrrddRR,子代为1DdRr(蓝色)1ddRr(紫色),B正确。DDrrddRr,子代为1DdRr1Ddrr,DdRr(1/2)自交,子代dd

129、rr(白色)比例为1/21/41/41/32;Ddrr(1/2)自交,子代ddrr(白色)比例为1/21/411/8,故白色植株占1/321/85/32,C正确。DdRr自交,子代蓝花植株D_R_(9/16)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DDRR(1/16)所占的比例是(1/16)/(9/16)1/9,D错误。6某种鸟类头顶羽毛的红色和灰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a控制,红羽为显性性状)。现有两只纯合的亲本杂交情况如下:灰羽父本红羽母本F1中雄性全为红羽,雌性全为灰羽。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对该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后,在观点上出现了分歧:(1)甲组同学认为顶羽颜色的遗传为伴性遗传,伴性遗传是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130、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与_相关联。(2)乙组同学认为是从性遗传,即决定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在雌、雄个体中有不同表现型的遗传现象。无论雌雄,AA个体均为红羽,aa个体均为灰羽;但Aa雌性个体为灰羽,Aa雄性个体为红羽。该现象说明基因与_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3)为确定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两组同学采取了相同的杂交实验手段:_,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_,则甲组同学观点正确;若_,则乙组同学观点正确。解析:(1)伴性遗传指的是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2)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

131、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地调控着生物的性状。(3)若想确定该基因是位于性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可以让F1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若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则PZaZaZAWF1 ZAZaZaWZAZaZAWZaZaZaW红羽雄性红羽雌性灰羽雄性灰羽雌性1111;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符合从性遗传,则AAaaAa(雄性红羽、雌性灰羽)相互交配1AA2Aa1aa(雄性中红羽灰羽31,雌性中红羽灰羽13)。答案:(1)性别(2)基因产物、环境、基因(合理即可)(3)让F1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红羽雄性红羽雌性灰羽雄性灰羽雌性1111红羽雄性灰羽雄性31、红羽雌性灰羽雌性13二、课下双线补给强知能零碎知

132、识自主补弱关注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区段),存在等位基因;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1、2区段),不存在等位基因。X、Y染色体各区段遗传特点如下:基因位于1区段属伴Y遗传,相关性状只在雄性(男性)个体中表现,与雌性(女性)无关。基因位于2区段:属伴X遗传,包括伴X隐性遗传(如人类色盲和血友病遗传)和伴X显性遗传(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基因位于区段:涉及区段的基因型雌性为XAXA、XAXa、XaXa,雄性为XAYA、XAYa、XaYA、XaYa。尽管此区段包含等位基因,但其遗传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遗传仍有明显差异,即遗传仍与性别有关,如当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133、时,Aaaa后代中无论雌性还是雄性均既有显性性状(Aa)又有隐性性状(aa);当基因在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则其遗传状况要据亲代基因型而定,如下图:左图与性别有关,而右图与性别无关。综合检测全面提能T5H一、选择题1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实验组亲本性状表现F1性状表现和植株数目红果黄果1红果黄果4925042红果黄果99703红果红果1 511508A番茄果实的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B实验1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红果为AA,黄果为aaC实验2的后代中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D实验3的后代中黄果番茄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

134、Aa或AA解析:选C实验3中,红果红果,后代中既有红果又有黄果,说明红色是显性性状,黄果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实验1中后代红果黄果11,故亲本红果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黄果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实验2中后代全为红果,故亲本为AAaa,后代红果番茄基因型均为Aa。2玉米籽粒有白色、红色和紫色,相关物质的合成途径如图所示。基因M、N和P及它们的等位基因依次分布在第9、10、5号染色体上。现有一红色籽粒玉米植株自交,后代籽粒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色红色白色03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AMMNNPPBMmNnPPCMmNNpp DMmNnpp解析:选C据图分析,白色玉米籽粒基因型为mm_或M_nn_;

135、红色玉米籽粒基因型为M_N_pp;紫色玉米籽粒基因型为M_N_P_。红色玉米籽粒植株自交,即M_N_pp自交,只有当其基因型为MmNNpp时,子代性状表现型及比例才为3 M_NNpp(红色)1 mmNNpp (白色)。3灰兔和白兔杂交,F1全是灰兔,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灰兔、黑兔和白兔的比例为934,则()A家兔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CF2灰兔的基因型有4种,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DF2中黑兔与白兔交配,后代出现白兔的概率是1/3解析:选DF2中出现了934的性状分离比,说明家兔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错误。设这两对基因分别为A、a和B、b

136、,F2中灰兔有4种基因型(1/9AABB、2/9AABb、2/9AaBB、4/9AaBb),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占1/9,产生4种配子(ABAbaBab4221),B、C错误。F2中黑兔(2/3Aabb、1/3AAbb)产生2种配子(Abab21),白兔(1/4aaBB、2/4aaBb、1/4aabb)产生2种配子(aBab11),则黑兔与白兔交配,后代的基因型有4种:1/3AaBb、1/3Aabb、1/6aaBb、1/6aabb,故白兔占1/3(若F2中黑兔为2/3aaBb、1/3aaBB,推导过程与结果同上),D正确。4某生物学家在某海岛上发现多年前单一毛色的老鼠种群演

137、变成了具有黄色、白色和黑色三种毛色的种群。基因A1(黄色)、A2(白色)、A3(黑色)的显隐性关系:A1对A2、A3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且黄色基因纯合致死。据此判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老鼠中出现多种毛色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多年前老鼠的单一毛色只可能是白色或黑色C不存在两只老鼠杂交的子代有三种毛色的可能D两只黄色老鼠交配,子代中黄色老鼠的概率为2/3解析:选C单一毛色的老鼠种群演变成了具有黄色、白色和黑色三种毛色的种群,出现A1、A2、A3三个等位基因,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由于黄色基因纯合致死,故多年前老鼠的单一毛色只可能是白色或黑色。基因型为A1A3和A2A3的个体杂交,

138、其后代就可能有三种毛色。两只黄色老鼠交配,其基因型为A1_和A1_,无论亲本基因型中的等位基因是A2还是A3,子代中黄色老鼠的概率均为2/3,原因是基因型A1A1会致死。5纯种果蝇中,进行如下杂交实验(设相关基因为A、a)。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正反交实验可用于判断有关基因所在的位置B正反交的结果说明眼色基因不在细胞质中,也不在常染色体上C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基因型都是XAXaD预期正反交的F1各自自由交配,后代表现型比例都是1111解析:选D正反交实验后代表现一致则为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或性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的遗传。正反交实验后代表现与母本性状一致,则为细胞质中基因的遗传;

139、正反交实验后代表现性状与性别有关,则为伴性遗传。据此分析题中杂交实验,可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以暗红眼朱红眼为正交,则F1基因型为XAXa、XAY,则F1自由交配,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211。6菜豆是一年生的自花传粉植物,其花色中有色花对白色花为显性,且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株杂合的有色花生活在某海岛上,该海岛没有其他菜豆植株存在,三年后开有色花的菜豆植株与开白色花的菜豆植株的比例是()A31 B157C97 D159解析:选C根据杂合子自交n代,其第n代杂合子的概率为1/2n,可推知3年后F3中杂合子的概率为1/8,纯合子的概率为11/87/8,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各占一

140、半,所以白色花的概率为7/16,有色花和白色花的比例为(17/16)7/1697。7(2018届高三佛山摸底)如图为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某遗传病系谱图,已知6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若2个体与一正常男性结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2的基因型可能为XBXB或XBXbB后代中男孩得病的概率是1/4C后代中女孩都正常D后代中女孩的基因型为Bb解析:选C由5、6正常,2患病,可推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由于6不携带致病基因,因此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1的基因型为XbY,则2(正常)的基因型为XBXb。2与正常男性结婚,所生男孩的基因型为XBY、XbY,后代中男孩患病的概率是1/2,后代中女孩的

