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部分名校高2015届1月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页至6页,第卷7页至12页。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满分300分,考试用时l50分钟。【试卷综析】本试卷历史部分的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要目标;能力测试注意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一份考点分布科学、难度适中的较好的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2、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4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相同之处体现在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B“天下一家”“大一统”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知识点】A1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答案解析】B 我国古代奴隶社会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宗法制以及封建社会时期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都倡导“天下一家”“家国一体”的统一理念,B项正确;A项主张实行分
3、封制;C是皇帝制度的特点;D体现了“天人合一、以民为本”的思想。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25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感,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材料反映了孔子A.以人为本 B因材施教 C启发引导 D教学相长【知识点】O1古代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答案解析】B 依材料可知:子路和冉有向孔子请教的是同一个问题,孔子却
4、对不同的人作出不同的回答。他对子路说:家里父兄在,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再说,哪能马上去做呢?而对冉有却是加以肯定:应当马上就去做。站在一旁的公西华想不通,便问孔子这是为什么呢?孔子开导说:冉有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子路遇事轻率,所以加以抑制。这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26“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下列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学理论C.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
5、孔子大【知识点】O2古代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答案解析】C 根据题意分析,这副对联强调了眼、鼻、眉、胡联系和发展的关系,也恰恰是朱熹和儒学继承和发展关系的写照。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朱熹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联的寓意还是比较明显的。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7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知识点】H2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6、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答案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说明晋商致富之后转而参与科举考试做官,并大规模的兴建田宅而没有将财富转化为扩大再生产的资本,这不利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答案选C,A、 B两项与题意要求无关,D项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2820世纪初北京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庚子年的某一天,李中堂(李鸿章)请八国公使参加烛光晚宴,其中有一道名菜蒸熊掌。八国公使见了美味却还要故作矜持。宾主一落座,李中堂正要说话,突然一阵风吹过,蜡烛全被吹灭,黑暗中传出一声惨叫。
7、过了一会儿,蜡烛重新点燃,只见日本公使趴在桌子上人事不醒,他的右手抓着熊掌,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该笑话讽刺了A李鸿章代表满清政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B大清帝国已经沦为任人宰割的“熊掌”C西方列强在文明友好的幌子下瓜分中国D西方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日本贪欲最强烈【知识点】C1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八国联军侵华【答案解析】D由题目中的信息“日本公使右手抓着熊掌,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可知D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A项中“大肆出卖”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故B、C两项的表述错误。故选: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
8、出正确判断。29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由此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A农耕经济的落后B西方国家的侵略C人口压力的沉重D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知识点】H2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答案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
