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创新 专题跟踪检测(十) 变异、育种和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80356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创新 专题跟踪检测(十) 变异、育种和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年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创新 专题跟踪检测(十) 变异、育种和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年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创新 专题跟踪检测(十) 变异、育种和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年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创新 专题跟踪检测(十) 变异、育种和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年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创新 专题跟踪检测(十) 变异、育种和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8年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创新 专题跟踪检测(十) 变异、育种和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8年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创新 专题跟踪检测(十) 变异、育种和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跟踪检测(十) 变异、育种和进化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后,若碱基对增添或缺失则基因数也增加或减少C三倍体无子西瓜无法产生后代,这种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可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解析:选D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才属于基因重组,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基因突变的结果是形成等位基因,基因数目不变;三倍体无子西瓜形成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为可遗传的变异。

2、2如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中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c中碱基对若发生变化,生物体性状不一定会发生改变C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c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首端存在起始密码子解析:选B基因中碱基对缺失,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和隐性突变,基因发生突变,生物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B正确;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C错误;起始密码子位于mRNA上,基因首端存在启动子,D错误。3下列关于染色体、染色体组、染色体组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3、()A对于同一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特征、染色体组数、染色体组型图都是相同的B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染色体这一细胞器C一般来说,二倍体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其中包含了该种生物的全套遗传信息D染色体组型有种的特异性,因此可用来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也可以用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等遗传病的诊断解析:选C同一生物由于细胞分裂等原因,细胞内染色体组数、染色体组型图不一定相同; 染色体不属于细胞器;染色体组型有种的特异性,因此可用来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可以用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诊断,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产生源于基因突变。4如图所示为染色体变异的几种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猫叫综合征是

4、由图c所示的变异引起的B图a所示细胞若为精原细胞,则其产生的配子中一半正常,一半异常C图b所示为三倍体,是由染色体组数目增加造成的D果蝇棒状眼的形成与图d所示的生物变异类型有关解析:选C图c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A正确。图a所示细胞个别染色体增加,若为精原细胞,则其产生的配子中一半正常,一半异常,B正确。图b所示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可能是三倍体,也可能是六倍体的单倍体,C错误。图d所示为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变异,果蝇棒状眼的形成与图d所示的生物变异类型有关,D正确。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一个果蝇种群中AAAa11,该种群自交和自

5、由交配产生的子一代基因频率不同B一个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60%、10%,该种群中每种基因型的个体中雌雄比例为11,所有个体自由交配,子代中基因型频率不变C某学校的学生中某一相对性状的各基因型频率之比为XBXBXBXbXBYXbY44%6%42%8%,则Xb的频率为7%D人的ABO血型取决于3个等位基因IA、IB、i。通过抽样调查发现某小岛上人的血型频率(基因型频率):A型(IAIA,IAi)0.45;B型(IBIB,IBi)0.13;AB型(IAIB)0.06;O型(ii)0.36。IA、IB的频率分别是0.3、0.1解析:选D一个果蝇种群中AAAa11,即AA占1

6、/2,Aa占1/2,AA自交后代为AA,Aa自交后代中AA占1/4、Aa占1/2,aa占1/4,故自交后代基因型频率为P(AA)5/8,P(Aa)1/4,P(aa)1/8,基因频率为P(A)3/4,P(a)1/4,自由交配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子代中的基因频率与亲代中的相同,即P(A)3/4,P(a)1/4。一个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60%、10%,则A的基因频率为60%,a的基因频率为40%,个体随机交配,后代AA的基因型频率为36%,Aa的基因型频率为48%,aa的基因型频率为16%。当XBXBXBXbXBYXbY44%6%42%8%时,Xb的频率为(68)/(88

7、12428)14/150。由O型(ii)的基因型频率0.36可知i的频率为0.6,故IAIB的频率为0.4,假设IA的频率为p,则IB的频率为(0.4p),AB型(IAIB)的基因型频率为2p(0.4p)0.06,A型(IAIA,IAi)的基因型频率为p22p0.60.45,故p0.3,IA、IB的频率分别是0.3、0.1。6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A组和B组都利用杂交的方法,目的是一致的BA组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可以直接用于生产C

8、B组育种过程中,必须用到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秋水仙素等物质DC组育种过程中,必须用射线处理大量的高秆抗病植株,才有可能获得矮秆抗病植株解析:选B育种过程中直接用于生产的品种一般是纯合子,在杂交育种过程中F2矮秆抗病植株有两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只占1/3,杂合子占2/3。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基因突变多数是有害的,所以基因突变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分别是两个种群,但它们属于同一个物种C因为马和驴杂交后生出了骡子,所以马和驴这两种生物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因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所以物种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解析:选B基因突变有害还是有利,取决于环境,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