141、基因型为XBXB或XBXb,都表现正常。8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存在着同源区()和非同源区(、),如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测()A片段上的基因只存在于男性体内,片段上的基因只存在于女性体内B片段上的基因,遗传特点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完全相同C片段上的基因不存在等位基因D同胞姐妹体内至少有一条X染色体相同解析:选D男性体内也有X染色体,因此片段上的基因也存在于男性体内,A错误;片段上的基因,其遗传也与性别相关,与常染色体遗传不完全相同,B错误;在女性体内有两条X染色体,片段上的基因可存在等位基因,C错误;同胞姐妹体内来自父亲的X染色体是相同的,来自母亲的X染色体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正确。9人类遗

142、传性斑秃是常染色体上某显性基因控制的一种遗传病。在男性中只要含有该显性基因就会发展成斑秃,但在女性中只有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才会发展成斑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群中男性斑秃的发病率高于女性B若双亲都正常,则后代中可能出现斑秃C若双亲都是斑秃,则其子女一定都是斑秃D若母亲是斑秃,父亲正常,则其后代中儿子是斑秃,女儿正常解析:选C假设控制斑秃的基因为A,则男性斑秃的基因型为AA或Aa,女性只有基因型为AA时才表现为斑秃,故人群中男性斑秃的发病率高于女性,A正确;正常女性的基因型可能是Aa,其与正常男性(aa)结婚,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男性表现为斑秃,B正确;若双亲都是斑秃,则母亲基因型为AA,

143、父亲基因型可能为Aa,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女性表现正常,C错误;若母亲为斑秃(AA),父亲正常(aa),其后代基因型为Aa,若为儿子则表现为斑秃,若为女儿则表现正常,D正确。10果蝇的X、Y染色体(如图)有同源区段(片段)和非同源区段(1、2片段)。有关杂交实验的结果如下表。下列对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组合一P:刚毛()截毛()F1全刚毛组合二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组合三P: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11A通过杂交组合一,可直接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B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1片段上C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D减数分裂过程

144、中,X、Y染色体能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片段解析:选B根据杂交组合一,亲本为刚毛和截毛,子代全为刚毛,可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1片段上,则杂交组合二和杂交组合三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应相同,与表格中不符,说明该基因不位于1片段上,而应位于片段上,由此也说明片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存在性别差异;片段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发生交叉互换。二、非选择题11(2018届高三临沂联考)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表

145、。基因型A_bbA_BbA_BB和aa_ _表现型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做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_。(2)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淡紫色红玉杏(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实验预测及结论: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则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则A、a和B、b

146、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3)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取(2)题中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F1中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_种,其中纯种个体大约占_。解析:(1)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AAbb)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A_Bb),由此可推知亲本中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2)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可根据题目所给结论,逆推实验结果。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自交后代出现9种基因型、3种表现型,其比例为:深紫色淡紫色白色367;若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自交后代出现1/4

147、AABB、1/2AaBb、1/4aabb,表现型比例为淡紫色白色11;若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自交后代出现1/4AAbb、1/2AaBb、1/4aaBB,表现型比例为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21。(3)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F1中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1AABB、2AaBB、1aaBB、2aaBb、1aabb 5种,其中纯种个体大约占3/7。答案:(1)AABBAAbb或aaBBAAbb (2)深紫色淡紫色白色367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21淡紫色白色11(答案可互换)(3)53/712(2017江苏高考)

148、人类某遗传病受一对基因(T、t)控制。3个复等位基因IA、IB、i控制ABO血型,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A血型的基因型有IAIA、IAi,B血型的基因型有IBIB、IBi,AB血型的基因型为IAIB,O血型的基因型为ii。两个家系成员的性状表现如图,3和5均为AB血型,4和6均为O血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2基因型为Tt的概率为_。(2)5个体有_种可能的血型。1为Tt且表现A血型的概率为_。(3)如果1与2婚配,则后代为O血型、AB血型的概率分别为_、_。(4)若1与2生育一个正常女孩,可推测女孩为B血型的概率为_。若该女孩真为B血型,则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_解析:(

149、1)由1、2正常而1患病,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2的基因型均为Tt,则2的基因型为1/3TT、2/3Tt。(2)因5为AB血型,基因型为IAIB,则5至少含IA与IB之一,故可能为A血型(IAIA、IAi)、B血型(IBIB、IBi)、AB血型(IAIB),共3种。1、2的基因型均为Tt,则3的基因型是1/3TT、2/3Tt,产生的配子为2/3 T、1/3 t。3的基因型为tt,则4的基因型是Tt,产生的配子为1/2T、1/2 t,则1为Tt的概率是(2/31/21/31/2)/(11/31/2)3/5。3的血型(AB型)的基因型是IAIB,4的血型(O型)的基因型是ii,则1为A

150、血型的概率是1/2,故1为Tt且表现A血型的概率为3/51/23/10。(3)由题干信息可推知,1和2的基因型都是1/2 IAi、1/2 IBi,产生的配子都是1/4 IA、1/4 IB、1/2 i,则他们生出O血型孩子的概率是1/21/21/4,生出AB血型孩子的概率是1/41/421/8。(4)1和2生育正常女孩为B血型的概率,等同于1和2生出B血型孩子的概率,由第(3)问可知,1和2产生的配子都是1/4IA、1/4IB、1/2 i,则1和2生出B血型孩子的概率为1/41/421/41/25/16。该正常女孩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与该女孩是否为B血型无关,由第(2)问可知1的基因型是3/5Tt

151、、2/5TT(产生的配子为7/10T、3/10t),2的基因型是1/3TT、2/3Tt(产生的配子为2/3T、1/3t),则他们生育的正常女孩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与生育正常孩子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相同,即(7/101/33/102/3)/(13/101/3)13/27。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2/3(2)33/10(3)1/41/8(4)5/1613/2713(2014江苏高考)有一果蝇品系,其一种突变体的X染色体上存在ClB区段(用XClB表示)。B基因表现显性棒眼性状;l基因的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XClBXClB与XClBY不能存活);ClB存在时,X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正常果蝇

152、X染色体无ClB区段(用X表示)。果蝇的长翅(Vg)对残翅(vg)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是果蝇杂交实验示意图。图中F1长翅与残翅个体的比例为_,棒眼与正常眼的比例为_。如果用F1正常眼长翅的雌果蝇与F1正常眼残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正常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_;用F1棒眼长翅的雌果蝇与F1正常眼长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棒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_。(2)图2是研究X射线对正常眼果蝇X染色体诱变示意图。为了鉴定X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是否发生隐性突变,需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 中_果蝇杂交,X染色体的诱变类型能在其杂交后代_果蝇中直接显现出来,且能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

153、释是_;如果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中_果蝇杂交,不能准确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_。解析:(1)由题意知,长翅与残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与性别无关,因此P:VgvgVgvg长翅残翅31。棒眼与正常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P:XXClBXYXX、XY、XXClB、XClBY(死亡),故棒眼和正常眼的比例为12。F1正常眼雌果蝇(XX)与正常眼雄果蝇(XY)杂交,后代都是正常眼;F1长翅(1/3VgVg、2/3Vgvg)与残翅(vgvg)杂交,后代为残翅(vgvg)的概率为2/31/21/3,故F1正常眼长翅的雌果蝇与正常眼残翅的雄果蝇杂交,产生正常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11/31/3。F1棒

154、眼长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1/3VgVgXXClB、2/3VgvgXXClB,F1正常眼长翅雄果蝇的基因型为1/3VgVgXY、2/3VgvgXY,两者杂交后代棒眼概率是1/3,残翅概率是2/32/31/41/9,故后代为棒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1/31/91/27。(2)正常眼雄果蝇(XY)与F1中棒眼雌果蝇(XClBX?)杂交,得到的子代雄果蝇中XClBY死亡,只有X?Y的雄果蝇存活,若其上正常眼基因由于X射线发生隐性突变,则会直接表现出来,通过统计子代雄果蝇中发生诱变类型的个体在总个体中的比例,可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若X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则用正常眼雄果蝇(XY)与F1中的正常眼雌果

