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下列对实践的理解正确的是()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它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实践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A BC D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对实践及其特点的理解能力。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观点错误;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而不是整个世界的活动,所以错误;是对实践的理解正确,故选A项。2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对“客观的物质性”应这样理解()A实践是与主观对立的客观事物B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C实践是带有强烈目的性的活动D实践具有无可辩驳的真理性答案:B
2、3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段话主要说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的发展速度C认识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解析:AB、C两项观点错误,其中C项正确说法应为实践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只有A项符合题意。4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的积累。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天下妙士,必有妙眼,渠见妙景,便会妙手写来无他,只因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若眼未有见,他绝不肯放手便写,此良工之所永异于俗工也。”这段话表明()A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B认识是
3、人脑的机能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艺术创作要通过偶然把握必然解析:C考查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等知识点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真正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的积累”“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表明艺术创作来源于实践,选C项。A、B、D三项尽管本身正确,但与材料观点不符。5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话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力亲为实践水平越高,人的认识能力就越强A B C D解析:A本题考查实践决定认识的知识。错误,实践并不是要求人们必须亲力亲为每一件事情;错误,人的认识能力受主客观因素的
4、影响;正确表达了题干的意思,故选A项。6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这说明的哲理是()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D不要做书呆子答案:B7走出高楼大院,跳出文山会海,在基层这片沃土中才能发现新闻报道的源泉。云南省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式启动,全省各主要新闻媒体主动走进基层一线,用实际行动发挥出新闻事业的最大价值,更好地服务于基层。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哲学依据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 BC D解析:
5、C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可以使新闻工作者深入社会实践,获得对基层的新认识,更好地服务于基层,故选。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说法错误。8阅读漫画。从哲学上看,二人争论的焦点是()A实践是不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不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和认识何者起决定作用D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问题解析:C二者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重视实践,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C项正确。9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打造文化强省,促进中部地区战略崛起,安徽合肥市某校高三(6)班开设“文化强省论坛”。论坛中呈现的以下话题引发同学们的热议,请你参与探究。雷锋精神永放光芒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入开
6、展学雷锋活动的实施意见,对学雷锋活动进行部署。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学雷锋活动的部署要求,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开展以学雷锋活动为重点的道德实践活动,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省委宣传部等单位决定以“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组织开展新一届全省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有关知识,分析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开展以学雷锋活动为重点的道德实践活动的合理性。答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广大青少年只有投身学习雷锋的道德实践才能真正体会雷锋精神的内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道德实践中雷锋精神会不断得到发展与丰富。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广大青少年通过亲身实践才能体会雷锋精神是不会过时的,并认同、弘扬雷锋精神。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弘扬雷锋精神,就是要让雷锋精神走进我们的生活,指导我们的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