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愚公移山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查找工具书、识记课下注释,能说出重点词语的词义,能准确翻译课文。3通过品读课文,能理解文章基本内容,说出对此则寓言寓意的理解,并归纳出理解寓意的方法。预习检测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的所著。原作早已不见,今本列子八篇,从它的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看来,可能是晋人的作品。它的内容多是等,其中有许多故事直到今天还脍炙人口,由这些故事还形成了不少成语,如杞人忧天、朝三暮四、歧路亡羊等。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著有列子。那时,由于人们习惯在有学问的人姓氏后面
2、加一个“子”字,表示尊敬,所以列御寇又称为“列子”。列御寇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道家 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高万仞()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荷()担者三夫箕()畚()霜()妻 始龀()智叟()无穷匮()也亡()以应一厝()朔()东雍()南无陇()断焉rnchngsycngsnkuhjbnshungchnsukuwcushuynglng预习检测目标一:通过朗读课文、查找工具书、识记课下注释,能说出重点词语的词义,能准确翻译课文。1、自学指导一:自学指导一:内容: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方法:朗读,识记。时间:5分钟。要求:词不离句,不单独识记,放在具体的语
3、境中理解词义。自学检测一:目标一:通过朗读课文、查找工具书、识记课下注释,能说出重点词语的词义,能准确翻译课文。2、解释下列重点词语。(1)方七百里方圆,指面积。这里是周围的意思。(2)指通豫南通“直”一直(3)阳阴水的北面或山的南面水的南面或山的北面重点词语(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削减(5)如太行、王屋何把怎么样(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土筐(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指山上的草木(8)汝心之固固执,顽固(9)虽我之死即使(10)何苦而不平愁重点词语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河曲智臾亡以应“亡”通“无”,没有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通假字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4、,险峻的大山。1、吾与汝毕力平险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动词,用箕畚装。3、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词类活用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古今异义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曾古义:乃,并今义:曾经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已古义:止今义:已经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目标一:通过朗读课文、查找工具书、识记课下注释,能说出重点词语的词义,能准确翻译课文。自学指导二:内容:课文重点句子及课下注释。方法: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以待讨论交流时解决。先自学,再同桌交流,找出规律,归纳
5、方法要点。时间:10分钟。要求:1.能准确翻译课文。2.归纳翻译要诀。目标一:通过朗读课文、查找工具书、识记课下注释,能说出重点词语的词义,能准确翻译课文。自学检测二:(一)每人一句轮流翻译课文。(二)口头翻译下列句子。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甚矣,汝之不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目标一:通过朗读课文、查找工具书、识记课下注释,能说出重点词语的词义,能准确翻译课文。要点归纳文言字词通假字:重点词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翻译“五字诀”:替、留、
6、删、补、调。目标二:通过品读课文,能理解文章基本内容,说出对此则寓言寓意的理解,并归纳出理解寓意的方法。自学指导三:内容:课文内容。方法:看下列问题,从原文中寻找答案。时间:5分钟。要求:能独立地口头完成题目。自学检测三(用原文填空)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3.愚公移山的主张得到全家拥护的句子是:4.表现愚公移山艰难而路途遥远的句子是:5.愚公认为移山定能成功的句子是:6.表明愚公移山愿望实现的句子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杂然相许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自学指导四:内容:整篇课文。方法:看下列问
7、题,独立思考,说出自己的看法,小组交流,达成暂时性共识。时间:5分钟。要求: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内充分交流,轮流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做好发言分工。问题:1、用一句话概括寓言内容。2、愚公愚否,智否?3、寓言后面为什么安排神话结尾?目标二:通过品读课文,能理解文章基本内容,说出对此则寓言寓意的理解,并归纳出理解寓意的方法。自学检测四:1、用一句话概括寓言内容。(人)+(事)+(结果)2、愚公愚否,智否?愚,理由智,理由3、寓言后面为什么安排神话结尾?目标二:通过品读课文,能理解文章基本内容,说出对此则寓言寓意的理解,并归纳出理解寓意的方法。要点归纳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1、梳理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言行
8、;3、细品结尾语句。目标二:通过品读课文,能理解文章基本内容,说出对此则寓言寓意的理解,并归纳出理解寓意的方法。两类结构愚公移山文言知识理解寓意文言字词梳理故事情节揣摩人物言行特殊句式细品结尾语句翻译“五字诀”当堂训练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一4题。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
9、之阴,无陇断焉。当堂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河曲智叟亡以应亡:惧其不已也已:无陇断焉断: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甚矣,汝之不惠!(2)何苦而不平?草木通“无”停止隔绝你太不聪明了。愁什么挖不平?(还愁挖不平吗?)当堂训练3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江(长江)阴_ ;洛(洛河)阳 _ ;衡(衡山)阳_ _ _;华(华山)阴_ _;在长江南岸在洛河北岸在衡山南面在华山北面当堂训练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对山的态度其实是对困难的态度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