155、蝇(XX?)杂交,因无ClB基因的存在,X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从而不能准确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答案:(1)31121/31/27(2)棒眼雌性雄性杂交后代中雄果蝇X染色体来源于亲代雄果蝇,且X染色体间未发生交换,Y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正常眼雌性X染色体间可能发生了交换第3讲变异、育种和进化最新考纲能力层级常考题型考频热度备考方略基因重组及其意义选择题为主1.联系细胞分裂图或太空育种等实例,区别基因重组与基因突变。2.从发生时间、产生机理、结果等几个层面比较几种突变类型。3.从原理、过程、优点、缺点等几个层面对比几种育种方式。4.运用对比法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

156、然选择学说的区别。5.运用实例分析法理解生物进化理论的应用。6.对基因频率的变化进行讨论和计算。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选择题、非选择题都有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选择题为主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选择题、非选择题都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选择题为主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选择题为主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选择题为主题组一三种可遗传的变异及其比较1辨析关于可遗传变异的6个易错点(判断正误)(1)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2)A基因突变为a基因,a基因还可能再突变为A基因。()(3)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4)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

157、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提示:染色体变异不会产生新基因。(5)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6)染色体组整倍性、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提示:染色体组整倍性、非整倍性变化不产生新基因。2(2015全国卷)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解析:选A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是常见的染色体异常遗传病。3如图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变异能通过显微

158、镜观察到B该变异发生在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C该过程导致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D该变异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解析:选C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A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B正确;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相互交换片段才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D正确。题组二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1辨析关于育种的6个易错点(判断正误)(1)抗虫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通过基因重组获得抗虫矮秆小麦,属于杂交育种。()(2)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获得种子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

159、,属于诱变育种。()(3)水稻F1花药经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基因型纯合新品种,属于单倍体育种。()(4)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5)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有关。()(6)将含抗病基因的重组DNA导入玉米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抗病植株,属于基因工程育种。()2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可培育抗病高产青蒿素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处理野生型青蒿,筛选可能获得抗病高产青蒿素的植株B选择抗病低产青蒿与易感病高产青蒿杂交,再连续自交,筛选抗病高产青蒿素的植株C提取抗病基因导入易感病高产青蒿体细胞中,用植物

160、组织培养获得抗病高产青蒿素的植株D抗病低产青蒿与易感病高产青蒿杂交得F1,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病高产青蒿素植株解析:选D通过人工诱变,可以使青蒿植株的基因发生不定向突变,其中可能会出现抗病和高产的突变,通过筛选就可以获得所需性状的个体;通过杂交可以将两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起来,通过连续自交和选择可以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所需性状的新品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可以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只能获得单倍体植株,还需要通过秋水仙素处理,再通过人工选择,才能获得所需性状能稳定遗传的植株。3(2014全国卷)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

161、抗倒伏)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回答下列问题:(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的目的是获得具有_优良性状的新品种。(2)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_。(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解析:(1)杂交育种的目的是获得同时具备两种优良性状的个体,即抗病矮秆的新

162、品种。(2)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若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这两对相对性状应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必须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3)先由纯合的抗病高秆和纯合的感病矮秆杂交得到抗病高秆的杂合子,再与感病矮秆(隐性纯合子)杂交,如果后代出现抗病高秆感病高秆抗病矮秆感病矮秆11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答案:(1)抗病矮秆(2)高秆与矮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3)将纯合的抗病高秆与感病矮秆杂交,产生F1,让F1与感病矮秆杂交。题组三生物的进化1辨析关于

163、生物进化的7个易错点(判断正误)(1)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提示: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2)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3)害虫抗药性增强,是因为杀虫剂刺激害虫产生抗药性,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提示:害虫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个体中本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4)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提示: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5)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提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6)捕食关系会降低物种的多样性。()提示:捕食关系会增加物种的多样性。(7)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

164、断进化发展,形成生物的多样性。()2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野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使野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野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野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野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野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野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解析:选C病毒感染对野兔种群的抗性进行选择,抗性较强的个体保留下来,抗性弱的个体被淘汰;若病毒毒性过强,野兔被感染后死亡,种群数量急

165、剧减少,则病毒也失去了宿主,不利于维持病毒与野兔的寄生关系;兔病毒对野兔具有选择作用,抗病毒能力强的野兔数量增多,低毒性病毒被兔体内的免疫物质杀死,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因此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野兔抗性增强的结果;兔病毒主要由蚊子传播,故蚊子在野兔和病毒的共同进化中发挥了作用。3(2015全国卷)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A基因频率为_。(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

166、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解析:(1)因为该种群只有Aa一种基因型,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该种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0.5,所以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11。如果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且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AA的基因型频率为0.25,aa的基因型频率也是0.25,则Aa的基因型频率为0.5,所以AA、Aa和aa的数量比为121,且A和a的基因频率仍然都是0.5。(2)由于该种群初始只有Aa一种基因型,所以理论上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应含有三种基

167、因型,且比例为121。但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最可能的原因是显性基因纯合(AA)致死,从而导致子代中无基因型为AA的个体存在。子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为21,即Aa和aa的概率分别是2/3和1/3,所以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1/3和2/3。如果不考虑基因纯合致死,随机交配符合遗传平衡定律,产生的子二代中AA1/31/31/9,Aa24/9,aa2/32/34/9,所以AAAaaa144,AA个体致死,所以Aa和aa的个体数量比应为11。答案:(1)111210.5(2)A基因纯合致死11关键语句记一记1基因重组的两个要点(1)1个时期: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168、(2)2个来源: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2染色体组的两个组成特点(1)从形态上看: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各不相同。(2)从功能上看: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本物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3多倍体植株的两个特点(1)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2)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较高。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四个要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5共同进化的两个动力来源(1)不同物种之间的种间互助和种间斗争。(2)生物与无机

169、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考点(一)三种可遗传的变异及其比较考查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和特点1(2016上海高考)导致遗传物质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图中字母代表不同基因,其中变异类型和依次是()A突变和倒位B重组和倒位C重组和易位 D易位和倒位解析:选D中少了基因ab,多了基因J,是非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了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中de与c基因位置发生了颠倒,属于倒位。2(2016海南高考)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数目异常,可能导致的遗传病是()A先天性愚型 B原发性高血压C猫叫综合征 D苯丙酮尿症解析:选A先天性愚型是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

170、;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2016海南高考)依据中心法则,若原核生物中的DNA编码序列发生变化后,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则该DNA序列的变化是()ADNA分子发生断裂B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增添CDNA分子发生碱基替换D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缺失解析:选C原核生物中的DNA编码序列发生变化后,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可能的原因是DNA分子发生碱基替换。碱基增添或缺失均会导致多个氨基酸序列的改变。4(2016全国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两种来源。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涉及到的碱基对的数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_。(2)在染色体

171、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_为单位的变异。(3)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显性突变)。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最早在子_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_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_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最早在子_代中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解析:(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通常染色体变异涉及许多基因的变化。故基因突变涉及的碱基对数目比染色

172、体变异涉及的少。(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染色体为单位的变异。(3)显性突变是aa突变为Aa,在子一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子一代自交,子二代的基因型为AA、Aa和aa,子二代再自交,子三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才能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隐性突变是AA突变为Aa,在子一代还是表现为显性性状,子一代自交,子二代的基因型为AA、Aa和aa,即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也就是隐性突变纯合体。答案:(1)少(2)染色体(3)一二三二1区别生物变异类型(1)图中表示的变异类型为缺失,表示重复,表示倒位,表示基因突变。(2)图中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观察不到。(3)图

173、中变异的实质:基因数目减少。基因数目增加。基因排列顺序的改变。基因中碱基对替换、增添和缺失。2区分染色体易位与交叉互换项目染色体易位交叉互换图解发生范围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变异类型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3.判断单倍体、二倍体与多倍体若是配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论有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若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凝炼学术论文用科学考素养以最新科研成果为背景,结合基因表达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1(2016天津高考)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枯草杆菌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在含链霉素培养基

