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去二三里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一、激发兴趣,学认诗题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
2、,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师:同学们会数数吗?咱们一起从1数到10吧!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
3、;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生:(兴致勃勃地数数。)师:l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宋代有位诗人叫邵雍(教师板书诗人名和朝代),他把这些数字串在了一起写成了这样一首诗(出示古诗),这首诗的题目就叫一去二三里!(教师一边范读诗题一边板书诗题)这就是诗题,谁来读诗题?生:(指名读,齐读诗题。) 师:(相机纠正“二”、“三”的发音)二、圈划生字,认读古诗师:请大家打开书,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这首小诗,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生:(学生自由读古诗。) 师:课后双横线中的字有你认识的吗
4、?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生:我是借助拼音认识的。师:会借助拼音认字,真了不起!生:我是问大人认识的。生:我是读书的时候认识的。师:看来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种呢!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就要用到这些方法,认识更多的字。调皮的生字宝宝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都躲到古诗里去了。你能在诗中找到它们吗?快拿出铅笔把这几个字圈出来。(师在黑板上示范用圆圈圈出生字)生:(学生圈划生字)师:你们瞧老师也把生字圈出来了,你们圈对了吗?圈对了就借助拼音大声读3遍。生:(学生圈划生字,认读生字)师:看来大家都会圈生字了,真了不起!那么你们以后再碰到条形格中的生字也能像今天这样圈得又快又好吗?生:能!师:同座之间互相读读这5个
5、字。他全读准了,夸夸他;如果他没读准,就请你帮他。生:(学生练读生字,互相纠正字音。)师:(教师巡视指导。)师:全读准了的同学请举手,真了不起!现在,老师可要检查了。师:(出示“台”)谁来读?生:(大声读。)师:声音真响亮!生:(读得准。)师:字音读得真准!生:(全班齐读。)师:(出示“亭台”)生:(读得准。)师:“亭”字后鼻音发得真准。生:(指名读,齐读。)师:(出示“六”)生:(读得准。)师:边音读得真准!生:(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师:(出示“花”)生:(指名读,齐读)师:(出示“三”、“十”)这两个字可不好读,谁会读?生:(指名读)师:你们发现它们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吗?(提醒学生读
6、准平、翘舌音)我们再来读一遍,好吗?生:(学生齐读)师:“小火车,开起来,一开开到”(随机抽生字卡)生:(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师:字音都读准了,相信大家再读古诗,一定能读得更准确,更通顺。赶快自己读一读吧!生:(自由读古诗)师:大家看(师手指每行诗句),这首诗一共有这样四行,分别请四位同学,每人读一行诗。其他同学当小评委,看他读得准不准,通不通顺。生:(分行读古诗。)师:哪个小评委来评一评。生:我认为他们都读得很准。师:你真会听!请大家再观察一下,这四行诗可以分成几句呢?生:可以分成两句,因为我们以前学习儿歌时老师说过有句号的地方就算一句。师:你真会学习,还能结合以前学到的知识总结出规律呢!对了
7、,每两行是一句,这首诗一共有两句,下面就请男生读第一句师,女生读第二句诗。比比谁读得更通顺更流利。生:(男女生比赛读)三、借助画面,感悟诗意。师:你们都读得很好,老师要奖励大家,带你们去一个美丽小山村看看,好吗?生:好!师:咱们出发吧!(在音乐中出示画面)瞧,在一座小山村里,稀稀落落地坐落着几户人家,烟囱里偶尔飘出缕缕青烟。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在葱绿的树木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古色古香的亭子。村子周围,到处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诗人来到这里,也感受到小山村的美,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教师范读古诗)谁来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生:我觉得老师读得很流利,很有感情!师:谢谢你的夸奖,你们知道老师为什