9、误;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分别是两个种群,但它们仍属于一个物种,B正确;生殖隔离是指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它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由于骡子是不可育的,所以马和驴是两个物种,这两种生物间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通过多倍体育种形成新物种,D错误。8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且数量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F区不抗病豹和T区抗病豹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T区豹种群中抗病基因的产生是病原体诱导定

10、向突变的结果C混合后F区豹种群的基因多样性增加D与引入雌豹之前相比,F区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解析:选C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增加了F区豹种群的基因(遗传)多样性,说明F区不抗病豹和T区抗病豹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C正确;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错误;由题干中“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可知,致病基因是不适应环境的基因,因此与引入雌豹之前相比,F区豹种群致病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错误。9某种群基因库中有一对等位基因B和b,且B和b的基因频率都是50%,一段时间后,b的基因频率为8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此时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15%B该种群所

11、处的环境可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C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意味着产生了新物种Db的基因频率提高,说明b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解析:选C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因此B的基因频率为15%,A正确;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原因可能是环境发生了变化,变化的环境对不同基因进行了选择,B正确;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生物发生进化,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形成生殖隔离,C错误;通过自然选择,b的基因频率提高,说明b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正确。10.(2018届高三漳州八校联考)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

12、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B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段发生剧变C在、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DAa个体在、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解析:选C段AA个体为40个,aa个体为20个,Aa个体为40个,故A的基因频率40%40%1/260%;导致基因型频率在段发生剧变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即环境对不同表现型的个体的选择作用,而不是基因突变;在、段,AA的基因型频率下降,说明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所以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AA个体逐渐被淘汰;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段,A和a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二、非选择题

13、11(2017武汉模拟)射线诱变可使同一基因突变,也可使不同基因突变。将纯合深眼色果蝇用射线诱变处理,得到两种隐性突变品系,性状均为浅眼色,两突变品系杂交,子一代雌性均为深眼色,雄性均为浅眼色。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_,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射线诱变可以引起不同的基因突变,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的特点。(2)有人认为两种突变品系有可能是同一基因突变的结果,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_,理由是_。(3)若上述两种突变品系是两对不同基因分别突变的结果,则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是_。(4)若让子一代自由交配,子二代性状表现如表:深眼色浅眼色雄性4396雌性204196则突变基

14、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是_,子二代中出现深眼色雄蝇的最可能原因是_。解析:根据题干分析,“将纯合深眼色果蝇用射线诱变处理,得到两种隐性突变品系,性状均为浅眼色,两突变品系杂交,子一代雌性均为深眼色,雄性均为浅眼色”,说明两种突变品系是两对不同基因分别突变的结果。(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射线诱变可以引起不同的基因突变,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2)两种突变品系不可能是同一基因突变的结果,理由是若为同一基因发生突变,两突变品系杂交后代应全为浅眼色,即亲本的基因型为AA,都突变形成aa,则子代的基因型为aa,与题干中“子一代雌性均为深眼色,

15、雄性均为浅眼色”不符。(3)若上述两种突变品系是两对不同基因分别突变的结果,则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是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或者两对均位于X染色体上。若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由AAXBXB和AAXBY突变成AAXbXb和aaXBY,使得子代的基因型为AaXBXb(深眼色)和AaXbY(浅眼色)。若两对均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代的基因型由XABXAB和XABY突变成XaBXaB和XAbY,使得子代的基因型为XaBXAb(深眼色)和XaBY(浅眼色)。(4)分析表格,子二代中雄性大多数为浅眼色,而雌性中深眼色浅眼色11,则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

16、分布情况是两对均位于X染色体上,子二代中出现深眼色雄蝇的最可能原因是子一代雌蝇产生配子时,X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答案:(1)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随机性(2)不赞同若为同一基因发生突变,两突变品系杂交后代应全为浅眼色(3)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或者两对均位于X染色体上(4)两对均位于X染色体上子一代雌蝇产生配子时,X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12西瓜消暑解渴,深受百姓喜爱,其中果皮深绿(G)对浅绿(g)为显性,红瓤(R)对黄瓤(r)为显性,已知西瓜的染色体数目2n22,请根据下列几种育种方法的流程图回答有关问题。注:甲为深绿皮黄瓤小子,乙为浅绿皮