174、中的存活率(%)野生型PKP能0突变型PKP不能100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解析:选A根据表中信息可知,链霉素通过与野生型枯草杆菌的核糖体的结合,抑制翻译过程,进而起到杀菌作用,突变型枯草杆菌中核糖体S12蛋白氨基酸序列改变,使链霉素不能与核糖体结合,从而对链霉素产生抗性;突变型与野生型相比只是一个氨基酸的不同,因此是碱基对的替换造成的,而非缺失;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链霉素只是对突变体起筛选作用。辨

175、析生物变异的三个角度(1)关于“缺失”问题。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DNA分子上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2)关于变异的水平问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变异属于细胞水平的变化,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3)病毒和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进行无性生殖的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更新题目形式引导活学活用采用模式图,考查变异的类型2如图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基因a、a仅有图所示片段的差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4种变

176、异中能够遗传的变异是B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中的变异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D都表示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解析:选C表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导致基因重组,表示非同源染色体间互换片段,发生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表示基因突变,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它们都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都能够遗传;表示基因突变,是由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引起的;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某一片段缺失或重复。利用“还原法”判断模式图中的变异类型在判断模式图中的变异类型时,可将变异后的图形还原或分开的方法予以判断,图示如

177、下:巧选问题角度鼓励奇思妙想结合致死现象,考查生物的变异3假设某隐性致死突变基因有纯合致死效应(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根据隐性纯合子的死亡率,隐性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有一只雄果蝇偶然受到了X射线辐射,为了探究这只果蝇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上述隐性致死突变,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最终实验结果。实验步骤:_;_;_。结果预测:.如果_,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如果_,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全致死突变;.如果_,则X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解析:用这只雄果蝇与正常雌果蝇杂交,再让F1互交,根据F2雌雄比例作出判断。设正常基因为A,隐性致死突变基因为a,遗传图解

178、如下:若发生完全致死突变,则XaY个体全部死亡,F2中雄果蝇占1/3(或F2中雌雄21);若发生不完全致死突变,则XaY个体部分死亡,F2中雄果蝇占的比例介于1/3至1/2之间(或F2中雌雄在1121之间);若未发生隐性致死突变,则F2个体全部成活,F2中雄果蝇占1/2(或F2中雌雄11)答案:实验步骤:用这只雄果蝇与正常雌果蝇杂交F1互交(或F1中雌果蝇与正常雄果蝇杂交)统计F2中雄果蝇所占比例(或统计F2中雌雄果蝇比例)结果预测:.F2中雄果蝇占1/3(或F2中雌雄21).F2中雄果蝇占的比例介于1/3至1/2之间(或F2中雌雄在1121之间).F2中雄果蝇占1/2(或F2中雌雄11)考点

179、(二)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考查五种育种方法的原理、过程和优缺点1如图表示培育新品种(或新物种)的不同育种方法,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过程的育种方法能产生新的基因型,过程的育种方法能产生新的基因B过程的育种和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均利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C过程自交的目的不同,后者是筛选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子D图中A、B、C、D、E、F中的染色体数目相等,通过过程产生的新物种的染色体数目是B的两倍解析:选D过程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能产生新的基因型,过程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能产生新的基因;过程的育种和过程的育种分别是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均利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过程是为了筛选符合生产要求的表现

180、型,过程是为了筛选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子;E中的染色体数是其他个体的一半。2某自花且闭花授粉植物,抗病性和茎的高度是独立遗传的性状。抗病和感病由基因R和r控制,抗病为显性;茎的高度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E、e)控制,同时含有D和E表现为矮茎,只含有D或E表现为中茎,其他表现为高茎。现有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两品种的纯合种子,欲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品种。请回答:(1)自然状态下该植物一般都是_合子。(2)若采用诱变育种,在射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和有害性等特点。(3)若采用杂交育种,可通过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在F2等分离世代中_抗病矮茎个体,再经连续自交等纯合化手段,

181、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据此推测,一般情况下,控制性状的基因数越多,其育种过程所需的_。若只考虑茎的高度,亲本杂交所得的F1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4)若采用单倍体育种,该过程涉及的原理有_。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其过程(说明:选育结果只需写出所选育品种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解析:(1)杂合子连续自交,后代纯合子比例逐渐增加,杂合子比例逐渐减小。因此,自然状态下闭花授粉(连续自交)的植物一般都是纯合子。(2)基因突变有不定向性、低频性和有害性等特点,这决定了诱变育种需处理大量的材料。(3)杂交育种一般通过杂交、选择、纯合化手段培育新品种,控制性状的基因数越

182、多,通过自交进行纯合化的时间会越长。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两个亲本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的基因型分别为rrDDEE和RRddee,若只考虑茎的高度,杂交得到的F1的基因型为DdEe,则F1自交后代F2有3种表现型:矮茎、中茎、高茎,其比例为9(D_E_)6(3D_ee、3ddE_)1(ddee)。(4)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染色体加倍两个过程,其中涉及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原理。单倍体育种的遗传图解见答案。答案:(1)纯(2)不定向性、低频性(3)选择年限越长高茎中茎矮茎169(4)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遗传图解如下图据图理清“5”种生物育种方法(1)首先要识别图解中各字母表示的处理方法:A

183、杂交 B花药离体培养C秋水仙素处理D自交E诱变处理F秋水仙素处理G转基因技术(2)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判断:“亲本新品种”为杂交育种。“亲本新品种”为单倍体育种。“种子或幼苗新品种”为诱变育种。“种子或幼苗新品种”为多倍体育种。“植物细胞新细胞愈伤组织胚状体人工种子新品种”为基因工程育种。巧选问题角度鼓励奇思妙想结合PCR技术,考查育种方法的运用1(2017北京高考)玉米(2n20)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近年来常用的一种单倍体育种技术使玉米新品种选育更加高效。(1)单倍体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因此在_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无法联会,导致配子中无完整的_。(2)研究者发现一种玉米突变体(S),用S

184、的花粉给普通玉米授粉,会结出一定比例的单倍体籽粒(胚是单倍体;胚乳与二倍体籽粒胚乳相同,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色体的三倍体。见图1)。根据亲本中某基因的差异,通过PCR扩增以确定单倍体胚的来源,结果见图2。从图2结果可以推测单倍体的胚是由_发育而来。玉米籽粒颜色由A、a与R、r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R同时存在时籽粒为紫色,缺少A或R时籽粒为白色。紫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结出的籽粒中紫白35,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_,推测白粒亲本的基因型是_。将玉米籽粒颜色作为标记性状,用于筛选S与普通玉米杂交后代中的单倍体,过程如下:请根据F1籽粒颜色区分单倍体和二倍体籽粒并写出与表型相应的基因型_。(3)现

185、有高产抗病白粒玉米纯合子(G)、抗旱抗倒伏白粒玉米纯合子(H),欲培育出高产抗病抗旱抗倒伏的品种。结合(2)中的育种材料与方法,育种流程应为_;将得到的单倍体进行染色体加倍以获得纯合子;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解析:(1)单倍体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正常玉米的一半,即10条染色体。由于单倍体玉米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无法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随机进入两个子细胞中,最终导致产生的配子中没有完整的染色体组。(2)从图2能够看出,3和2的结果相同,说明F1单倍体胚来源于普通玉米,由母本产生的卵细胞发育而来。因为子代籽粒中紫白35,说明子代中紫粒占3/8,又因为这两

186、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81/23/4,其中“1/2”为一对基因杂合子测交后代中某一性状所占比例,“3/4”为一对基因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显性性状所占比例,因此可推出白粒亲本的基因型为Aarr或aaRr,紫粒亲本的基因型为AaRr。单倍体籽粒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基因型为ar,表型为白色;二倍体籽粒胚的基因型是AaRr,表型为紫色;二者胚乳的基因型为AaaRrr,表型均为紫色。(3)欲培育出高产抗病抗旱抗倒伏的品种,首先用两个纯合子(G和H)杂交,将得到的F1作为母本和突变体S杂交,挑选出表型为白色的单倍体籽粒;然后对单倍体进行染色体加倍以获得纯合子,最后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答案