9、说明亚当斯密认为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是阻碍中国财富进一步增加的根源问题,所以D项表述符合题意,A 项说法错误与题中亚当斯密赞美农耕经济相反,B C两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故选: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30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年代全民集体公私合营私营个体手工业开始年41.53.2430.720.6结束年54.517.127.20.041.2这里的“某一时期”最可能是指A.五四时期 B.抗战时期 C.过渡时期 D.文革时期【知识点】K1现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答案解析】C
10、本题为图表材料型选择题,解题关键在于准确识读图表中的数字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由表中全民、集体、公私合营企业数量的迅速增加及私营企业、个体手工业数量的锐减,可以判断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处于过渡时期。故选: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31著名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世界史不仅仅是世界各地区史的总和,若将其分割再分割,就会改变其性质,正如水一旦分解它的化学成份,便不再成其为水,而成了氢和氧。”这一史学观反映出的世界历史的特点是A趋同性 B全球性 C多样性 D整体性【知识点】I1近代世界资本主
11、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答案解析】D从材料“世界史不仅仅是世界各地区史的总和”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说的世界是一个整体,分割后即改变了性质。A项说的是世界各文明趋于一致,材料并未体现;C项是说的文明是多样的,材料也未交待;B项迷惑性最大,全球性说的是联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密不可分,也不符合题意。故选: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32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对此理解
12、正确的是A智者学派重视永恒的正义 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的作用C启蒙运动萌发于古代希腊 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知识点】P1古代世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答案解析】D材料强调正义和法律是以人的意志为基础的,即强调法律要在肯定人性的前提下制定,A项错误、D项正确。智者学派反对束缚人性的法律、法规,B项错误;C项材料无法体现。故选: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33法国史学家菲利普内莫在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中提出:“罗马人创造了西方意义上的人本身。”下列能够印证这一说法的是A罗马法维护了贵族的利益B罗马法界定并保护了私有财产权C罗马法缓和
13、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D罗马法开创了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知识点】A3古代世界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答案解析】B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材料中“西方意义上的人本身”的含义。 “绝对的财产权”概念是整个18世纪及其后西方民法的最核心内容,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个人主义权利观的价值基础。这一观念给国家规定了处理私人权利的原则。结合材料信息可以判断,能够印证“罗马人创造了西方意义上的人本身”这一说法的是罗马法界定并保护了私有财产权。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34钱乘旦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大贵族
14、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商业者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这种状况引发运动的最终结果是A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B建立起君主立宪制C无产阶级赢得被举权 D工业资本家逐渐进入政权中心【知识点】B1近代世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答案解析】D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大贵族把持议会下院,而工商业资产阶级却没有获得席位。1832年,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议会进行了改革,通过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获得了更多的权利。故选: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35为了抵制马歇尔计划对东欧国家的影响,苏联从1947年开始先后与
15、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和经济协定。由于这些协定主要由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操作产生,因此一般统称为莫洛托夫计划。以下关于该计划说法正确的是A有利于东欧各国的经济快速恢复和高速发展B苏联防止了所有东欧国家的“离苏倾向”C继承该计划的经互会有利于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D加剧了美苏争霸的紧张局势【知识点】G1现代世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答案解析】C A项有利于东欧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史实不符;B项错误,说法绝对化,且材料并未涉及到东欧国家的离心问题;C项正确,经互会是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互助合作组织,苏联通过控制经互会进而控制东
