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1.20MB ,
资源ID:1799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7999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单元综合测试: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单元综合测试: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

1、单元综合测试五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根据中国近现代名人图鉴收录的33个革命党人的照片统计,穿西服者16人,穿中山装(包括企领文装)者6人,穿军装者2人,穿和服者2人,穿长袍马褂者7人。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当时的中国(B)A传统服饰文化逐渐在消亡B服饰具有新旧杂陈的特点C革命党人积极倡导新服饰D服饰文化正走向中西合璧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当时革命党人的穿着既有新式的西装、中山装、军装以及和服,还有旧式的长袍马褂,这是当时中国社会上服饰的一个缩影,说明这一时期的服饰具有新旧杂陈的特点,故选B

2、项。由材料“穿长袍马褂者7人”可知,传统服饰文化并未逐渐消亡,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革命党人积极倡导新服饰,故C项错误;中山装和旗袍体现了服饰文化走向中西合璧,但材料主要说明的是新旧服饰的共存,故D项错误。2“洋楼层叠,大厦云连。建筑宏伟,雕刻优美。电线铁道,纵横如网。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广大公园,环植四时花木。道平如砥,旁植乔树,郁郁葱葱。微妙之乐,来自空际烟筒林立,上矗霄汉。吐气成球,漫濛如雾。机声轧轧,声闻于天未开之民,置身斯境,目眩神迷曰文明文明,其在是矣。”材料反映出当时部分中国人眼中“文明”的核心是(C)A近代交通工具 B近代化的城市生活环境C物质生活的近代化 D近代工业的

3、发展解析:从材料中提及的近代文明成果:建筑、通讯、交通、城市、工业等可知,当时部分中国人眼中“文明”的核心是近代物质生活的近代化,故C项正确;近代交通工具、近代化的城市生活环境、近代工业的发展的说法不全面,故A、B、D三项错误。31890 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D)A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D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解析:材料

4、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交通发达,故B项错误;“轮船”的使用不属于“西方工业品的输入”,故C项错误;材料中小地主感受到轮船的快速,转变观点要求儿子不再考科举,而是到教会学校学习西方制造,故D项正确。4近代上海曾流行一首歌谣:“乡下小姑娘,要学上海样,学死学煞学不像,等到学来七分像,上海已经换花样。”对此理解错误的是(D)A近代上海引领全国时尚B近代上海时尚变化快C近代社会生活城乡存在明显差异D近代中国农村姑娘都崇尚洋气的社会生活解析:上海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是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引领全国时尚,故A项正确;小姑娘学到的时候,潮流已经变了,这说明变化快,故B项正确

5、;乡下小姑娘拼命学上海样,这说明城乡差距大,故C项正确;歌谣并未讽刺所有中国农村姑娘都崇尚洋气,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5生活细节可以反映时代的特征。下列图片中能体现中国计划经济特征的是(A)解析: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粮票、布票、油票等票证制度,故A项符合题意。代金券、股票、银行卡属于市场经济的产物,均与题意不符。619世纪70年代,上海有人写了一首咏火轮车的竹枝词:“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这首竹枝词不能反映的是(D)A新旧交替时期的认知 B上海人的自豪感C近代交通工具的快捷 D交通运输业发达解析:题干材料“飞往吴淞客亦仙。

6、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19世纪70年代”“上海”等反映了“新旧交替时期的认知”“上海人的自豪感”“近代交通工具的快捷”,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只是反映的近代19世纪70年代上海铁路事业发展,而其他地区铁路事业还很落后,“交通运输业发达”不符合材料意思也不符合近代中国交通业史实,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7“窃泰西各国,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不啻出入户庭;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之枢也。”利于当时列强侵略最为便捷的是(C)A火车 B轮船C电报 D报刊解析:据材料“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不啻出入户庭;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可知

7、,其实是指通信最为便捷的工具,分析选项,应是电报最为便捷迅速,故C正确。81896年8月14日申报刊登了一则广告:“徐园七夕设文虎(即灯谜)候教又一村并演西洋影戏。”这则材料中蕴含的最恰当的历史信息是(B)A上海拍摄国产第一部电影B电影首先传入中国上海C电影最先出现于中国D上海报业非常发达解析:题干中的时间是19世纪末,即为电影传入中国的时期,因此只有B项最为恰当。9清代某一谕旨中有以下内容:“又谕,电寄张之洞等。日本约内改造土货一节关系最重,江浙等省如丝斤花布可否于出产处先抽厘金方准运出,并招商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上述谕旨中的“电”应是指(B)A电车 B有线电报C电话 D无线电报解析:

8、根据题干材料中与日本约内有通商、设厂等规定应该判断为是中日马关条约,由此推断这一谕旨出现的时间为1895年。题干要求选的是通讯工具,电车属于交通工具,故A项错误;1877年中国有了有线电报,成为常用的通讯方式,故B项正确;电话虽然在中国已经出现,但还没普及和常用,故C项错误;无线电报中国还未出现,故D项错误。10孙中山的秘书戴季陶说:“报纸为舆论之机关,言论为天赋之自由,千百志士,洒如许热血,所欲得者,此其一也。”上述材料说明(B)A戴季陶肯定了报纸的新闻功能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解析:材料强调报纸的舆论作用,没有涉及报纸的

9、新闻功能,故A项错误;“报纸为舆论之机关,言论为天赋之自由,千百志士,洒如许热血,所欲得者,此其一也”体现了报纸通过宣传民主自由推动社会进步,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清政府和对报业的控制问题,故C、D项错误。111876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C)A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B人们对火车持敌视态度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D全体中国人已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解析:注意时间1876年。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火车仅仅出现在个别大城市,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国人的出行方式,A项表述错误;材料“坐

10、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说明B项表述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火车作为新鲜事物,百姓之前从未见过,但仍敢于尝试并且旁观喝彩,说明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C项正确;当时国人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绝大部分对火车等西方先进事物持抵制态度,只有少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先进事物,故D项表述错误。12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材料表明近代报纸(C)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C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D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解析:题干材料形象地说明了秀才不出门也能知道世界大事,这说明近代报纸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 13“在只有邸

11、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材料认为近代报刊(B)A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B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C剥去了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面纱D实际是社会上野史杂说的汇编解析:据材料可知“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的情况。报刊不可能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故A项错误;人们用报刊去印证官方记载中不真实不详细的地方,说明报刊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故B项正确;剥去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面纱,这种说法夸大了报刊的作用,故C项错误;不能将报刊看成是社会上野史杂说的汇编,故

12、D项错误。14每年的12月13日是我国的国家公祭日,每次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都予以直播报道。这主要体现了电视的功能是(B)A娱乐大众 B传播资讯C远程教育 D艺术鉴赏解析:由题干材料“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都予以直播报道”可知这指的是电视的实况录像转播,体现了电视传递新闻资讯的功能,故选B项。15“Style”“hold住”“神马都是浮云”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真实地折射出大众的社会心理,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B)A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D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解析:网

13、络热词真实地折射出大众的社会心理,这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创造出的文化。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共40分)16(20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谊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则摇,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欧美百数十年前,人皆辫发也,至数十年前,机器日新,兵事日精,乃尽剪之,今即举国皆兵,断发之俗,万国同风矣。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

14、耻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天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材料二:某时期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到莲钩六寸长。”材料三:如果说,服装是人们心灵秘密地流露,那么服装时尚则是时代脉搏跳动的反映。20多年前,“毛式中山装”一统中国服装市场(下图左一)。如今,我们的服装不拘泥于一种风格一种潮流,而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上(下图中、右),演绎出许多文化的味道来。服饰成为文化的表现、思想的形象。(1)概括材料一中康有为主张“断发”的理由(不得摘抄原文)。(6分)(2)结合材料一、二看近代中国习俗的变迁,有人说:“一场政治革命

15、往往同时又是社会革命,政治革命为社会革命开辟道路。”近代中国发生了哪些政治革命为社会革命开辟了道路?(4分)(3)结合材料三的文字、图片分析,由“中山装”到多姿多彩服饰的变化原因。(4分)(4)综合上述服饰的变化情况,谈谈你对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认识。(6分)答案:(1)辫子长不利于使用机器,不利于作战,不利于个人卫生,浪费时间,被外国人耻笑。(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3)改革开放,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思想解放,审美水平提高(文化水平提高)。(4)社会习俗的变化与经济发展是分不开的;与时代要求(政治状况)是相一致的,有什么样的社会状况必然会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习俗);政治

16、革命为社会习俗发生变化扫除了障碍。(言之有理即可)17(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材料二: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材料三:20世纪末,中

17、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1)阅读材料一,回答何谓“扬气”。它的出现对思想观念有何影响?(4分)(2)材料二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4分)(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6分)(4)综上,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6分)答案:(1)扬气:始创于扬州盐商的一种奢靡生活风气。影

18、响:冲击了儒家的正统思想;传统的俭朴观念发生变化。(2)洋气:西方式生活时尚。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3)进步:19世纪后期,中国人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和简单模仿西方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融入世界。(4)因素:时代特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外来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古今社会风尚的变化及其因素。三段材料讲述了从古到今中国社会风尚的变化。材料一: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明清时期淮扬盐商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材料二:主要说明了近代天津通商后,洋货日益充斥天津市场的情况。材料三:主要讲述了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第(1)问,从材料信息“奢靡风习”“奢华”等,可知材料反映了扬州奢靡的生活风气,其影响则应从“思想观念”的角度回答。第(2)问,从材料信息可知“洋气”指“洋货”风行,其“原因”可结合近代西方文明的影响等角度回答。第(3)问,比较两段材料,不难发现,中国经历了从被动接受西方文明到主动融入世界的过程。第(4)问,可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综合归纳、概括回答。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