187、:(1)10减数染色体组(2)卵细胞紫粒亲本是杂合子Aarr/aaRr单倍体籽粒胚的表型为白色,基因型为ar;二倍体籽粒胚的表型为紫色,基因型为AaRr;二者胚乳的表型均为紫色,基因型为AaaRrr(3)G与H杂交,将所得F1为母本与S杂交,根据籽粒颜色挑出单倍体更新题目形式引导活学活用结合流程图,考查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2如图所示为生产实践中的几种育种方法,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过程所示的育种方法是_,其优点是_,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2)若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是图中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3)

188、过程用射线处理的目的是使DNA分子中发生_,从而引起其结构的改变,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4)若将亲本的优良性状进行“加强”,则可通过过程_实现,常用试剂是_,该试剂的作用原理是_。(5)高产的青霉菌菌株利用了上述_(用序号表示)育种途径获得。解析:(1)图中过程有“单倍体植株”,故其所用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由于获得的是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2)过程表示连续自交,该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就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3)过程

189、用射线处理后会发生基因突变,使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从而引起其结构的改变,该育种方法为诱变育种。(4)过程常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该试剂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属于多倍体育种。(5)高产的青霉菌菌株是利用诱变育种获得的,即过程。答案:(1)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花药(粉)离体培养(2)基因重组(3)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基因突变(4)秋水仙素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5)巧选问题角度励奇思妙想结合生产实例,考查育种方法的应用3(2017江苏高考)研究人员在柑橘中发现一棵具有明显早熟特性的变异株,决定以此为基

190、础培育早熟柑橘新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1)要判断该变异株的育种价值,首先要确定它的_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2)在选择育种方法时,需要判断该变异株的变异类型。如果变异株是个别基因的突变体,则可采用育种方法,使早熟基因逐渐_,培育成新品种1。为了加快这一进程,还可以采集变异株的_进行处理,获得高度纯合的后代,选育成新品种2,这种方法称为_育种。(3)如果该早熟植株属于染色体组变异株,可以推测该变异株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有多种联会方式,由此造成不规则的_,产生染色体数目不等、生活力很低的_,因而得不到足量的种子。即使得到少量后代,早熟性状也很难稳定遗传。这种情况下,可考虑选择育种方法,其不足之处是需要

191、不断制备_,成本较高。(4)新品种1与新品种3均具有早熟性状,但其他性状有差异,这是因为新品种1选育过程中基因发生了多次_,产生的多种基因型中只有一部分在选育过程中保留下来。解析:(1)生物的可遗传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培育得到的新品种,与原种控制相关性状的遗传物质(基因)可能有所差异,因而可根据变异株中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变化来判断变异株是否具有育种价值。(2)连续自交过程中早熟基因逐渐纯合,培育成新品种1。为了加快进程,可先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从而获得高度纯合的后代,这种方法属于单倍体育种。(3)若是染色体组数目改变引起的变异,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配对会发生紊

192、乱,不规则的染色体分离导致产生染色体数目不等、生活力低的异常配子,只有极少数配子正常,故只得到极少量的种子。育种方法需首先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柑橘苗,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操作复杂,成本较高。(4)育种方法需连续自交,每次减数分裂时与早熟性状相关的基因和其他性状相关的基因都会发生基因重组,产生多种基因型,经选育只有一部分基因型保留下来。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不进行减数分裂,无基因重组发生。答案:(1)遗传(2)纯合花药单倍体(3)染色体分离配子组培苗(4)重组育种方法的选择(1)不同需求的育种方法:若要培育隐性性状个体,则可用自交或杂交,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有些植物如小麦、水稻等,杂交实验较难操作,则最

193、简便的方法是自交。若要快速获得纯种,则用单倍体育种方法。若实验植物为营养繁殖类如土豆、地瓜等,则只要出现所需性状即可,不需要培育出纯种。若要获得原先没有的性状,则可用诱变育种。(2)动、植物杂交育种中应特别注意语言叙述,植物杂交育种中纯合子的获得一般通过逐代自交的方法;而动物杂交育种中纯合子的获得不通过逐代自交,而是采用测交鉴定的方法。考点(三)生物的进化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共同进化仅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C持续选择条件下,决

194、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小D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解析:选C黑色与灰色桦尺蠖在不同环境中通过自然选择比例会发生变化,共同进化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A错误。抗生素的滥用是对抗药个体起了选择作用,从而使抗药基因频率增大,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错误。在不断选择作用下,不良性状对应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小,C正确。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D错误。2达尔文发现,某种兰花长着细长的花矩,某种蛾类生有同样细长的口器,可从花矩中吸到花蜜,并为兰花传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兰花可在没有这种蛾类的区域正常繁衍B该兰花与这种蛾类在相互选择中

195、共同进化C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这种兰花的进化方向D蛾类的细长口器是为适应环境而出现的变异解析:选B根据题意可知,某种兰花的花矩和某种蛾的口器相互匹配,此种蛾能为该兰花传粉,由此推测没有此种蛾类的区域该兰花可能会因传粉障碍而无法繁衍,A错误;此种兰花和这种蛾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互相选择而共同进化,B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只是对变异起选择作用,D错误。3某大型封闭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Aa占60%(没有自然选择和突变),则()A自交三代后种群中A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随机交配三代后种群中A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自交三代后种群中AA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D

196、随机交配三代后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解析:选C由于此种群是大型封闭种群(没有自然选择和突变),所以无论是自交还是随机交配,种群的基因频率都不会改变,A、B错误;自交若干代,纯合子不分离,杂合子后代则同时形成等量AA、aa,如此A基因频率不变,但AA比例不断增加,C正确;随机交配达到遗传平衡,每代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D错误。1理清生物进化脉络2掌握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1)定义法求解基因频率:某基因频率100%。若在常染色体上,某基因频率100%;若在X染色体上,某基因频率100%。(2)公式法求解基因频率(以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为例):A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1/

197、2Aa基因型频率a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3)运用遗传平衡定律求解基因频率: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p代表A基因的频率,q代表a基因的频率,则:(pq)2p22pqq21。其中p2是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2pq是Aa(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q2是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巧选问题角度鼓励奇思妙想结合昆虫抗药性,考查生物的进化1(2016江苏高考)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野生型昆虫和

198、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解析:选C抗药靶位点使杀虫剂不能与靶位点结合;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只是基因型不同,仍属于同种生物,不存在生殖隔离。更新题目形式引导活学活用采用曲线、图表、过程图等形式,考查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2(2015山东高考)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0p1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体B只有pb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

199、体Cpa时,显性纯合体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1/9Dpc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体比例为5/9解析:选D根据题干给出信息:种群足够大,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无突变、无自然选择、无迁入和迁出),每个群体内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种群的亲子代之间基因的传递遵循遗传平衡定律。A项,子代H基因频率为p(0p1)时,由于亲子代之间遵循遗传平衡定律,则亲代H基因频率也为p;当亲代种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p,hh基因型频率为(1p)时,则亲代H基因频率为p,此时,亲代都为纯合体。B项,pb时,Hh基因型频率为1/2,hh和HH基因型频率相等,均为1/4,计算出p0.5,则亲代H基因频率也为0.5,在这种情况下,亲代群

200、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体。C项,pa时,Hh基因型频率hh基因型频率,可推知2p(1p)(1p)2,即p1/3,进而推知HH基因型频率为1/9。D项,pc时,Hh基因型频率HH基因型频率,可推知2p(1p)p2,即p2/3,进而推知HH基因型频率为4/9,Hh基因型频率为4/9,hh基因型频率为1/9。自交一代后纯合体比例1杂合体比例1(4/91/2)7/9。自交和自由交配时基因(型)频率变化不同(1)自交:种群个体自交时,子代中纯合子增多,杂合子减少,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自交过程不改变基因频率。(2)自由交配: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时,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