16、欧社会主义国家;D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美苏争霸的情况。故选: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第卷(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l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40. A2 B2 R1(25分)一个民族或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对于相应的地域或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有深刻的影响。“祖宗之法”是中国传统儒家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西方的“政治文化”则呈现不同的特点。材料一 宋太宗在即位诏书中说:“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之为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宋代士大夫们在
17、谈及国家的政治取向、制度原则时,经常与“祖宗之法”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祖宗之法”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两宋对于“祖宗之法”的强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宋代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权力机构的分立与集中,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乃至赵宋王朝的兴与衰,处处都会遇到所谓“祖宗之法”的问题。摘编自陈苏镇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材料二 在启蒙运动中,“人们逐渐相信,当前人类活动的各方面已非过去所能比拟,将来在各个领域注定会出现没有止境的进步”。(P.L.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由于人类是可以改善的,因此他们认为变革和进步可以逐步改良社会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宗教制度必须进行改革”。(P.T.马修斯等西方人文:
18、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在启蒙运动的上述政治理念的影响之下,19世纪的欧洲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变革。19世纪欧洲政治变革大事记年代事件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建立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度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1861年撒丁王朝基本统一意大利,实行君主立宪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1871年德意志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男性公民均获得选举权,法国共和制度最终确立1884年英国议会改革,农村工人和矿工获得选举权材料三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宣称:孔子以前的历史,是孔子为了改变当
19、时的社会状况,而按照自己的理想假托先王的言行写出来的宣传作品,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改革。康有为以此证明孔子也是一位维新派,并打着孔子托古改制的旗号要求进行社会改革。康有为认为,事情是向前发展的,远的、旧的必将败亡,近的、新的终将兴起,因此,就要变法维新。这样,康有为的孔子改制理论就冲击了遵守旧法、恪守祖训的顽固派。李斌顿挫与嬗变:晚清社会变革研究(1)结合材料一并依据所学知识,在标示的中任选两点,予以说明。(6分)你如何评价宋朝这种特别重视“祖宗之法”的政治取向?(4分)(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怎样的政治文化理念?(2分)依据上表,概括19世纪欧洲政治变革的主要方面?(6分)(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
20、知识,简述康有为对待“祖宗之法”的看法,简要评论这些看法。(7分)【知识点】古代中国 近代世界 近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答案解析】 答案:(1)说明: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宋朝把兵权、行政权、财政权收归中央,消除了分裂割据的基础。造成“三冗”局面。(3分)权力机构的分立与集中:设立“二府三司”,分割宰相的权力。皇帝得以总揽大权。(3分)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分散军权。重文轻武。(3分)赵宋王朝的兴与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保证了长治久安。保守派反对王安石变法,无法克服统治危机,北宋走向衰
21、落。(3分)(言之成理,观点理解准确、史实运用得当,即可得分)评价:有利宋朝统治的稳固;造成宋朝政治保守和僵化。(4分)(2)理念:历史是不断进步的,应该进行变革。(2分)主要方面:近代民主政体的扩展;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发展;统一和近代民族国家形成。(6分)(3)看法:康有为要突破顽固派坚守的旧制度和文化;把孔子描述成变法改革的先驱;认为社会发展变革是历史的必然。(3分)评论:论述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为维新变法作了理论准备;抨击了顽固派“祖宗之法”的陈腐观念。(答出两点即得4分)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宋代政治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宋朝把兵权、行政权、财政权收归
22、中央,消除了分裂割据的基础。造成“三冗”局面。权力机构的分立与集中:设立“二府三司”,分割宰相的权力。皇帝得以总揽大权。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分散军权。重文轻武。赵宋王朝的兴与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保证了长治久安。保守派反对王安石变法,无法克服统治危机,北宋走向衰落。第二小问结合第一小问考查宋代推行这样的政治取向对宋王朝的统治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这有利宋朝统治的稳固,但造成宋朝政治保守和僵化。(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的“由于人类是可以改善的,因此他们认为变革和进步可以逐步改良社会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宗教制度必须进行改革”,可以看出其政治理念是应不断进行变革促进社会的发展
