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寒号鸟人教.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798551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寒号鸟人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寒号鸟人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寒号鸟人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寒号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堵、缝”等7个生字;会写“面、朗、阵、枯”4个字。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哀号”等词语的意思。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寒号鸟和喜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态度有什么不一样。教学重点:1.认识“堵、缝”等7个生字;会写“面、朗、阵、枯”4个字。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哀号”等词语的意思。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过程:教学难点:初步感知寒号鸟和喜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态度有什么不一样。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引入新课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寒号鸟,出示寒号鸟资料。2.把“寒号鸟”读正确,强调“号”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表示哭叫,读第二声,引导学生用组词的方式巩固读音,

2、如“号叫、号哭”。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了解“寒号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二、图文结合,初步了解寒号鸟和喜鹊的不同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寒号鸟和喜鹊的住处。(寒号鸟的住处是在崖缝里,喜鹊住在大杨树上。)设计意图:通过看插图,对照课文明白两种小动物的“窝”是怎样的,在对比中对寒号鸟和喜鹊的形象有初步感知。2.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图文结合识字,出示“一堵石崖”和“一道缝”。看图理解“一堵石崖”和“一道缝”。识记“堵”和“缝”。3.观察插图中喜鹊在干什么。(喜鹊衔着一些枯草,忙着做窝。)识记“衔、枯”。4.从图上看出这对邻居的家有什么不同?(寒号鸟的住处是崖缝,不是树枝搭建的,不够保暖;喜鹊

3、的窝里有很多保暖的材料。)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采用看图观物帮助学生识记、巩固生字“堵、缝、衔、枯”,增强生字识记的准确性。5.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对寒号鸟和喜鹊的第一印象。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创设问题:寒号鸟为什么在严寒的夜晚哀号?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用横线画出来。2.出示两次哀号: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寒号鸟重复着哀号:“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3.请学生朗读,理解寒号鸟为什么会哀号呢?(因为天气太冷了,而它又没有窝,崖缝里冷得像冰窖,所以冻得哀号。)4.理解“冻得直打哆嗦”“冷得像冰窖”,“得”后面是对

4、前面的补充。出示课后题:5.指导朗读这两句话。6.创设问题:天气真的很冷,崖缝里冷得像冰窖,都把寒号鸟冻得直打哆嗦。那天气是一下子变冷的吗?(天气是慢慢变冷的。)再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和季节变化有关的句子。7.了解文章的顺序。(1)指名读读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2)将学生读出的句子按顺序一一出示。(3)板书概括3句季节变化的句子:“冬天快到了”“冬天到了”“寒冬腊月,大雪纷飞”。(4)根据3个句子复述课文。四、书写指导,练习写字学写汉字“面、朗、阵、枯”,重点指导“朗、阵”。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内容1.出示寒号鸟和喜鹊的图片,回顾这两种小动物的形象,用一个词来说一说。过渡:寒号鸟这样哀号,邻居

5、喜鹊看不下去了,所以“劝告”它赶紧做窝。2.理解“劝”。(说服,讲明事理使人听从。)二、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寒号鸟和喜鹊的不同1.创设问题:喜鹊是怎么劝告寒号鸟的呢?寒号鸟听了劝告说了些什么呢?用横线画一画它们的对话。2.出示两次对话。3.指导学生理解喜鹊的话。(喜鹊关心劝告,语气诚恳。喜鹊第二次劝寒号鸟,讲出了现在不做窝的危害,语气加重。)小结:从喜鹊说的话,看出喜鹊目光长远,勤劳踏实。4.指导学生理解寒号鸟的话。(寒号鸟糊涂懒惰,脾气暴躁,不听劝告。)5.理解“得过且过”。(过得去就过去,过一天是一天。)6.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同桌间分角色练习。7.分角色朗读。8.结合朗读理解寒号鸟和喜鹊的

6、对话,揭示寓意。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三、拓展想象1.故事续编。寒号鸟终于冻死在严寒的夜晚。第二天喜鹊呼唤它想象当时是怎样的情形,把故事继续说下去。2.故事新编。寒号鸟怎么做就不会死?编一个让寒号鸟没有被冻死的故事。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

7、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

8、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四、小结学了这个民间故事,我们懂得了不能像寒号鸟那样得过且过,而要像喜鹊,看得远,做得早,明白美好的生活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懒惰散漫就什么也得不到。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丁俊超杭州市大成实验学校)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