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成长的脚印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自己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的过程;2能列举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点滴,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学重点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教材说明本课由4个栏目组成。1本课教学可由“故事园引入。近景:“小鹿的成长”小鹿依偎在母鹿的身边吃奶;长大一些的小鹿在吃草,母鹿在一旁看着小鹿跟在母鹿的身后奔跑着;长大了的小鹿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草原上。背景:小象与母象、小狮与母狮、小长颈鹿与母长颈鹿共同生活在一起。2本课教学也可由“聪明豆”引入。将自己出生时出生证上的小小脚丫与现在的小脚丫进行比较,由此直观感受“我长大了”。量小脚丫的过程可在课堂上当堂进行,也可事先由学生在家里量画好以后带至课堂上,由教师
2、与学生共同进行比较。3感受到“我长大了”,那么“我是怎么长大的?在此过程中家人为我都做了些什么呢?”“七色光”栏目以胶片式画面记载了一个小朋友的成长经历中的几个片段:小朋友在妈妈的怀里吸吮着乳汁;小朋友在爸爸的搀扶下蹒跚学步;深夜,小朋友生了急病,焦急的父母亲抱着他,匆匆去看急诊;到了上学的年龄,爷爷奶奶送小朋友上学校(此处特意出现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意在除了父母,许多家人都为小朋友的成长付出了心血);爸爸在和小朋友一起学习文化;假日里,小朋友一家在郊游,在景点前留下美好的回忆;教师可由此启发学生讲述自己家人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对自己的关爱,“七色光”栏目中的场景只是起一个引发的作用,教师在课
3、堂上不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让学生完整讲述课文中的这些场景,重点应在引发学生自己的回忆和感受。不求表述详细、完整,而求真情表露,有感而发,哪怕点滴体会。4“小舞台”是一首浓缩了本课内容的儿歌。在教学时切忌以语文课的方法,先教师领读,再学生个别读、小组读、全班齐读、轮读等。教师可将此儿歌的呈现与前两个栏目的画面呈现结合起来,化整为零,起到的效果比在教学过程的最后环节单独诵读会好许多。此外,儿歌的最后一节“我对爸妈,说心里话:你们的爱,我会报答已为第13课爱心小天使埋下了伏笔。在本课,教师无须强化这一点。 教学活动 活动一:课前活动(”让学生请父母找出他的出生证。了解出生时的体征数据。(2)让学生从长
4、辈处了解他成长过程中受到长辈关爱的大事、小事。(3)让学生准备自己在不同时期的照片或与父母在不同时期的合影。活动二:听“动物父母照顾小动物的故事”(见“教学资源”1、2)或看“动物父母照顾小动物的故事”(见“教学资源”3)。活动三:描画、比较“小脚丫”(也可在课前进行,课上交流)。画下现在的“小脚丫”,比较与出生时“小小脚丫”的不同,直观感受“我长大了”。活动四:学生展示自己不同时期的照片,进一步直观感受“我长大了”。活动五:对照课文中的画面与儿歌,学生讲述自己在长辈关爱下成长过程中的一件或几件事,向全班交流。活动六:可让学生展示自己与父母在不同时期的合影,体会“我在长大,而为我付出那么多的父
5、母却已不再年轻。活动七:有感情地诵读儿歌,将感受到的长辈的浓浓关爱和对长辈的感激之情融人儿歌的诵读之中。 学习评价 1通过活动四和活动五,直观感受“我长大了,说说长大的体貌特征的种种表现。2“我是如何长大的?”学生能说出长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关爱,可通过活动六充分展开。 注意事项 教学资源文字资料 资料名:为了孩子的安危动物父母照顾小动物的故事在野外,生物学家曾观察到这样一件事:一只黄莺低垂着双翅,无精打采地落在一棵大树下的草地上,目光警惕地望着一条向它游来的蛇。待那条蛇游近它时,黄莺立刻扑闪着翅膀飞了起来,但没飞多远又跌落在地,难道那是一只受了伤的黄莺?蛇一看机会难得,闪电般地扑向黄莺
6、,黄莺一闪身,又飞了起来。黄莺就这样飞飞落落,不知不觉地把蛇引出一段路后,突然飞走了。原来,那只黄莺并没有受伤。那么,它为什么要装出受伤的样子,冒着万分危险,在蛇口前玩这套把戏呢?生物学家来到黄莺最初引诱蛇的那棵大树下,仔细地寻找一番,发现树上有只鸟巢,几只出生不久的小黄莺张大了嘴,正在巢里嗷嗷待哺呢。答案非常明显:黄莺为了保护自己孩子不遭受蛇的袭击,故意装出受伤的样子,不顾自己的安危,施展了一出“调虎离山计”。保护自己孩子的本能,不仅黄莺有;大多数鸟兽也有。狼虽凶残,对待自己的孩子却有一副慈母心肠。幼狼断乳后,双亲用吐哺的方法喂养孩子,公狼外出猎食,偶尔收获不多,自己留下一点,母狼会扑上去咬
7、它。公狼自知理亏,居然乖乖地吐还留下的一部分。狐狸在育仔时,如果敌害来临,雄狐会伪装跛足或受伤,引诱敌害远离幼仔,再快速奔逃,为幼仔甘愿冒大险。(节选自于运联等编著动物行为探秘,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12月版)文字资料 资料名:有口袋的动物袋鼠:在澳大利亚草原上,到处能看到一种活蹦乱跳的动物。它的外表很有趣,小脑袋,大身体,前肢短小,好像人的双手。但它最大的特点是在肚子前面有个皮口袋,那是幼袋鼠住的地方。当袋鼠母亲快生孩子时,便忙着打扫口袋,用舌头把里面的脏东西舔干净,因此,人们称它为育儿袋。刚生下的幼袋鼠只有鸡蛋那么大,好像一个红嫩无毛的小肉团。它在育儿袋里叼着奶头吮奶,三个月后才能独立行动,不过,当它出去遇到危险时,又会马上钻到育儿袋里躲起来。树袋熊:树袋熊又叫考拉,样子很像熊,生活在澳大利亚的桉树林中,只吃桉树叶子。刚生下的小树袋熊躲在母亲的育儿袋中,等它稍稍长大一些后,离开了育儿袋,母亲总爱把它背在背上。其他:有口袋的动物除了袋鼠、树袋熊,还有袋狼、袋猫、袋鼬、袋食蚁兽等,共有100多种,它们大多分布在澳大利亚。所以,人们把澳大利亚称为有袋动物的故乡。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