23、。图表中反映的是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的政治变革情况,从中可以总结出近代民主政体的扩展、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发展、统一和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第三小问可结合材料内容对应的总结答案,回答问题即可。(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的“此证明孔子也是一位维新派,并打着孔子托古改制的旗号要求进行社会改革。康有为认为,事情是向前发展的,远的、旧的必将败亡,近的、新的终将兴起”可得出其认为要突破顽固派坚守的旧制度和文化,认为社会发展变革是历史的必然。把孔子描述成变法改革的先驱。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维新变法的相关知识,康有为的这些观点论述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为变法作了理论准备并减少变法的阻力。【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
24、键在于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41. B2 I2(12分)“双重革命”北大历史学教授钱乘旦认为:“工业革命一旦启动,就立刻对周边造成巨大压力,而法国是最早受到压力的地区,也最早体会到必须追上英国的步伐,所以法国在19世纪面临着双重革命,虽然历经曲折、遭遇困难,但从结果看,到19世纪末法国还是做得相当不错”。请以“双重革命”为主题,叙述法国19世纪的发展之路。(12分)【知识点】近代世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两次工业革命【答案解析】 答案:水平1:能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
25、知识进行回答,且叙述成结构。(12分)如:法国在19世纪面临着的“双重革命”,指政治领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经济领域的“工业革命”。(2分)政治领域:18世纪的法国思想领域的启蒙运动和1789年的大革命扫荡了法国传统的封建制度;人权宣言的发表、拿破仑法典的颁布等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为法国现代化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封建王朝几次复辟,虽传统的封建秩序已无法再恢复,但各种资产阶级政治势力的反复较量,各种政治体制的先后实验;一直到1875年第三共和国建立时,资产阶级民主政体才在法国最终建立,“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基本实现。(5分)经济领域: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法国通过
26、从英国引进新技术,初步建立起现代纺织业、冶金业等工业部门;在拿破仑统治时期,通过国家政策扶持、技术革新等方式,法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建立了许多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1815年后,法国政局趋于平稳,工业革命进入大发展时期,法国各个工业部门的机械化程度得到很大提高;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工业化进入完成阶段,建立起以机器生产为主导的现代工业;1870年,法国的工业产值超过了农业产值,机器大生产成为工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形式,法国进入工业社会。(5分)水平2:仅运用与问题缺乏关联的边缘知识进行回答。(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其他答案:(0分)解析:本题要求叙述法国19世纪的发展之路,并要理解
27、“革命”的含义,即是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根本的变化。法国在政治上从封建统治走向民主共和,而推动政治的是文化,也就是思想启蒙运动,宣传了民主资本主义思想。从法国大革命开始,到拿破仑然后再到二次工业革命完成的过程,然后体现所谓的双重革命性。这所谓的双重革命性,即政治和经济上的革命,然后结合史实说明。需要举的史实有:法国大革命开始、人权宣言发表、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法国内乱、拿破仑的拿破仑法典确保了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二次工业革命。【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45T1(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北周武帝曰)“佛经广叹
28、崇建图塔,壮丽修造致福极多。此实无情何能恩惠,愚人相信倾竭珍财徒为引费”;“父母恩重沙门不敬,悖逆之甚国法不容”;“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自废(佛)已来民役稍希(稀),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定妖戎,国安民乐,岂非有益?摘编自道宣广弘明集材料二 唐代后期,由于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佛教寺院经济过分扩张,损害了国库收入,与普通地主也存在着矛盾。唐武宗于会昌五年(845)四月,下令清查天下寺院及僧侣人数。八月令天下诸寺限期拆毁,没收寺产良田数千万顷,奴婢十五万人,僧尼迫令还俗者共二十六万零五百人。政府从废佛运动中得到大量财物、土地和纳税户。这是一次寺院地主和世俗地主
29、矛盾的总爆发,佛教遭到的打击是严重的,佛教徒称之为“会昌法难”。摘编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武帝唐武宗灭佛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武帝唐武宗灭佛的影响。(7分)【知识点】古代中国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答案解析】 答案:(1)原因:佛教广建寺塔,骗取百姓钱财;(2分)僧人不孝敬父母,国法难容;(2分)佛教来自西域,与中国正教风俗不同;(2分)大量人口投入佛门,影响政府财政收入。(2分)(2)影响:减轻了民众的赋役负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2分)增强了北周军事实力,为灭北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分)使佛教文化、艺术遭到严重损失。(3分)解析
