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物的休眠教学反思动物的休眠是上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说明文,通过蝙蝠的冬眠和海参的夏眠使学生对动物的休眠有了一定的了解。文章词句比较生动,所以不显得枯燥。我将教学目标设置为:1.认识生字个,积累含有数字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2.学习在句子中加上“再也”以加强语气。3.正确朗读课文。4.预习课文,重点学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层次。5.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动物的休眠有更多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为:1.学习在句子中加上“再也”以加强语气,渗透使用“拟人”、“设问”、“语气词”能使语言更活泼。2.了解动物不同的休眠方式,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我将课堂教学设计成几个板块:、师生交流,
2、兴趣导入。、整体感知,了解内容。、分段学习,积累语言。、探究自然,拓展阅读。 语文和自然常识是不同的。在语文课上,仅仅了解动物休眠的现象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让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做了如下设计:在整体感知环节,我设计了根据课文内容填完表格后,用表格中的内容,请学生说一句或一段连贯的话,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在深入课文,分段学习环节,注意收放结合,我根据课文的层次进行引导学习和自主学习,蝙蝠的冬眠由教师引导学习,海参的夏眠由学生自主学习,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比较和语言训练加深对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并寻找方法、探索规律
3、、指导表达。自主学习内容,在小组中充分讨论并解决质疑;小组不能解决的,全班交流时,我适时引导。在引导过程中使学生对“再也”“什么也”能加强句子语气有了更深的感悟和体验,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小结:原来拟人和语气词的运用使整篇文章增色不少,读起来饶有趣味,这也是对学生表达的指导,这一个过程,是学生感悟和体验语言文字的过程,是学生积累语言素材的过程,更是学生将书上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过程。在总结课文时,我设计了探究自然,拓展阅读的环节,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动物的休眠信息,举例说明动物世界其他动物的如何休眠的,让学生在口语表达中拓展了课外的知识。同时,我准备了与课文内容相配的拓展阅读他们是怎样过
4、冬的,并要求学生完成动物休眠探秘卡,再次增加了学生知识的广度。 整个课堂教学有很多不足之处。整堂课中,最大的不足就是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掌握不当,如生字新词教学、整体感知完成表格、蝙蝠段落的引导学习这些环节都花费了过多时间,以致于给学生自主学习海参段落的时间不够充分,给学生交流收集的信息的时间不够充足。还有,教学细节上的处理不当,在完成表格这一环节时,应该先让学生先交流后填表,这样,一是把握了时间,二是通过交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照顾到低层次的学生。这些都应引起我的重视和深思。在课前准备时我也应做充分考虑,特别是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和媒体时更应注意,应增强新技术带给课堂的正面效益,减少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