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一课古诗两首教案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
2、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教学目标】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1
3、.知识与技能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认读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够吟诵,感受诗情画意。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诗意,总体把握诗歌意境。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验诗句的情感。【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教学方
4、法】 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的名川大河,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诗人一起欣赏神奇的天门山和美丽的西湖。(图片介绍)2. 师:板书课题古诗两首。二、初读感知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交流识字方法: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瓜孤 凡帆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断、楚”。并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断”左右结构,右边是“斤”。“孤”字的右边是“瓜”,不是“爪。“楚”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林”要写得扁一些,下面的“疋”字。2.理解词语。小组内
5、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出示词语: dun ch g fn y zhung 中断 楚江 孤 帆 雨亦奇 淡妆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三、精读领悟1.师:让我们一起走进望天门山,(播放视频)你能画出这首诗朗读的节奏吗?望天门山 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诗人-李白。(图片、文字欣赏)师:你知道天门山在哪吗?(图片文字介绍)。(1)诗中描写了哪些事物?天门 楚江 碧水 青山 孤帆 日(2)思考:“望”的含义,这个字应该怎样朗读?“望”远看,“望”字读得长、重,有
6、味道。(3)品读前两句诗句,你知道楚江吗?你怎样理解“中断”和“开”?楚江,即现在的长江。中断,从中间断开。开,撞开,这个字体现江水声势浩大。(4)长江水是什么颜色,总的流向是怎样的?碧水,像青色的水晶,似绿色的翡翠。长江总的流向是东流。(5)师生共同探究:“至此回”说明了什么?至即到。“回”字说明长江水回流湍急气势不可阻挡。(6)从前两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天门中断楚江开,诗人借山势写出了水的汹涌。碧水东流至此回。诗人借水势写出了山的奇险。(7)品读后两句诗句,你是怎样理解“两岸”的? “相对”说明了什么?“两岸”指出天门山与长江的关系,“相对”即天门山隔江兀立,对峙入门,给人以高峻感。(8
7、)“孤帆”指什么?从“日边”你体会到了什么? “孤帆”是一只小船。“日边”让人感受长江远景浩瀚迷茫。(9)“出”“来”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出”字化静为动,让人感到天门山生机盎然。正面描写天门山的山势。“来”字体现不断变幻的美感。(10)口语交际: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首诗的美景吗?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2.师:下面我们一起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播放视频)请你画出这首诗的朗读的节奏。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
8、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师:让我们一起品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位著名诗人-苏轼(图片、文字欣赏)(1)“饮湖上初晴后雨”你是怎样理解的? 诗人与朋友在西湖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晴转雨。(2)品读前两句诗句,“潋滟”和“方”“空蒙”“亦”的含义? 潋滟:形容波光闪动的样子。方:正当;恰好。空蒙:形容云雾迷茫的样子。亦:也 (3)师生共同探究:诗人认为晴天和雨天的景色是怎样的?“晴方好”说明诗人认为晴天的景色正好。“雨亦奇”说明诗人认为雨天的景色奇特。(4)品读后两句诗句,你知道西子是谁吗?(图片文字介绍)(5)“欲”“相宜”你是怎样理解
9、的?“淡妆浓抹”说明了什么? “欲”想要。“相宜”合适得体。“淡妆浓抹”说明西湖美丽动人。(6)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全诗的意思。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7)拓展训练: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祖国风光古诗?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3.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关于祖国风光古诗。四、课堂总结师:学完了古诗,你有什么收获呢?师:今天我们跟随诗人完成
10、了我们的天门山、西湖之旅,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领略了古诗的魅力,更加感受到了我祖国灿烂的文化,为我们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五、课堂练习1.填空 “孤”的部首是(子),第四笔是(撇)。“帆”的部首是(巾),第六笔是(点)。“断”的部首是(斤),第七笔是(竖折)。2.组词断(中断) 楚(楚国) 孤(孤单)继(继续) 梦(梦想) 狐(狐狸)六、作业布置1.吟诵古诗两首。2.完成课后练习题。【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李白 苏轼 碧水 开 回 晴 青山 中断 出 水光 山色 孤帆 日边来 雨 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教学反思】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组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在教学中,通过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理解整首诗的意境。如 “出”、“来”和“潋滟”“空蒙”四个重点词,引导学生由词语想画面,在反复品味,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借助课本中的插图,注释,教师的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己说出诗句的大意,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