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登鹳雀楼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2.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背诵古诗的兴趣。3.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字。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生字,正确朗读、背诵这首古诗。难点: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道理。教学准备有关鹳雀楼的资料、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看看一座有名的古楼,你们想看吗?2.出示鹳雀楼的图片,老师介绍:这座楼叫鹳雀楼,在山西省永济县,这座楼有三层,登上楼可以看到中条山,向下可以看到黄河。因为这座楼
2、常常有鹳雀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叫它鹳雀楼。3.古时候,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诗人王之涣来到了这里,登上这座楼。他站在高处向西望去,看到太阳快要落山了,向东望去,看见滚滚的黄河水流向大海。他还想看到更多的东西,可是,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得更高。想到这里,诗人王之涣就写下了登鹳雀楼这首诗。(二)初步感知课文1.听范读课文的录音。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3.请学生自由试读,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请教同学或老师。4.同桌互相读古诗。5.指名试读,纠正生字的读音。6.齐读古诗。(三)课中休息(四)学认生字1.过渡:刚才小朋友都学得很认真,老师带大家登上知识鹳雀楼,这是一座知识楼,登上知识楼后,你们就又可以认识许多
3、许多字,你们想登上知识楼吗?2.游戏:准备一张楼型吹塑纸,上面贴有本课生字。指名上来摘下自己认识的生字,大声认读生字,读对了,小朋友说“对对对,跟你读”,跟读三遍。读错了,小朋友说“错错错,帮帮你”,指名帮忙带读。本课的生字卡片:楼、白、尽、黄、河、入、流、千、里、更、层。(五)巩固练习开火车认读生字。口头组词。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2.出示古诗,问:哪个小朋友能流利地读这首诗?指名朗读。(二)指导朗读,体会意境1.体会意境。诗人王之涣当年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体会诗意:远处,太阳靠近山头,慢慢地落下去。楼下,黄河水奔腾着,流向大海。分小
4、组讨论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色。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象,把想象中的景物画下来。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共同点评。读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眼前的景象吸引着、鼓舞着诗人,他想怎么样?读第三、四行。教师讲解:诗人想看到更远的景物,就对自己说,我应该再上一层楼。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联系登高活动,明白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读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示鹳雀楼山水画。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老师描述诗的意境。老师的描述应从舒缓到昂扬:“一轮红日伴着火一般的晚霞正依山傍岭渐渐消失;滚滚黄河水奔腾向前,不可阻挡,最后归入大海,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我强烈地感觉到要想看得更远,就必须
5、登上更高一层楼;人生要有意义,就必须不断地进取。”2.指名读,集体评议。3.情境体验:把自己想象成诗人,看图吟诵诗句。(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识记字形。2.对比学习“白、目”两个字。出示“日”字,给“日”字变变魔术,它就会变成新的生字宝宝:头上加一撇变成“白”,肚子里加一横变成“目”。3.比较学习“入”:“入”字和“人”字长得最像,注意两个字的区别。4.“千”字第一笔是撇不是横。5.指导学生注意生字的笔顺,在田字格里描红两遍,再自己独立写一遍。(四)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登鹳雀楼。2.课外读一读诗人王之涣的诗。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