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业分层测评(十四)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20世纪50年代初,联共(布)中央为了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指示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写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讨论该书书稿时,苏联经济学界在_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分歧。()A是否存在经济规律B是否存在价值规律C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以及是否保留商品生产等一系列经济理论D是否存在剩余价值规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20世纪50年代初的苏联,经济学界存在分歧的问题比较多,但具体到编写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的分歧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以及是否保留商品生产等一系列问题,C项符合题意。【答
2、案】C2斯大林指出,科学规律反映的是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这告诉我们()A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消灭也不能被创造C经济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D只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规律【解析】斯大林指出,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表明他认为规律具有客观性,B项符合题意。【答案】B在斯大林看来,国民经济的计划化,固然可能造成某些企业、某些部门的生产赢利减少,甚至没有,但从整个社会来看,从长期来看,国家获得的生产赢利更多,这就是高级赢利形式。据此回答34题。3上述观点旨在表明()A国民经济的计划化能产生高级赢利,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
3、的优越性B国民经济的计划化会使经济失去活力C国民经济的计划化不符合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D国民经济的计划化会消灭生产赢利的原则【解析】斯大林的高级赢利的观点意在说明国民经济计划化的优越性,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否定了国民经济计划化的优越性,不符合题意。【答案】A4从上述观点可以推知()A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是矛盾的B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可以使国家获得更多利益C国民经济的计划化,企业将无法获利D计划与市场对资源配置都起重要作用【解析】A、C两项说法本身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答案】B能力提升5关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是否还存在价值规律,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社会上存在以下两种观点:一是
4、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生产,自然也不存在价值规律;二是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存在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但苏维埃国家是无所不能的,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必须服从于苏维埃国家的经济计划。(1)指出上述两种观点的错误之处。(2)斯大林对价值规律是怎样认识的?【答案】(1)第一种观点否认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的存在,因而也就否认了价值规律的存在。第二种观点否认了价值规律的客观性,是唯意志论的表现。(2)在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是不能没有价值规律的。无产阶级国家要自觉利用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作用存在两种情形:其一是在商品流通领域,主要是在个人消费品流通领域中,价值规律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着调节者的作用;其
5、二是在生产领域,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生产有影响,但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者。在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中,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各生产部门的配置是按国家计划进行的,不受价格、赢利等因素的影响,社会主义生产是由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调节的。但国有企业要按价值规律的要求来确定价格,进行经济核算,这有利于促使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加赢利。6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有人提出: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规律和国民经济的计划化,消灭着生产赢利的原则。材料二斯大林说:“情形正好相反。如果不从个别企业和个别生产部门的角度,不从一年的时间来考察赢利,而是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比方从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来考察赢利,那么
6、个别企业或个别生产部门暂时的不牢固的赢利,就决不能与牢固的经久的高级赢利形式相比拟。”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斯大林对计划与赢利的关系的认识。【答案】在斯大林看来,社会主义国家根据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制定、执行科学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可以避免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避免破坏国民经济并给社会带来巨大物质损害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保证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因此,国民经济的计划化,固然可能造成某些企业、某些部门的生产赢利减少,甚至没有,但从整个社会来看,从长期来看,国家获得的生产赢利更多。高级赢利的产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斯大林对于计划发展能够使国家获得高级赢利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改变,一味地强调计划的作用,会使经济失去活力。实践证明,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计划与市场都是配置社会资源、调节经济的必不可少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