201、,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如果一个种群没有处于遗传平衡状态,自由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但改变基因型频率。3(2017郑州模拟)下图表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X、Y、Z表示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小鼠原种与小鼠新种可组成一个种群BX表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Y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DZ表示地理隔离,能阻断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导致新物种产生解析:选C从图中分析可知,X、Y、Z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殖隔离。小鼠原种与新种是两个物种,不能组成一个种群,A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不只包含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这两项内容,还包

202、括基因重组,B错误。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Z表示生殖隔离,D错误。关注隔离、物种形成、生物进化的区别(1)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是新物种的形成要经过生物进化,即生物进化是物种形成的基础。(2)物种形成与隔离的关系: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4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下图表示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自然选择对A或a基因有利时其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有利基因的基因频

203、率变化如曲线甲所示,该种群将进化成新物种B曲线甲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变化曲线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而不是决定表现型的基因D图中甲、乙曲线变化幅度不同主要取决于生物生存环境引起的变异解析:选C根据图解,开始时A、a的基因频率相等,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二者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发生进化,但生物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A错误;题干为“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自然选择对A或a基因有利时其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甲曲线淘汰不利基因的时间很短,应该是淘汰了显性基因,故甲曲线表示自然选择对a基因有利时隐性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乙曲线表示自然选择对A基因有利时显性基因频率的变

204、化曲线,B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而不是决定表现型的基因,C正确;图中甲、乙曲线变化幅度不同主要取决于环境对不同表现型的个体的选择作用,甲曲线是淘汰显性性状个体(AA、Aa),所以a的基因频率很快达到1,而乙曲线表示环境淘汰的是隐性性状,在这个过程中杂合子Aa还可以存在,A的基因频率达到1的时间较长,D错误。一、课堂两级训练查盲点 高频考点强化训练1(2016江苏高考)如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

205、缺失,表型无异常解析:选B个体甲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由于基因互作,缺失了e基因对表型可能有影响;个体乙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变异后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分体异常;若E、e基因与其他基因共同控制某种性状,则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不一定为31;个体乙虽然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但是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能引起性状的改变。2(2018届高三安阳调研)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E2发生了基因突变,形成了它的等位基因E1,导致所编码的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E2形成E1时,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其上的遗传信息会发生改变B基因E2

206、突变形成E1,该变化是由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导致的C基因E2形成E1时,一定会使代谢加快,细胞中含糖量增加,采摘的果实更加香甜D在自然选择作用下,该种群基因库中基因E2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解析:选D基因E2突变形成E1时,其上的遗传信息会发生改变,但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变;蛋白质中只有一个氨基酸被替换,这说明该突变是由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造成的,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会造成氨基酸数目和种类的改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基因E2突变形成E1后,植株代谢不一定加快,含糖量不一定增加。3一只突变型的雌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这个结

207、果从遗传学角度可作出合理解释的是()A该突变为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雌配子致死B该突变为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C该突变为X染色体隐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DX染色体片段发生缺失可导致突变型,且缺失会导致雌配子致死解析:选B假设相关基因为D、d,如果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显性突变,则杂交组合为XDXdXdY,若含该突变基因的雌配子致死,则子代为XdXd(野生)XdY(野生)11;若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则子代为XDXd(突变)XdXd(野生)XdY(野生)111,因此F1野生型突变型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A错误,B正确。如果该突变基因为

208、X染色体隐性突变,则杂交组合为XdXdXDY,若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则子代全为XDXd(野生型),C错误。若X染色体片段发生缺失可导致突变型,且缺失会导致雌配子致死,则子代中会出现一种表现型,且不会引起雌雄个体数量的差异,D错误。4普通水稻是二倍体,有的植株对除草剂敏感,有的植株对除草剂不敏感,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培育方法,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花药离体培养的理论依据是细胞的全能性B用秋水仙素处理绿色幼苗,可以获得纯合子C用射线照射单倍体幼苗,诱发的基因突变是定向的D用除草剂喷洒单倍体幼苗,保持绿色的部分具有抗该除草剂的能力解析:选C花药离

209、体培养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范畴,该技术运用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水稻是二倍体,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因此用秋水仙素处理绿色幼苗,可以获得纯合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抗除草剂的水稻正常生长,保持绿色,不抗除草剂的水稻叶片变黄,故用除草剂喷洒单倍体幼苗,保持绿色的部分具有抗该除草剂的能力。低频考点补偿训练1(2018届高三泉州联考)化学诱变剂羟胺能使胞嘧啶的氨基羟化:氨基羟化的胞嘧啶只能与腺嘌呤配对。育种学家常用适宜浓度的羟胺溶液浸泡番茄种子以培育番茄新品种。羟胺处理过的番茄不会出现()A番茄种子的基因突变频率提高BDNA序列中CG转换成TACDNA分子的嘌呤数目大于嘧啶D体细胞

210、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解析:选C氨基羟化的胞嘧啶只能与腺嘌呤配对,并没有改变DNA中嘌呤与嘧啶进行配对的规则,所以不会出现DNA分子中的嘌呤数目大于嘧啶的情况。2(2018届高三泰安摸底)脆性X染色体是由于染色体上的FMR1基因出现过量的CGG/GCC重复序列,导致DNA与蛋白质结合异常,从而出现“缢沟”,染色体易于从“缢沟”处断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脆性X染色体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B脆性X染色体更易发生染色体的结构变异C男性与女性体细胞中出现X染色体“缢沟”的概率不同D由于存在较多的CGG/GCC重复序列,脆性X染色体结构更稳定解析:选D脆性X染色体是因为基因中出现过量的CGG/GCC重

211、复序列,这属于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为基因突变;脆性X染色体易从“缢沟”处断裂,说明易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男性体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有两条X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出现X染色体“缢沟”的概率更大些;较多的CGG/GCC重复序列使染色体结构不稳定。3.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如图)。若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D减数

212、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解析:选D从题中信息可知,突变植株为父本,减数分裂产生的雄配子为b和B,后者不育。正常情况下,测交后代表现型应都为白色性状,而题中已知测交后代中部分为红色性状,推知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了含B基因的可育花粉,而产生这种花粉最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4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染色体组,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雄蜂是单倍体,雌蜂是二倍体,二者不属于同一个物种C与二倍体水稻相比,单倍体水稻植株弱小、籽粒较小D恶劣环境中多倍体植物较多,说明多倍

213、体植物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较强解析:选D单倍体体细胞中可能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也可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在自然状态下,雄蜂和雌蜂交配后可以产生可育后代,因此属于同一个物种;单倍体植株弱小、高度不育,一般不会产生种子;恶劣环境中多倍体植物较多,可说明多倍体植物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较强。5(2018届高三中原名校联考)如图甲、乙是不同进化类型示意图,a、b、c、d表示不同物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可利用核酸分子杂交或分析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种类等手段来判断物种间的亲缘关系Ba、b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海豚和鲨鱼外表相似但亲缘关系较远,不能用图乙表示D甲、乙两图不能说明自然选择

214、在进化中的作用解析:选A不同种生物的核酸分子不同,蛋白质的种类也不完全相同;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图乙表示的是不同种的生物生活在相同环境中,可进化为相似的形态;甲、乙两图都能够说明自然选择在进化中的作用。6(2015四川高考)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1)实验一: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果蝇体色性状中,_为显性,F1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_;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_。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 900只灰身果蝇和100只黑身果蝇,则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_。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

215、灰身果蝇的比例会_,这是_的结果。(2)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实验二:黑身雌蝇丙(基因型同甲)与灰身雄蝇丁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R、r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雄蝇丁的基因型为_。F2中灰身雄蝇共有_种基因型。现有一只黑身雌蝇(基因型同丙),其细胞(2n8)中、号染色体发生如下图所示变异。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用该果蝇重复实验二,则F1雌蝇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_条染色体。F2的雄蝇中深黑身个体占_。解析:(1)具有一对相对