30、:(1)第一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与整理的能力。材料一表明佛教与最高统治者争国家的财富、争劳动力,使能够为国家服务的人越来越少,同时也使人伦混乱。材料二表明佛教经济过分扩张,损害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与其他地主之间也存在着矛盾,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佛教的发展严重的影响到了国家的正常统治,所以国家要灭佛,以维护其统治。(2)第二问,可以从唐武帝与周武帝灭佛的背景并结合他们灭佛的措施入手分析。从财政的好转、赋役负担、军队数量的增长等方面分析归纳整理即可。由于统治阶级曾经利用过佛教来强化思想控制,结果使宗教的势力不断扩大而影响了其政常统治,所以其灭佛目的是为了巩固其自身统治,从这个点入手分析也可以。
31、【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46T2(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1917年,杜亚泉在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中,认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冲突,及与之相应的思想观念。他对我国人民传统的爱和平、讲中庸、尚仁义、重民本及均贫富等思想是很推崇的,这也是他认为我国传统文化可以救西方之弊的因素。当然,他也很明白,不学习西方,不足以救中国的贫弱,所以他一再强调对本国的传统文化必须有“确信”,但又不能“自封自囿”,而要“以彼之长,补我之短”。同年7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一文,明
32、确表示“所谓新者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两者根本相违,绝无折中之余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等鬼话来捣乱”。杜亚泉与陈独秀大论争材料二 陈独秀认为,共和立宪制度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这与纲常阶级制绝不相容,二者“存其一必废其一”。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西方各国推倒了君主与贵族专制,“建立了民主的社会”,强调人类的平等、博爱与自由,因此它是真正区别于古代的“近世文明”;而以印度、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社会,则仍旧停滞于宗法专制的封建社会阶段,其文明未脱古代文明之窠臼。陈独秀之思想(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杜亚泉和陈独秀关于
33、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的主要观点。(7分)(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导致杜亚泉和陈独秀观点不同的原因。(8分)【知识点】近代中国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答案解析】 答案:(1)杜:吸取西洋文明,反对全盘否定或肯定本国的传统文化;认为东西方文化应该取长补短,融合调和。(4分)陈:全盘否定我国传统文化,而代之以西方文化。(3分)(2)杜:认为西方文明的缺陷导致世界大战,反对盲目崇外;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以弥补西方文化之不足。(4分)陈:封建伦理道德违反自由平等的原则,与民主共和不相容;中国文化在当时落后于西方文化,无法融合。(4分)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根据材料“
34、他认为我国传统文化可以救西方之弊的因素”“他一再强调对本国的传统文化必须有“确信”,但又不能“自封自囿”,而要“以彼之长,补我之短”可以概括出杜亚泉的主要观点。根据材料“两者根本相违,绝无折中之余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可以概括出陈独秀的主要观点。(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根据材料“杜亚泉在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中,认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冲突,及与之相应的思想观念”、“陈独秀认为,共和立宪制度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这与纲常阶级制绝不相容,二者存其一必废其一”可以概括出杜亚泉和陈独秀观点不同的原因。【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
35、,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47T3(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时代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甲午)战争的结果使日本一跃而为新兴的军事强国,挤进了帝国主义的行列,构成对朝鲜和中国安全的威胁,进而纵横捭阖,与西方强国争权夺利。日本对于三国干涉还辽,强迫它交出已到手的赃物,引为奇耻大辱,认定日、俄为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迟早必出一战。1904年2月,日、俄双方相互宣战。摘编自丁铭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材料二1905年,日、俄签订朴茨茅斯和约。其主要内容有: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政治、军事、经济的绝对利益;俄国自中国东北搬
36、兵,除辽东半岛外,东北的一切地方均交还中国;俄国将辽东半岛的租借权、南满铁路太有关特权均无偿转让给日本。摘编自赵建民日本通史材料三 朝鲜半岛自分裂以来,民族饱尝对抗分裂之苦。“相约千年”的朝鲜和韩国首次首脑会晤,(2000年)6月15日在平壤落幕。双方在共商民族的和解与团结、交流与合作、和平与统一的大计上初结硕果,签署了共同宣言。北南首脑会晤的这一成果,利及北南、东北亚和亚太的和平与稳定。摘编自人民日报(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前日本利用什么机会出兵朝鲜;(2分)说明甲午战争后日俄矛盾日趋尖锐以致引发战争的原因;(2分)分别归纳这两次战争对东北亚地区政治格局的影响。(4分
