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是什么教学设计“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
2、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教学目标: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1.认识11个字,会写1个字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
3、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2.有感情
4、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 2.知道水的变化。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平常你们喜欢看看魔术表演吗?今天咱们的课堂上就藏着一位小魔术师,它刚才悄悄地告诉了我,只有认真学习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想学习吗?咱们就一起来学习30课,认真看老师写课题。 2.指名读课题(疑问口气)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我”究竟是什么? 2.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中看出了“我”是水。师:原来藏在课堂上的小魔术师就是水呀! 3.
5、课件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4.去拼音开火车读生字。 5.认读词语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1)出示名子“我会变”,读了这句话,你想知道什么? (2)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说说我先变成了什么?是怎么变的? 变成云 1.指名读 2.在平常的生活中你都见过怎样的云呢?(理解白衣服、黑衣服、红袍) 3.请大家一起来看看我们漂亮的衣服吧!(出示课件)喜欢吗?教师配乐读 4.带着喜爱的感情咱们一起来读 变成雨、雪、雹子 1.师:水会变,变成气,升到空中又变成(云),它还会变吗?变成什么? 2.课件出示连线(同桌互相讨论) 雨 打 雪 落 雹子 飘 3.理解打、落、飘,并指导朗读 (3)学习课文第
6、三自然段 1.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知道了原来雨、雪、雹子都是水变的,多有趣呀!现在同学们都很累了吧,请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理解“安静”,并指导朗读。 2、除了在池子里睡觉,咱们还可以去哪呢?你为什么想去那呢? 3、指导读出小溪的悠闲,江河的你追我赶、海洋的热闹。 4、指名读小组读引导背诵 (4)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师:小水珠们有着多样的变化和丰富多彩的生活,那它们的性格又是怎样的呢?默读第4自然段。 2.理解温和、暴躁 3.温和的时候做什么?暴躁的时候做什么? 4.课件播放(浇灌田地、发动机器、淹没庄稼、田地) 5.男女合作读 6.齐读第4自然段。 7.师小结:课文学到这,我们知道了水不仅会变,而且还可以帮助人们做事,勤劳智慧的人们也想出了各种办法来治理水,让我们很好的利用水,保护水。让我们一起和水交上好朋友吧!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冲、池、浮、黑”四个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喜好指导写一个字。 (五)总结 生活中你看到水也在变呀?回家后可以背诵你喜欢的部分。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