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末整合网络构建整合提升专题一光照图及其判读1常见光照图的类型(1)地球侧视图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为一直线居中,地轴或竖直或倾斜;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并平分赤道。二分日时,晨昏线起止于南北两极点,二至日时,晨昏线起止于与南北极圈相切的两切点,除二分日以外的时间,晨昏线与极地的某两纬线圈(纬度度数相同)相切。以上四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平分,下面的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不等分。(2)极地俯视图:中心为极点,外圆为赤道,虚线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3)斜侧(俯)视图:观测点既不在赤道上空,也不在极点上空,观测到的光照情况即为斜侧(俯)视图。(4)矩形投影图:矩形投影图是将南北极点、南北极圈
2、、南北回归线放大到与赤道一样长,它与实际图相比有很大的变形,离赤道越远,变形越大。判读此类图的关键是晨昏线、极昼极夜和赤道上的日出(6时)日落(18时)时间等。(5)局部图:解题时把图像补充完整,可降低解题难度。2太阳光照图中时间计算的突破点看晨昏线与极圈的关系,确定日期如南极圈内全为极夜(北极圈内全为极昼)为6月22日,相反为12月22日;全球昼夜平分,此时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利用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确定时间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正确找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度,确定时间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当地地方时12时据当地的地方时12时,确定
3、昼夜情况当地的地方时12时所在经线平分白昼找两条经线的经度差确定时差根据两地的经度差可求出两条经线的时间差例1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右图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当天某时光照图”。读图文资料,完成(1)(2)题。(1)图中()A德班(约30S,31E)为早上4时B新加坡(约1N,104E)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C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旋转DA、B、C三地地球自转线速度相等(2)“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时刻()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且速度加快B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东半球C之后三个月内,北京地区白昼渐短,黑夜渐长D之后六
4、个月内,北极圈内极夜范围不断扩大答案(1)C(2)B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图中0经线为0时,因此,德班为凌晨2时4分,故A项错误;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在二分日即太阳直射赤道附近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故B项错误;此时(9月29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因此图示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C项正确;A、C与B纬度不同,线速度ACB,故D项错误。第(2)题,飞行器发射升空时刻,地球公转位置离近日点更近,且速度加快,故A项错误;之后三个月内,直射点先向南移后向北移,北京地区先白昼渐短黑夜渐长,后白昼渐长黑夜渐短,故C项错误;之后六个月内,北极圈内极夜
5、范围先变大后变小,故D项错误。故选B项。专题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和日期的变更1用俯视图解读钟点2用侧视图解读钟点3计算地方时要注意以下两种情况:(2)由于一天为24小时,区时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则为第二天,该数值减去24小时,原日期加一天,即为所求时间;若区时小于0,则为前一天,需用24小时减去所得数的绝对值,原日期减去一天,即为所求时刻。(3)区时的计算思路与地方时计算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确定时区数已知经度/15n余数,余数7.5,n为时区数,余数7.5,(n1)为时区数或中央经线(时区数15)。(4)经过国际日期变更线(人为界线):日期变化而时刻不变;经过0时经线或24时经线:日期和时刻
6、都变化。例22010年南非世界杯决赛于当地时间7月11日20:30在约翰内斯堡(26S,28E)开赛。上海的王先生要去约翰内斯堡观看这场比赛。自上海经迪拜至约翰内斯堡,飞机飞行时间约为17小时。据此完成(1)(2)题。(1)在下列假设的上海约翰内斯堡的航班起飞时间中,王先生适宜选择()A10日21:00B11日3:30C11日7:00 D11日9:30(2)这场足球比赛过程中,下列地点日期发生了变更的是()A纽约(74W) B伦敦(经度0)C布宜诺斯艾利斯(5824W) D伊斯兰堡(7308E)答案(1)C(2)D解析(1)由题意可知,王先生出发时约翰内斯堡(东二区)时间不晚于7月11日3:3
7、0(相当于北京时间11日9:30),由于约翰内斯堡机场距比赛场地还有一段路程,出发时间还要提前一些。另外还应注意上海机场的起飞时间为北京时间。(2)比赛开始时,位于东五区的伊斯兰堡时间为11日23:30,比赛结束时伊斯兰堡时间已经进入了12日。专题三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1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如图中点M所在纬线被晨线平分,昼弧长和夜弧长相等,ab。2夏至日(可类推到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如右图任意一点所在纬线被晨线分割。北半球M点:ab,昼长夜短;赤道上O点:ab,昼夜等长;南半球L点:ab,昼短夜长。从北极圈到南极圈白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以上可总结如下图(以北半
8、球为例,南半球与之相反)。3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方法归纳如何突破光照图光照图中多以晨昏线为信息载体,考查晨昏线的一些规律,概括地说是三大关系和三个类型的点。
9、(1)三大关系: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在二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其他时间存在一定的夹角(02326),该夹角随季节发生变化且与太阳直射点偏离赤道的纬度值相等,在二至日时最大。晨昏线与纬线的关系:在二分日时,晨昏线与所有纬线垂直相交,其他时间都会与地球上纬度度数相同的两条纬线相切,相切的纬线圈上正好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晨昏线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2)三个类型的点: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赤道上始终昼夜等长,晨线和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和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可以利用该点判断直射点的经度和计算时间。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也就是晨昏线和极昼(夜)区的
10、切点,这些点所在纬度是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直射点与切点的纬度之和为90,根据晨昏线和极昼(夜)区的切点可以判断直射点的纬度;当切点位于昼半球中分线上时,直射点和切点的经度相同,切点地方时为12时;当切点位于夜半球中分线上时,直射点与切点经度相差180,切点地方时为0时。切点是晨线和昏线的转折点。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晨昏线把所在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利用该点可以求出该纬线的昼长或夜长(只要求出昼弧或夜弧的长度,就可以计算出昼长或夜长),还可以计算出该纬线的日出和日落时间。例3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处的昼夜分布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甲处放大图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2)地球公转
11、到甲处时,写出摩尔曼斯克、开普敦、开罗、北京四城市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为_;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两城市昼夜长短的变化分别是_、_。(3)地球公转到乙处时,D点的日出、日落时刻分别是_、_。(4)地球公转到甲处时,A、B两点的昼长分别约是_、_。答案(1)逆时针方向画箭头。(2)昼变长夜变短昼变短夜变长(3)8:0016:00(4)14小时12小时解析第(1)题,结合甲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及其放大图知该放大图为北半球,在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第(2)题,四地由北向南昼逐渐变短;由甲处到乙处,北半球各地昼逐渐变短,南半球各地昼逐渐变长。第(3)题,根据图示看出D点向东30为18时经线,即日落时间为
12、16时,并由此可求得日出时间为8时。第(4)题,结合A、B两点昼弧长度求得(估算)昼长。专题四用侧视图理解正午太阳高度1画地平线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侧视图中地平线与太阳光线的夹角即为正午太阳高度角,由上图可以看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距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一年有一次最大值(6月22日前后),一次最小值(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一年有一次最大值(12月22日前后),一次最小值(6月22日前后)南北回归线之间(除赤道外)一年有两次最大值(太阳直射时最大),一次最小值(南半球出现在6月22日前后、
13、北半球出现在12月22日前后)赤道地区一年有两次最大值(3月21前后、9月23日前后)、两次最小值(6月21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例4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1)(2)题。 (1)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2)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A B C D答案(1)D(2)A解析第(1)题,当遮阳板收起且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到一年最大值时,也就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福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第(2)题,济南较福建纬度高,在夏季为减少到达室内光照面积,需加长遮阳板;同样,在遮阳板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需降低安装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