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从台湾飞回来的鸽子语文A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802753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从台湾飞回来的鸽子语文A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从台湾飞回来的鸽子语文A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从台湾飞回来的鸽子语文A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认读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体会亲人团聚时的幸福和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课大屏幕上出现两只咕咕叫的、洁白可爱的小鸽子,师问:这是什么?师问:你们知道这两只可爱的小鸽子是从哪儿飞回来的吗?齐读课题:从台湾飞回来的鸽子。二、新授(一)初读课文,整体感悟。带着上面的问题,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拼音把字读准。然后说一说你明白了哪个问题。(二)读词语,解词义。教师可出示词语卡片,也可用电脑课件。学生边读边理解。师:昨天我

2、们留了预习作业,现在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台湾与祖国大陆有什么关系?教师出示中国版图,学生讲解时,教师适时补充。标出上海和台湾的位置。师:同学们谁家养着鸽子?鸽子有什么本领?读词时,个人读和集体读相结合,注意照顾后进生。特别要读准三个多音字的字音。(三)读中感悟,体会情感。1.学习第一自然段。爷爷在台湾一呆就是几十年,一直不能回祖国看望亲人,这次爷爷费尽周折,终于争取到一个回上海探亲的机会,爷爷归心似箭,上海的亲人们也是天天盼着爷爷的到来。(1)请一个同学读第一自然段,大家边听边想:哪句话最能表达亲人相见时的高兴心情?把这句话用“_”画下来。投影出示:“那些天,家里像过节似的,可热闹啦。”请同学

3、们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爷爷会说些什么?亲人们会说些什么?请几个同学表演一下。再读这句话。表达出小作者高兴的心情。(2)投影出示贺知章所写回乡偶书这首诗,老师朗诵并简单讲解。(3)再读第一自然段,突出“热闹、高兴、整天、特别”几个词语,体会全家人和爷爷抑制不住的高兴心情,以及爷爷对鸽子的喜爱。2.学习第二自然段。爷爷要回台湾了,亲人们真是难舍难分。“我”是多么舍不得让爷爷走啊。于是作者想了一个好办法,请一个同学读第2自然段,然后请同学们说说小作者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再请一个同学读这一段,然后说说你认为小作者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聪明、孝顺、关心老人)3.学习第三自然段。鸽子真能替爷爷报平安吗?那么远

4、的路,鸽子能飞回来吗?请同学们自读第3段。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投影:我惊喜地嚷着:“鸽子从台湾飞回来了!爷爷回到台湾了!”问:小作者“惊”什么?“喜”什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然后请一个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小作者为两只鸽子这么快就飞越了台湾海峡,圆满完成任务而惊奇。为爷爷平安回到台湾而高兴。)请几个同学读课文,要读出惊喜的语气。4.学习第四自然段。(1)看着这两只鸽子,小作者想到了很多,全班齐读最后一段。说说小作者想到了什么。(只有鸽子能自由地在上海和台湾之间来回飞行,两地亲人却难得相见,什么时候两岸人民也能像鸽子一样自由往来呢?我多么想到台湾去看望爷爷,看看台湾美丽的风景啊!什么时候我们能

5、够和台湾的小朋友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六一儿童节呀。)(2)虽然我们暂时和台湾的小朋友不能见面,但可以把我们的美好祝愿送给他们,你想对台湾的小朋友说什么?(3)再读最后一段,要重读“多么”,表达出小作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三、练习请几个同学读课文,要读出惊喜的语气。看插图想象,练说话。两只鸽子在栏杆上咕咕地叫,是要告诉小主人什么?小作者对这两只信鸽会说什么呢?三人一组练说话。四、总结鸽子代表着和平,表达了人们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五、作业“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

6、”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

7、“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2

8、.书写生字词。 课后习题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书写生字词。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