216、性状的纯合子杂交,F1表现出的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F1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了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由题可推知F1的基因型为Bb,F1随机交配,后代中BBBbbb121,故F2灰身果蝇(B_)中杂合子(Bb)占2/3。由题意可知,黑身果蝇(bb)占全部个体的1%,推知b的基因频率为1/10,B的基因频率为9/10,群体中Bb的基因型频率21/109/1018%。在天然黑色环境中,黑色个体与环境色彩一致,更易存活下来,属于有利变异,故黑色个体比例增加,灰色个体比例降低,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根据题中所述可知,R、r基因可影响黑身果蝇体色深度,而不影响灰身果蝇体色深度,且雌雄果蝇黑色

217、深度与性别相关联,表现为F2雌果蝇中无深黑身,雄果蝇中黑身深黑身11,说明R、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r基因决定深黑身,F1交配组合为BbXRXrBbXRY。由F1及亲本的体色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黑身雌蝇丙为bbXRXR,灰身雄蝇丁为BBXrY,F2灰身雄蝇的基因型可能为BBXRY、BBXrY、BbXRY、BbXrY,共有4种。由题干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可知该变异黑身雌蝇只能产生两种配子:bXR(代表变异后的新染色体)和bXR,重复实验二可得F1的基因型有BbXRXr、BbXRXr、BbXRY、BbXRY,比例为1111。正常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若F1

218、雌蝇的基因型为BbXRXr,则其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加倍后为8条;若F1雌蝇的基因型为BbXRXr,则其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细胞中有3条(含bXR)或4条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加倍后为6条或8条。分析可知,F1雌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XR(1/4)、BXr(3/8)、BXR(1/8)、bXR(1/8)、bXr(1/8),F1雄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XR(1/4)、BY(3/8)、BXR(1/8)、bXR(1/8)、bY(1/8),后代表现为深黑身的雄蝇基因型是bbXrY,占全部个体的比例1/81/81/64,占雄蝇的比例

219、为1/32。答案:(1)灰身性状分离2/318%下降自然选择(2)XBBXrY48或61/32二、课下双线补给强知能 零碎知识自主补弱1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判断(1)自交或杂交获得子代,子代自交或子代之间杂交,用这种方法确定变异的原因。如果子代自交或杂交的后代出现变异性状,则变异性状是由于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反之,变异性状的出现仅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2)将变异个体和正常个体培养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两者没有出现明显差异,则原来的变异性状是由环境引起的。2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判别(1)判别依据: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是染色体变异,不能观察到的是基因突变。(2)具体操作:制作

220、正常个体与待测变异个体的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找到中期图进行染色体结构与数目的比较可以判断是否发生了染色体变异。3显性突变与隐性突变的判定(1)理论基础:受到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影响,AA个体如果突变成Aa个体,则突变性状在当代不会表现出来,只有Aa个体自交后代才会有aa变异个体出现,因此这种变异个体一旦出现即是纯合子。相反,如果aa个体突变成Aa个体,则当代就会表现出突变性状。(2)判断方法:选择突变体与其他已知未突变体杂交,通过观察后代变异性状的比例来判断基因突变的类型。植物还可以利用突变体自交观察后代有无性状分离来进行显性突变与隐性突变的判定。4依据育种目的选择正确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诱变育

221、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1)集中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2)缩短育种周期,快速获得纯种:。(3)培育自然界没有的新品种:。(4)提高品种质量和营养物质含量:。(5)克服远缘物种杂交不亲和的障碍:。5物种形成的两种标志和三个环节综合检测全面提能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后,若碱基对增添或缺失则基因数也增加或减少C三倍体无子西瓜无法产生后代,这种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可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解析:选D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

222、换才属于基因重组,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基因突变的结果是形成等位基因,基因数目不变;三倍体无子西瓜形成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为可遗传的变异。2如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中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c中碱基对若发生变化,生物体性状不一定会发生改变C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c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首端存在起始密码子解析:选B基因中碱基对缺失,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和隐性

223、突变,基因发生突变,生物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B正确;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C错误;起始密码子位于mRNA上,基因首端存在启动子,D错误。3下列关于染色体、染色体组、染色体组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于同一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特征、染色体组数、染色体组型图都是相同的B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染色体这一细胞器C一般来说,二倍体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其中包含了该种生物的全套遗传信息D染色体组型有种的特异性,因此可用来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也可以用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等遗传病的诊断解析:选C同一生物由于细胞分裂等原因,细胞内染色体组数、染色体组型图不

224、一定相同; 染色体不属于细胞器;染色体组型有种的特异性,因此可用来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可以用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诊断,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产生源于基因突变。4如图所示为染色体变异的几种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猫叫综合征是由图c所示的变异引起的B图a所示细胞若为精原细胞,则其产生的配子中一半正常,一半异常C图b所示为三倍体,是由染色体组数目增加造成的D果蝇棒状眼的形成与图d所示的生物变异类型有关解析:选C图c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A正确。图a所示细胞个别染色体增加,若为精原细胞,则其产生的配子中一半正常,一半异常,B正确。图b所示细胞中

225、含三个染色体组,可能是三倍体,也可能是六倍体的单倍体,C错误。图d所示为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变异,果蝇棒状眼的形成与图d所示的生物变异类型有关,D正确。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一个果蝇种群中AAAa11,该种群自交和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一代基因频率不同B一个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60%、10%,该种群中每种基因型的个体中雌雄比例为11,所有个体自由交配,子代中基因型频率不变C某学校的学生中某一相对性状的各基因型频率之比为XBXBXBXbXBYXbY44%6%42%8%,则Xb的频率为7%D人的ABO血型取决于3个等位基因IA、IB、i。通过抽样调查发现某小岛上人的血

226、型频率(基因型频率):A型(IAIA,IAi)0.45;B型(IBIB,IBi)0.13;AB型(IAIB)0.06;O型(ii)0.36。IA、IB的频率分别是0.3、0.1解析:选D一个果蝇种群中AAAa11,即AA占1/2,Aa占1/2,AA自交后代为AA,Aa自交后代中AA占1/4、Aa占1/2,aa占1/4,故自交后代基因型频率为P(AA)5/8,P(Aa)1/4,P(aa)1/8,基因频率为P(A)3/4,P(a)1/4,自由交配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子代中的基因频率与亲代中的相同,即P(A)3/4,P(a)1/4。一个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60%、10%,

227、则A的基因频率为60%,a的基因频率为40%,个体随机交配,后代AA的基因型频率为36%,Aa的基因型频率为48%,aa的基因型频率为16%。当XBXBXBXbXBYXbY44%6%42%8%时,Xb的频率为(68)/(8812428)14/150。由O型(ii)的基因型频率0.36可知i的频率为0.6,故IAIB的频率为0.4,假设IA的频率为p,则IB的频率为(0.4p),AB型(IAIB)的基因型频率为2p(0.4p)0.06,A型(IAIA,IAi)的基因型频率为p22p0.60.45,故p0.3,IA、IB的频率分别是0.3、0.1。6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

228、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A组和B组都利用杂交的方法,目的是一致的BA组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可以直接用于生产CB组育种过程中,必须用到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秋水仙素等物质DC组育种过程中,必须用射线处理大量的高秆抗病植株,才有可能获得矮秆抗病植株解析:选B育种过程中直接用于生产的品种一般是纯合子,在杂交育种过程中F2矮秆抗病植株有两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只占1/3,杂合子占2/3。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基因突变多数是有害的,所以基因突变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分别是

229、两个种群,但它们属于同一个物种C因为马和驴杂交后生出了骡子,所以马和驴这两种生物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因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所以物种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解析:选B基因突变有害还是有利,取决于环境,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分别是两个种群,但它们仍属于一个物种,B正确;生殖隔离是指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它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由于骡子是不可育的,所以马和驴是两个物种,这两种生物间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通过多倍体育种形成新物种,D错误。8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

230、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且数量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F区不抗病豹和T区抗病豹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T区豹种群中抗病基因的产生是病原体诱导定向突变的结果C混合后F区豹种群的基因多样性增加D与引入雌豹之前相比,F区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解析:选C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增加了F区豹种群的基因(遗传)多样性,说明F区不抗病豹和T区抗病豹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C正确;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错误;由题干中“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可知,致病基因是不适应环境的基因,因此与