37、)(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导致朝鲜半岛出现分裂的直接原因;(4分)归纳这次首脑会晤所取得的积极进展并指出其重要意义。(3分)【知识点】现代世界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答案解析】 答案:(1)机会:清政府应邀出兵帮助朝鲜镇压东学党起义。(2分)原因: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2分)影响: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亚洲军事强国,跻身帝国主义行列;朝鲜和中国的安全受到威胁;中国被大大削弱,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日俄战争后,俄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势力遭到削弱;日本取得了中国东北南部地区的权益,把朝鲜变为其实际上的殖民地,势力得到更大扩展。(4分)(2)直接原因: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以北纬38度线
38、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北部和南部。积极进展:在民族的和解与团结、交流与合作、和平与统一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签署了共同宣言。(4分)重要意义:进一步缓和了朝鲜半岛的局势,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3分)解析:(1)联系甲午战争背景的相关史实可知,日本利用清政府应邀出兵帮助朝鲜镇压东学党起义的机会出兵朝鲜。结合材料信息:“本对于三国干涉还辽,强迫它交出已到手的赃物,引为奇耻大辱,认定日、俄为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迟早必出一战”, 分析甲午战争后日俄矛盾日趋尖锐以致引发战争的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对东北亚地区政治格局的影响,主要从对日本、对朝鲜和中国、对俄国等方面分别分析作答。(2)本题主要考
39、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二战后导致朝鲜半岛出现分裂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回答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导致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所以就出现了朝鲜半岛分裂的朝鲜半岛问题。这次首脑会晤所取得的积极进展指的是签署了共同宣言。其重要意义则是进一步缓和了朝鲜半岛的局势和有利于朝鲜半岛问题的积极解决。【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48T4(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述】材料一 权倾朝野的三朝重臣李鸿章认为,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
40、,土地瘠薄,人烟稀少。收复只会拖累国家财政,并且有伤与俄国人的“和气”。左宗棠力争: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并且不收复新疆,将使国家军事安全严重受损,还容易纵容外国人得寸进尺!终于清廷让他统兵出征,他命人抬棺行军,以示死战决心。摘自网易:收复中国六分之一国土的将军左宗棠材料二 1881年,左宗棠出任两江总督。为了加强海防,他在任内多次赴上海巡视。有一次,他带兵持械乘轿去上海租界巡视。起初,外国巡捕以无照会持械为由,加以阻拦。左宗棠大怒,义正词严地声明:“上海本中国地,外人只租界耳,以我中国军人行中国地,何
41、照会之有?”他命令亲兵“枪实弹,刀出鞘而行。”结果,“西人除道,换升中国龙旗,声炮十三响,观者如堵,诧为从来未有之事。”摘自人民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和左宗棠在收复新疆问题上不同的态度。(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左宗棠进行简要评述。(9分)【知识点】近代中国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答案解析】 答案:(1)态度:李鸿章认为新疆是荒漠之地,收复会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恶化与俄国的关系,主张放弃;左宗棠认为新疆物产富饶,不收复会威胁国家的军事安全,助长列强的侵略气焰,坚决主张收复新疆。(6分)(2)作为封建官僚和湘军将领,左宗棠早年残酷镇压了太平天国农民运
42、动。(2分)他创办福州船政局,为洋务运动,特别是海军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分)他坚决维护祖国统一。1878年率军收复新疆,支持曾纪泽交涉伊犁的斗争,粉碎俄英分裂祖国新疆的阴谋,为国家的领土统一和边疆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侵略者面前表现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称颂。(5分)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新疆的收复问题。根据材料“李鸿章认为,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收复只会拖累国家财政,并且有伤与俄国人的和气”、“左宗棠力争: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并且不收复新疆,将使国家军事安全严重受损,还容易纵容外国人得寸进尺”可以概括出李鸿章和左宗棠在收复新疆问题上不同的态度。(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宗棠作为封建官僚和湘军将领,左宗棠早年残酷镇压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他创办福州船政局,为洋务运动,特别是海军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坚决维护祖国统一。1878年率军收复新疆,支持曾纪泽交涉伊犁的斗争,粉碎俄英分裂祖国新疆的阴谋,为国家的领土统一和边疆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侵略者面前表现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称颂。【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