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6、7的加减法”课堂实录(北师大第1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805923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7的加减法”课堂实录(北师大第1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6、7的加减法”课堂实录(北师大第1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6、7的加减法”课堂实录(北师大第1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6、7的加减法”课堂实录(北师大第1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6、7的加减法”课堂实录(北师大第1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6、7的加减法”课堂实录(北师大第1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6、7的加减法”课堂实录(北师大第1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7的加减法”课堂实录(北师大第1册)您现在正在阅读的“6、7的加减法”课堂实录(北师大第1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6、7的加减法”课堂实录(北师大第1册)教学内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数学第1册。教学目标认识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减法。情感目标: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主动探索的精神。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件、6颗红枣、白雪公主、7个小矮人、一幅森林的

2、挂图。学具准备7个小圆片,6颗豆子。教学过程一、准备(小游戏)师:咱们已经学习了5的加减法,现在玩个小游戏好吗?生:好!师:举起你的小小手,我出“4”。(打出四的手势)生:我出“1”。(打出一的手势)合:4+15。师:下面同桌的小朋友互相玩一玩,看看合作得最好的是哪一桌。(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复习5的加减法,使学生口、手、脑并用一起锻炼,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为这一课的游戏打电话做好辅垫。)二、探求新知1活动一:变戏法师:(突然一举手)瞧,老师这有几个好吃的,是什么呀!生:红枣。师:左边几个?右边几个?一共几个?谁来说说加法算式?生:3+36。师:看,老师再变!谁能说加法式子?生1:2+

3、46。生2:4+26。师:小朋友都很能干,能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老师的戏法也躲不过你们的眼睛。还可以怎么变?请小朋友拿出豆子也来变一变,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学生活动。(变戏法,记算式)师:谁来说说自己再记下的算式?生1:1+56。生2:0+66。生3:6+06。生4:5+16。(设计意图:首先从变戏法这一有趣的情境出发,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初步体会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并在动手实践中掌握6的加法。)师:刚才咱们列出了那么多算式,(伸手比划一下)是不是有点零乱呢?你能不能整理一下,给它们排好队,使它们变得有规律呢?(1)引导学生观察并四人小组展开讨论。(2)师生共同整理并小结。(设计

4、意图: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在整理零乱算式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好习惯。初步感受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优越性。)2活动二:猜一猜师:刚才小朋友看了老师变戏法,现在咱们玩个游戏好吗?生:好。师:老师这有6颗红枣,(两手一捂,打开一只手,露出3颗)这边捂住几颗,谁来猜猜呢?生:3颗。师:你是怎么猜到的?生:总共6颗,露出3颗,6-33。师:你们想玩吗?同桌小朋友互相玩,左边小朋友捂豆子,右边小朋友猜,填填课本第40页“试一试”。(投影:6-。)学生动手猜豆子,记录算式。教师指导操作,参与学生活动。师:谁来说说你的减法算式?生1:6-42。生2:6-24。生3:6-51。生4:6-60。生5:6-06。

5、生6:6-15。师:刚才老师发现罗小朋友的算式最漂亮,(实物投影学生课本)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为什么罗列的式子最漂亮?生1: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生2:差一个比一个少1。生3:这些式子排列得很有规律。小结:是的,在数学王国里存在着许多有规律的美。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律,只要细心留意观察,就能够发现。(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学生写出的算式,让学生发现并体验数学的规律美。)3活动三:摆一摆师:(贴出6个金苹果)几个?再添上一个是多少?怎么列式?生:6+17,7个金苹果。师:请小朋友拿出你的小圆片。(7个)先摆2个,再摆5个,一共几个?怎么列式?会说的站起来说。生:2+57,5+27。师:还可以怎么摆?小朋友自

6、己动手,边摆边记算式,看谁的算式列得最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学生操作。(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这个环节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而且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独立探索的精神。)4活动四:编故事(故事引入情境,电脑出示动画图面)(1)放音乐,7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快乐地起舞。画外音:在遥远的大森林里,住着勤劳的小矮人和美丽的白雪公主,每天晚上他们唱歌起舞。(2)当第一天太阳升起的时候,老大扛着斧子出门伐木去了。(屏幕:老大扛着斧头出门了,白雪公主问:“小朋友,你知道小木屋里还有几个矮人吗?”)师:你知道吗?先和同桌说一说。生:小木屋里还剩6个小矮人,7-16。(屏幕显示:

7、7-16,“你真棒!”伴有掌声,奖励一个金苹果。)(3)老二很爱劳动,第二天,他一定要和老大去伐木,这时屋里还剩几个矮人?学生自由发言。(4)第三天、第四天会怎样?谁会往下编故事?生1:第三天,老三也去伐木了,屋里还剩4个小矮人,7-34。(学生说,教师操作电脑显示,并奖励一个金苹果。)生2:还可以这么列:5-14。生3:第三天,所有的小矮人都去伐木了,屋里一个小矮人也没有了!7-70,4-40师:真高兴,咱们班有这么多的“故事大王”!(设计意图:编故事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而不是单纯地依赖老师的讲解去获得,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巩固新知,创新发展1想一想,说一说哎,小朋友

8、,来了一个小坏蛋。(屏幕:出现一个小老鼠偷土豆的场景。画外音:嘿,收获真不小,我背回7个土豆。)师:糟了!小老鼠的袋子怎么啦?生:袋子破啦?(电脑屏幕:一个土豆从袋子漏出来。)(1)小朋友,袋子里还有几个土豆?(2)想想,土豆只会掉一个吗?(学生充分想像,引导他们说清道理。)(设计意图:大胆放手给学生空间想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新知。)2游戏:打电话师:喂,一(3)班的小朋友在吗?(教师做打电话状)生:在!(学生学做打电话状)师:今天咱们交朋友的密码是6,我出5!(打出5的手势)生:我出1,5+16,(打出1的手势)师:啊,密码对了!好朋友握握手。(下去和学生握手)(1)师生之间打电话。

9、(2)学生之间打电话。(设计意图:通过这一学生喜欢的游戏进一步加强,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四、总结1你学会什么?懂得了什么知识?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也可以和听课的教师说。“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

10、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

11、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2这节课老师发了几个金苹果,还有几个呢?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设计意图:让学生将知识用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前后呼应)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