231、引入雌豹之前相比,F区豹种群致病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错误。9某种群基因库中有一对等位基因B和b,且B和b的基因频率都是50%,一段时间后,b的基因频率为8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此时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15%B该种群所处的环境可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C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意味着产生了新物种Db的基因频率提高,说明b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解析:选C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因此B的基因频率为15%,A正确;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原因可能是环境发生了变化,变化的环境对不同基因进行了选择,B正确;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生物发生进化,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形成生殖隔离,C错误;通过自然选

232、择,b的基因频率提高,说明b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正确。10.(2018届高三漳州八校联考)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B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段发生剧变C在、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DAa个体在、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解析:选C段AA个体为40个,aa个体为20个,Aa个体为40个,故A的基因频率40%40%1/260%;导致基因型频率在段发生剧变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即环境对不同表现型的个体的选择作用,而不是

233、基因突变;在、段,AA的基因型频率下降,说明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所以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AA个体逐渐被淘汰;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段,A和a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二、非选择题11(2017武汉模拟)射线诱变可使同一基因突变,也可使不同基因突变。将纯合深眼色果蝇用射线诱变处理,得到两种隐性突变品系,性状均为浅眼色,两突变品系杂交,子一代雌性均为深眼色,雄性均为浅眼色。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_,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射线诱变可以引起不同的基因突变,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的特点。(2)有人认为两种突变品系有可能是同一基因突变的

234、结果,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_,理由是_。(3)若上述两种突变品系是两对不同基因分别突变的结果,则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是_。(4)若让子一代自由交配,子二代性状表现如表:深眼色浅眼色雄性4396雌性204196则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是_,子二代中出现深眼色雄蝇的最可能原因是_。解析:根据题干分析,“将纯合深眼色果蝇用射线诱变处理,得到两种隐性突变品系,性状均为浅眼色,两突变品系杂交,子一代雌性均为深眼色,雄性均为浅眼色”,说明两种突变品系是两对不同基因分别突变的结果。(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射线诱变可以引起不同的基因突变,这

235、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2)两种突变品系不可能是同一基因突变的结果,理由是若为同一基因发生突变,两突变品系杂交后代应全为浅眼色,即亲本的基因型为AA,都突变形成aa,则子代的基因型为aa,与题干中“子一代雌性均为深眼色,雄性均为浅眼色”不符。(3)若上述两种突变品系是两对不同基因分别突变的结果,则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是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或者两对均位于X染色体上。若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由AAXBXB和AAXBY突变成AAXbXb和aaXBY,使得子代的基因型为AaXBXb(深眼色)和AaXbY(浅眼色)。若两对均位于X染色体上

236、,则亲代的基因型由XABXAB和XABY突变成XaBXaB和XAbY,使得子代的基因型为XaBXAb(深眼色)和XaBY(浅眼色)。(4)分析表格,子二代中雄性大多数为浅眼色,而雌性中深眼色浅眼色11,则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是两对均位于X染色体上,子二代中出现深眼色雄蝇的最可能原因是子一代雌蝇产生配子时,X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答案:(1)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随机性(2)不赞同若为同一基因发生突变,两突变品系杂交后代应全为浅眼色(3)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或者两对均位于X染色体上(4)两对均位于X染色体上子一代雌蝇产生配子时,X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

237、体发生了交叉互换12西瓜消暑解渴,深受百姓喜爱,其中果皮深绿(G)对浅绿(g)为显性,红瓤(R)对黄瓤(r)为显性,已知西瓜的染色体数目2n22,请根据下列几种育种方法的流程图回答有关问题。注:甲为深绿皮黄瓤小子,乙为浅绿皮红瓤大子,且甲、乙都能稳定遗传。(1)通过过程获得无子西瓜A时用到的试剂1是_。(2)过程常用的试剂2是_;通过过程得到无子西瓜B与通过过程获得无子西瓜A,从产生变异的来源来看,其区别是_。(3)若甲、乙为亲本,通过杂交获得F1,F1相互受粉得到F2,进而获得所需品种。该过程的育种方式为_。(4)通过过程获得的单倍体植株中拥有的染色体数是_。(5)若将四倍体西瓜(gggg)

238、和二倍体西瓜(GG)间行种植,结果发现四倍体西瓜植株上所结的种子,播种后发育成的植株中既有四倍体又有三倍体。那么,能否从这些植株所结西瓜的果皮颜色直接判断出这些植株是四倍体还是三倍体?请用遗传图解解释,并作简要说明。解析:(1)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雌蕊,可以获得无子果实,通过过程直接获得无子西瓜A(2n22)并未使用染色体加倍技术,所用到的试剂应是生长素,它可以促进子房的发育。(2)品种甲通过过程成为四倍体,常用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品种甲的植物幼苗。通过过程获得的无子西瓜B为三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属于可遗传变异。而通过植物生长素处理即过程获得的无子西瓜A,并未改变植物的遗传

239、物质,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这是二者的本质区别。(3)通过亲本杂交、自交和筛选等过程的育种方式为杂交育种,其原理为基因重组。(4)乙与四倍体进行体细胞杂交后染色体数目为66,再经过程获得的植株为单倍体,所以染色体数目为33。(5)间行种植说明既能进行杂交也能进行自交,观察四倍体西瓜植株上所结的种子播种后的情况,可发现四倍体应作为母本,再结合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西瓜基因型的区别,可知四倍体西瓜(gggg)自交后代均为浅绿(gggg),而与二倍体西瓜(GG)杂交后性状表现为果皮深绿(Ggg),由此可得出答案。答案:(1)适宜浓度的生长素(2)秋水仙素通过过程获得的无子西瓜B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染色体变异

240、,通过过程获得的无子西瓜A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3)杂交育种(4)33(5)如图所示简要说明:若四倍体西瓜(gggg)自交,子代的基因型为gggg,所结西瓜果皮为浅绿色;若四倍体西瓜(gggg)为母本,二倍体西瓜(GG)为父本,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Ggg,所结西瓜果皮为深绿色,所以四倍体植株上收获的种子发育成植株,所结西瓜的果皮为深绿色的是三倍体,果皮为浅绿色的是四倍体。13果蝇是遗传学实验的良好材料,据统计一个果蝇细胞核内共有4对同源染色体,104对基因。现有一红眼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8个个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假定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突变基因有_个

241、。若果蝇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 100只灰身果蝇和900只黑身果蝇,则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2)摩尔根等在暗室中饲养红眼果蝇,有一天突然发现了一只白眼果蝇,白眼果蝇出现的原因是_。若在暗室中继续培养果蝇,发现白眼果蝇的数量逐渐增多,控制白眼的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白眼果蝇成为常见类型,该过程能否说明果蝇发生了进化?_,原因是_。(3)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而在刮风的岛屿上,残翅果蝇较长翅果蝇生存能力强,这说明_。(4)

242、果蝇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残翅果蝇不能适应30 的温度而在幼虫阶段死亡,长翅果蝇能适应该温度而表现正常。假设在30 条件下,一个隔离的群体中长翅纯合子和杂合子果蝇各占一半,如果没有基因突变,则子代成体中隐性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解析:(1)由题意可知,突变基因有10810421052107个。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 100只灰身果蝇和900只黑身果蝇,则bb的基因型频率为9/100,b的基因频率为30%,B的基因频率为7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230%70%42%。如果子一代果蝇继续随机交配,其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不发生改变。(2)红眼果蝇中偶然出现白眼果蝇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由题干可知,控制白眼的基因频率增大,故该果蝇种群发生了进化。(3)题干现象说明了相同的变异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不同,即变异的有利与有害是相对的,取决于生存环境。(4)由于残翅果蝇在幼虫阶段死亡,所以隐性基因频率逐渐减小,显性基因频率逐渐增大,则显性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增大,杂合子基因型频率下降。答案:(1)210742%不会(2)基因突变能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3)变异的有利与有害是相对的,取决于生存环境(4)下降下降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