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学会了吗?n 教学内容 教材85页,我学会了吗?n 教学提示 这节课呈现“特色经济园”的场景导入,让学生独立审题,独立完成,以达到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和检测学习的目的。教师要根据多方面了解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n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通过情境图中所展示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过程与方法 通过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深化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n 重点、难点重点 熟练掌握并应用多边形面
2、积公式进行计算。难点 熟练掌握并应用多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n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 练习本、直尺n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揭示本节主题导入。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已接近尾声,那这一单元我们学得怎样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一测,看看自己学会了吗?(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直接谈话形式导入课题,让学生明确这节课学习的目标。(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师:同学们听说过“特色经济园”吗?今天我们去参观一下好吗?(多媒体课件出示“特色经济园”情境图。)师:同学们,在美丽的“特色经济园”里,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独立思考后,学生提问题,教师有选择地把有关
3、问题板书在黑板上。(1)绿色小麦区的面积是多少?每年可以生产多少千克优质小麦?(2)蔬菜区(一)每年辣椒的产值约为多少元?(3)果园(一)的面积是多少?(4)花卉区每年的产值约为多少元?(5)蔬菜区(二)的面积是多少?(6)果园(二)的面积是多少?2、解决问题1出示第一个问题:绿色小麦区的面积是多少?每年可以生产多少千克优质小麦?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路。学生交流:因为绿色小麦区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所以面积应该是底高即360300=108000(平方米),每平方米每年产优质小麦0.75千克,所以每年的产量是0.75108000=81000(千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
4、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提出的问题,并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然后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自己提出的问题,巩固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三)巩固新知:1.你能在下面的平行线中画出几个三角形,使画出的三角形和给出的三角形面积相同吗?通过做图,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独立画图,全班交流。2.我校的实践基地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试验田,如下图所示,计划种满西红柿,每平方米产量为5千克,你能试着求出这块试验田的总产量吗?学生独立做题,然后交流。 解决这道题最关键的是要把原来的不规则图形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设计意图:经过多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
5、都有所发展。 (四)达标反馈 1.填空。 108平方米()平方分米 2.25平方米()平方厘米 2.一个平行四边形,底不变,高缩小3倍,它的面积() A.缩小9倍B.扩大9倍C.扩大3倍D.缩小3倍 3.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是10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4.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扩大4倍,它的面积扩大()倍。答案:1.10800 22500 2.D 3.50 4.16(五)课堂小结 回顾本单元的学习,你觉得自己都有哪些收获?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丰收园里结满了苹果,老师再送你们一个“会听果” 你觉得自己收获了哪一个苹果?赶紧涂上喜欢的颜色吧! 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 师:看来通过本单
6、元的学习,同学们都有了不少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相信你们在今后学习中一定会拥有更多的收获!(六) 布置作业 1.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一对角线剪开,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它们的底和平行四边形的底( )。它们的( )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 2.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它的高是8厘米,底是( )厘米。 3.判断: (1)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但面积一定相等。 ( ) (2)把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它的面积没有改变。 ( ) (3)三角形的面积大小只与它的底和对应的高有关,与它的形状和位置无关。( )4. 选择。 把
7、一个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 A.面积不一定相等 B.完全一样 C.面积一定相等 5.看图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25m14m3dm5dm8dm6.画出面积是8 c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各一个。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
8、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
9、累足够的“米”。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
10、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7.一个梯形果园,上底27m,下底108m,高18m,每9栽果树一棵,这个果园栽果树多少棵?8.一块梯形稻田,上底68米,下底112米,高45米,一共收水稻8.1吨,平均每平方米收水稻多少千克?9.一条红领巾的底长100厘米,高33厘米,做400条红领巾需要红布多少万平方厘米?答案:1.相等 高 一半 2.5 3.(1)(2)(3) 4.B 5.38=24(dm2) 14252=175(m2) 6.略7. (27+108)1829=135(棵) 答:这个果园栽果树135棵。8.(68+112)4
11、52=4050(平方米) 8.1吨=8100千克 81004050=2(千克) 答:平均每平方米收水稻2千克。9.100332400=660000(平方厘米)=66(万平方厘米) 答:做400条红领巾需要红布66万平方厘米。n 板书设计 我学会了吗?360300=108000(平方米)0.75108000=81000(千克)n 教学反思 这节课引导学生将知识整理系统化的过程;完善复习课堂,为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服务。 本课采用先整理后练习的教学模式,指导思想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教师引导和点拨,调动学生参与
12、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达到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熟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n 教学资料包资料链接 求阴影部分面积的“无结果计算法”哈哈一般地,在小学数学中求阴影部分面积的解题方法主要是“变形、割补、转化”等。今天在这里介绍一种通过“无结果地计算”来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例:下面图形是由两个正方形拼成,小正方形的边长是4cm求图中红色部分的面积(如图) 分析:这道题我们如果还是用传统的“变形、割补、转化”等这些方法来求,就很困难。所以我们考虑新的方法。通过观察发现: 如果我们要是能够证明三角形AFO的面积等于三角形0CD的面积,那么这道题就很好完成了。如何证明呢?我们再次观察发现:如果梯形A
13、BCF的面积等于三角形ABD,那么三角形AFO的面积和三角形0CD的面积就相等了。所以这道题就转变成了证明:梯形ABCF的面积等于三角形ABD。如何证明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呢?这就要用到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无结果计算法”。 梯形ABCF的面积=(CF+AB)BC2 三角形ABD的面积=(BC+CD)AB2 因为:AB=BCCD=CF 所以:梯形ABCF的面积=(CF+AB)BC2三角形ABD的面积=(CF+AB)BC2 所以:梯形ABCF的面积等于三角形ABD 注:在这几步的计算中,没有一个数字参加,也不可能有计算结果,但从我们的目的来看也不需要计算结果,只要知道它们相等就可以了。算式相等也是结果相等的一种形式。这样使我们的计算就变得很简单了。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442=16(平方厘米) 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