17、红瓤大子,且甲、乙都能稳定遗传。(1)通过过程获得无子西瓜A时用到的试剂1是_。(2)过程常用的试剂2是_;通过过程得到无子西瓜B与通过过程获得无子西瓜A,从产生变异的来源来看,其区别是_。(3)若甲、乙为亲本,通过杂交获得F1,F1相互受粉得到F2,进而获得所需品种。该过程的育种方式为_。(4)通过过程获得的单倍体植株中拥有的染色体数是_。(5)若将四倍体西瓜(gggg)和二倍体西瓜(GG)间行种植,结果发现四倍体西瓜植株上所结的种子,播种后发育成的植株中既有四倍体又有三倍体。那么,能否从这些植株所结西瓜的果皮颜色直接判断出这些植株是四倍体还是三倍体?请用遗传图解解释,并作简要说明。解析:(

18、1)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雌蕊,可以获得无子果实,通过过程直接获得无子西瓜A(2n22)并未使用染色体加倍技术,所用到的试剂应是生长素,它可以促进子房的发育。(2)品种甲通过过程成为四倍体,常用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品种甲的植物幼苗。通过过程获得的无子西瓜B为三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属于可遗传变异。而通过植物生长素处理即过程获得的无子西瓜A,并未改变植物的遗传物质,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这是二者的本质区别。(3)通过亲本杂交、自交和筛选等过程的育种方式为杂交育种,其原理为基因重组。(4)乙与四倍体进行体细胞杂交后染色体数目为66,再经过程获得的植株为单倍体,所以染色体数目为33。(

19、5)间行种植说明既能进行杂交也能进行自交,观察四倍体西瓜植株上所结的种子播种后的情况,可发现四倍体应作为母本,再结合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西瓜基因型的区别,可知四倍体西瓜(gggg)自交后代均为浅绿(gggg),而与二倍体西瓜(GG)杂交后性状表现为果皮深绿(Ggg),由此可得出答案。答案:(1)适宜浓度的生长素(2)秋水仙素通过过程获得的无子西瓜B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染色体变异,通过过程获得的无子西瓜A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3)杂交育种(4)33(5)如图所示简要说明:若四倍体西瓜(gggg)自交,子代的基因型为gggg,所结西瓜果皮为浅绿色;若四倍体西瓜(gggg)为母本,二倍体西瓜(GG)为父本

20、,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Ggg,所结西瓜果皮为深绿色,所以四倍体植株上收获的种子发育成植株,所结西瓜的果皮为深绿色的是三倍体,果皮为浅绿色的是四倍体。13果蝇是遗传学实验的良好材料,据统计一个果蝇细胞核内共有4对同源染色体,104对基因。现有一红眼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8个个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假定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突变基因有_个。若果蝇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 100只灰身果蝇和900只黑身果蝇,则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_(填“会”或“

21、不会”)发生改变。(2)摩尔根等在暗室中饲养红眼果蝇,有一天突然发现了一只白眼果蝇,白眼果蝇出现的原因是_。若在暗室中继续培养果蝇,发现白眼果蝇的数量逐渐增多,控制白眼的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白眼果蝇成为常见类型,该过程能否说明果蝇发生了进化?_,原因是_。(3)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而在刮风的岛屿上,残翅果蝇较长翅果蝇生存能力强,这说明_。(4)果蝇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残翅果蝇不能适应30 的温度而在幼虫阶段死亡,长翅果蝇能适应该温度而表现正常。假设在30 条件下,一个隔离的群体中长翅纯合子和杂合子果蝇各占一半,如果没有基因突变,则子代

22、成体中隐性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解析:(1)由题意可知,突变基因有10810421052107个。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 100只灰身果蝇和900只黑身果蝇,则bb的基因型频率为9/100,b的基因频率为30%,B的基因频率为7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230%70%42%。如果子一代果蝇继续随机交配,其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不发生改变。(2)红眼果蝇中偶然出现白眼果蝇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由题干可知,控制白眼的基因频率增大,故该果蝇种群发生了进化。(3)题干现象说明了相同的变异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不同,即变异的有利与有害是相对的,取决于生存环境。(4)由于残翅果蝇在幼虫阶段死亡,所以隐性基因频率逐渐减小,显性基因频率逐渐增大,则显性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增大,杂合子基因型频率下降。答案:(1)210742%不会(2)基因突变能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3)变异的有利与有害是相对的,取决于生存环境(4)下降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