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综合评价试题开学这段时间,你又学会了不少的字,读读拼音,看看你能把这些字都写对吗? m ln n shu wn b b zi wi wyn w zh jn ci lio shu zhng shujio下面的每组字你能分清吗?请你分别用这些字组词。察( ) 解( ) 瓣( ) 擦( ) 谢( ) 辩( ) 展( ) 料( ) 烧( ) 层( ) 科( ) 浇( )选词填空。要求 请求1.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纪律上,学校对我们的( )是很严格的。2.李明向老师( ),允许他去给生病在家的赵燕补习功课。 希望 愿望3.长大当一名解放军战士,这是我的( )4.我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 )
2、用直线把下面的词语恰当地搭配起来。悦耳的小象 聚精会神地做整齐的铃声 不声不响地 听乖巧的心灵 东摇西摆地 说美好的牙齿 自言自语地站这学期你又积累了多少好词佳句呀?(12分)我能写描写颜色的词语。我从课外还学到了好多描写大自然的成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蜂鸟世界上最小最小的一种鸟,叫蜂鸟。它的身体像一只黄蜂那么大,体重只有1.5克2克。不过它飞得很快,在花间飞翔,好像花丛中的颗颗流星。你刚想看清楚是什么东西时,它却一闪就不见了。 凤凰、孔雀在人们的心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鸟。但是,蜂鸟比它们更美丽。它那羽毛,简直就像戏台上仙女的衣裳一样,五光十色,变幻无穷。1、短文写了蜂鸟的三个方面分别是 、
3、 、2、“五光十色”形容颜色多,你能写出与“五光十色”意思相近的词吗?4分 、 、 、 。3、你喜欢蜂鸟吗?为什么?(3分)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秋天到了,周围景色有什么变化,你的心情怎样?请写几句关于秋天的话吧?若有时间还可以画一画。(16分)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
4、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