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奥数”夺金得益于“诗外功夫”一个爱看哲学书、写骚体诗,一个从小到大都喜欢玩与数学有关的游戏。昨日,刚从北京乘飞机回武汉的我市2位国际数学奥赛金牌得主发表“获奖感言”:学好数学得益于“诗外功夫”。第47届国际数学奥赛共有90个国家的498名选手参赛,华师一附中的柳智宇是我国唯一得满分的选手。接受采访时,他反复感叹自己心目中“数学很美”,同时又表示哲学是他另一个“最爱”。读初中时,柳智宇的妈妈给他买了几本蔡智忠的漫画,从此他对老子、庄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了高中阶段,柳智宇又在老师推荐下读了不少哲学方面的书。他说:“哲学对我学数学有帮助,也让我觉得生命很充实。”班主任文勇介绍,不仅是数学,柳智宇
2、学什么都有一股钻劲。在学屈原的离骚时,柳智宇在1个月里,每天利用早上和中午的时间背诵,还尝试写下一首长达500行的骚体诗九忆,表达自己对生命、青春和人生重大问题的思考。柳智宇在语文、外语、物理、化学等方面都很全面。数学老师余世平说:“小柳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我市另一位“奥数”金牌得主是武钢三中的甘文颖。16岁的小甘是此次“奥数”国家队中年龄最小的选手。来自天门市卢市镇的甘文颖小时候为找玩伴,4岁半就被父母送进离家只一墙之隔的卢市小学。从来没“培优”的他是在和父亲甘明仿一起玩数学游戏中长大的。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
3、“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同样喜欢数学的甘明仿说,他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特别注意培养其数感。儿子两三岁时,他从教其数一棵树、两棵树开始学简单的加法;儿子再大一点,他每次带其出门买东西都让其试着计算找的零钱是多少。甘文颖儿时最喜欢的游戏是和父亲一起玩扑克牌。从最
4、简单的“拖板车”到用4张牌玩24点,他逐渐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在游戏中,甘文颖发现学数学一点也不枯燥。遇到难度大的题目,他也特别乐意去钻研。他说,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在他4岁时出的一道“鸡兔同笼”题,“那时候觉得这道题非常好玩,但也很难,自己埋头算了两三天终于算出来,感到特别高兴”。正是对数学浓厚的兴趣和钻研精神,让甘文颖学习起来感到很轻松。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
5、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据了解,柳智宇和甘文颖已被保送到北京大学数学系。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