8、么能读得有感情吗?因为老师把自己当成了诗人,想象自己也来到了这个小山村里,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都读出来了。你们也想像老师这样读出自己的感受吗?生:想!师:那就让我们走近些看看吧!(CAI出示画面)我们往前走了二三里远的路,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几座房子。生:我看到了从房子里冒出了烟!师:你们真会观察,这几户人家的烟囱里正飘出袅袅炊烟呢!(出示词卡“烟村”)谁愿意把“烟村”这个词读给大家听一听?生:(分别几位学生指读,齐读)师:(CAI点击图上村庄部分,出现“烟村”一词)诗人将这里称作“烟村”,炊烟袅袅,烟雾笼罩着整个村子呢!谁愿意把第一句读给大家听听?生:(读得较流利)师:你将自己所看
9、到的都读出来了,让我们仿佛也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谁再来读第一句?生:(读得很有节奏感)师:这真是一个宁静的小山村啊!你将你的感受也都出来了呢!我也想读一读了!(教师范读)谁再来读读第一句?生:(指名读、齐读)师:(出示画面)往远处看,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山。生:我看到了山上有几座亭子。师:(出示画面)在这样的亭子里,游人可以休息,还可以看风景呢!(出示词卡“亭台”)谁愿意把“亭台”这个词读给大家听一听?生:(分别几位学生指读,齐读)师:(点击“亭子”,出现“亭台”一词)人们在正在亭台里休息,看风景呢!再看看近处,你又看到什么?生:我看到了鲜花。师:请把你看到的美丽景色通过朗读介绍给
10、大家。生:(读得较投入)师:我听出来了,你站在亭台上欣赏远处美丽的风景,心情十分舒畅!大家再想象一下,这些花都有哪些颜色? 生:(指名几个学生回答:黄色、红色、粉红色、蓝色)师:真是五颜六色,多美呀!谁再来读一读?生:(读得很美。)师:你读出了鲜花的美!生:(突出了“亭台”)师:在亭子里看风景一定享受!生:(分男女生读)师:你们一个个都成了小诗人了,将小山村四周的美景都读出来了,我也想和大家一起美美地读一读。生:(师、生齐读)师:诗人用这样一首小小的诗,就将自己所闻、所见、所感都写出来了。小山村的宁静、美丽让我们流连忘返。下面就在四人小组中,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古诗,将你的感受读出来。生:(
11、小组读古诗。)师:(教师相机指导)谁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大家闭上眼睛认真听,看他能把你带到那美丽的地方吗?生:(轮流读)师:你们真会合作。生:(齐读,有韵味。)师:谁来评一评? 生:我觉得他们读得很美!师:那你们能读得比他们还美吗?生:(带动作读得很有感情) 师:你们不仅读得很美,还带上了动作呢!炊烟袅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鲜花,组成,了一个多么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让我们再放眼去看一看吧。生:(配乐齐读)四、快乐游戏,背诵古诗。师:这么美丽的地方,我们一定要和大家一起分享!请你当个小小宣传员,用这首诗向别人介绍一下小山村的美景吧!先试着自己背一背。生:(学生自由背诵)师:谁来当
12、小小宣传员?生:(摇头晃脑地背诵)师:你这个宣传员真像位小诗人。生:(背诵得十分有感情,有韵味。)师:你真会宣传这里生:(指名配乐、配画做动作背诵)师:听了你们的诵读和介绍,老师也喜欢上了小山村。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让更多的人也喜欢它,好吗?(师生共同背诵)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把古诗记住了!去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认识这些生字宝宝吗?如果你能正确、大声地读出它的名字,他就能和你交上朋友了。生:(随机读生字词)师:同学们,虽然我们不能真的到那个宁静的小山村去看看,但是今天我们通过读、看、想仿佛已经让自己置身于那幽静、美丽、古朴的小村庄中,体会到诗人的感受。有的同学还试着将它背了下来,
13、像这样的课就叫做古诗诵读(教师板书:古诗诵读)。今后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方法在古诗诵读课中学会更多的古诗。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师:清朝有个叫郑板桥的诗人也用数字写出了一首描写美丽雪景的诗。咱们一起去读一读吧!(出示古诗)听老师读一读,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边听,边看,边想,听完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大雪!师:是啊!这首小小的诗就写出了满天飞舞的大雪!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指名读、齐读)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和数字有关的诗,回家之后把这两首诗都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好吗?生:好。师: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去收集更多和数字有关的诗!板书设计:古诗诵读一去二三里(宋)邵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第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