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期末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cn lnw dobo zhng lin pengchng t l xng () ( )( )()( ) jn qio flbl hdizhn ch go fi 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 哀( ) 捡() 闭() 钓() 豪() 衰( ) 检() 闲() 钩() 毫()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9分)流连忘( ) 星( )棋布 喜笑( )开后生可( ) 谈笑风( ) 义无反( )( )精会神 兴致( )( ) 揠苗( )长四、按要求写成语。(至少三个)(9分)1、描写大海景象的:_2、形容心情愉快的:_3、出自寓言故事的:_五、改病句。(在
2、原句上修改)(4分) 1、这颗雪松是我去年刚栽的。 2、我们要养成讲究卫生。 3、这是一个景色优美、风景秀丽的地方。4、我想起一件很有意思的趣事。 六、按课文要求填空。(18分) 1、默写望庐山瀑布:_,_。_,_。这首诗的作者是_。默写一首你在课文外学到的他写的诗:_,_。_,_。 2、南沙是祖国巨大的_,她拥有_,蕴藏着_,贮存了_ 。 3、跟踪台风的卫星一文中介绍的是_卫星,它设在离地面_的高空,每隔_便向人们汇报一次台风的行踪。它的作用是_。课外我还知道_卫星。4、学习狼和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_。所以,我要这样做:_。 七、将下列排列错乱出话重新整理,在括号里写上序号。(6分) (
3、)于是,他请人在弓上雕刻了各种各样的花纹。 ( )将军高兴极了,想试一下弓。 ( )故古时候,有将军得到一张射得又远又准的弓。 ( )那美丽的图案,看上去非常精美。( )他用力一拉,没想到,弓断了。 ( )他很珍爱这张弓,想把它修饰一下。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4分)“煮书”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 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
4、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吗。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可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呢。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个字的词语,并填在括号里。(3分) 心里
5、怎么想,手就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 一下子明白过来。( ) 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 2、写近义词。品味( ) (1分)3、造句。(2分) 不仅还_4、用自己的话写出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2分)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
6、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5、用“”划出怎样“煮书”的句子,用“”划出写“煮书”好处的句子。(2分) 6、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怎样才能学好语文?(4分)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7、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_ 九、作文(20分)。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在学习和生活中,你一定得到过别人的帮助,你也一定帮助过别人,请以“帮助”为题,写一件事。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