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联系上下文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联系上下文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新课同学们看过草原草原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同到我国内蒙古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去感受草原的辽阔和美丽。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三、自由读文要求:1.读准课文后生字字音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四、学习生字词五、自由读,初步感受草原的美丽,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六、作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课题导入,初步感知课文1上节课,我们初学了锡林郭勒大草原,它留给你的是什么样的感觉?2引:哪一个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二、阅读理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从那儿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的,再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1)(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从这儿能感受到草原的广阔,无边无际,而且都是绿色,很美。)除了广阔,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丽)板书读出你的感受来。(2)(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
3、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指名读。再读读这两句,读出大草原的广阔与美丽来。(有感情地朗读)还能从哪儿感受到草原是广阔美丽的?(3)(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原的湖水很清亮,像宝镜一样。在草滩之中,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水面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想想还映出了什么?(展开想象:映出了蓝天白云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绿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我们再读读这一洼洼清亮的湖水。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宝镜一样的湖水,还有什么呀?(4)(还有各种各样的野花。有鲜红的山丹丹花
4、,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不光有绿色,还有其它花的颜色点缀着,还散发着清香,这里的景色真美。)这里抓住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2师范读。3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4学生自由读。5指名读,感受广阔美丽。6小结。三、学习第四自然段1我们知道草原不仅是广阔美丽的,而且还是个欢腾的世界。2轻声读读第4自然段,想想是因为有什么,才使锡林郭勒大草原成为一个欢腾的世界?(1)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
5、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2)小组同学连起来说说。四、想象、创新看到了大草原广阔美丽的景色,感受到了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联系课文内容,表达自我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