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1)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新发展的表现:如纸币出现、经济重心南移、人身控制松弛、市民阶层等,以此认识这一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唯物史观)(2)宋代的社会繁荣:通过史料分析,理解农业发展推动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等部门发展。宋代经济与社会呈现全面繁荣。(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见学生用书P35)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角度成就影响农业稻麦复种一年两熟的_稻麦复种_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_一年三熟_提高了粮食产量,北宋末年_实际人口_超过1亿经济作物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_传
2、统自然经济结构_有一定突破棉花种植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_植棉_逐渐普遍带动了_棉纺织业_的发展手工业制瓷业宋朝出现了以_五大名窑_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_釉里红_宋元时期,_瓷器_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矿冶业_煤_的开采量很大,北宋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_煤_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印刷业印刷业在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角度商业和城市发展概况商业繁荣基层市场: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
3、现互市市场: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官方设置_榷场_进行互市交易,_民间贸易_也相当活跃纸币流通: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使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开始出现纸币_交子_。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海外贸易繁荣_外贸税收_: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外贸商品:丝织品、瓷器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中国的商品则以_香料、珠宝_等为主外贸港口:主要外贸港口有_广州、泉州、明州_等城市兴盛城市特点: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_娱乐活动_丰富多彩城市代表:北宋_东京_、南宋_临安_、元朝的杭州(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和_元大都_【史论阐释】榷场辽、宋、夏、金时
4、期各政权在边界地区设立的互市市场。宋朝向辽、夏、金输出的商品主要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制品。榷场贸易受官方严格控制,官府有贸易优先权,并对民间交易货物进行检查并收税,军用物资在禁止交易之列。榷场贸易与民间贸易共同成为各政权之间经济交流的途径。三、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南移开始唐朝中叶以来_南方_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南移继续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_南多北少_的格局也已定型南移完成南宋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_长江下游_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过程经济差距扩大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_江南_重新开通了_大运河_创造性地
5、开辟了_长途海运_航线影响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自_南宋_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四、社会的变化1门第观念淡化(1)宋代,科举制下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2)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_经济地位_为重,“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1)贱民阶层:宋代此阶层数量减少。(2)世袭奴婢:宋代通过雇佣劳动取代世袭奴婢进行家内服役。(3)无地农民:与地主签订契约,减少来自地主及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1)宋代,_土地买卖_、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2)宋代,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限制比前代更为松弛。【史论
6、阐释】租佃关系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 【体系构建】(见学生用书P36)【情境史料】史料一宋朝最初未能收复边陲各省,后来又丢失了整个北中国,但宋代文明在别的方面达到顶峰也是事实。宋政府在广州、泉州、福州等地设立了市舶司,多次派使臣赴海外招徕外商并管理对外贸易。两宋亦利用民间力量来广招外商,友好往来。每艘海舶船主,也是政府委任的“市舶纲首”,负有在域外“招诱舶商”的任务,规定“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抽解货物、累价及五万贯十万贯者,补官有差”。政府甚至向外国商人开放仕途,同时制定了保护外商合法权益的法律,如户婚律中对外商来中国
7、经商死后的财产处理作了专门规定。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史料二史料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答:特点:政府高度重视,设立专门机构管理;以政治手段鼓励中外民间力量参与;以海路贸易为主;平等贸易,友好往来。(2)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对外贸易特点的成因。答: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崛起,传统的陆路贸易受阻;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宋代造船、航海技术先进;儒家“贵和”思想的影响。(3)读史料二中的图片,你能发现哪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答:现象:人烟稠密,城市人口众多。屋宇鳞次栉比,商店数量多,种类全。商店临街而设,坊市界限被打破。拱桥
8、规模宏大,建筑业发达。交通方式多种多样,水陆交通发达。问题:宋朝商品经济繁荣,城市兴盛,市民阶层兴起。【史论生成】宋元商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1原因:两宋时期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元朝交通发达,国家空前统一。2特点(1)两宋时期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2)城市兴盛,商品经济繁荣。(3)民族间榷场贸易发达,商税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源。(4)对外贸易发达,元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迁移应用】1下表是唐宋律令对丝织品输出规定的比较。由此可知(D)律令名称时间被禁止输出的纺织品种类关市令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锦、绫、罗、绣、丝绢、丝布天圣令北宋天圣十年(1032年)未出现关于限制丝
9、织品输出的条款A宋朝对外贸易比唐朝繁荣B宋朝对外贸易政府不加干预C丝织品是宋朝主要出口商品D宋朝的商业政策相对宽松【解析】根据表格材料可知,唐朝被禁止输出的纺织品有“锦、绫、罗、绣、丝绢、丝布”,而到了宋朝未出现关于限制丝织品输出种类的条款,这说明宋朝的商业政策相对宽松,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宋朝对外贸易比唐朝繁荣,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体现不出丝织品是宋朝主要出口商品,故C项错误。2下图为两宋时期的海外贸易收入额,据此图可以得出(B)A北宋海外贸易收入一直上升B南宋海外贸易收入额整体更高C宋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海外贸易收入是两宋主要财源【解析】材料反映北宋海外贸易呈现上升趋势
10、,但海外贸易收入额也有下降的年份,排除A;由材料来看,南宋海外贸易收入额整体比北宋更高,故选B;“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宋朝也不例外,排除C;材料没有比较海外贸易占两宋财源的比重,无法得出D结论,排除D。【情境史料】史料一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 470 68519.8%9 985 78580.2%唐代3 920 41543.2%5 148 52956.8%北宋11 224 76062.9%6 624 29637.1%摘编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之向南发展 史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
11、:“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诗人陆游 史料探究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这些发展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答:发展:宋代南方户口数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变化: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或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史论生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规律及其影响1规律(1)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内地向沿海地区逐渐转移。(2)南移趋势在国家分裂、割据战乱时较为明显。(3)经济重心的南移凸显了区域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互补性。2影响(1)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
12、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南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进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方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3)对文化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带动了文化中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游牧民族南迁,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中原人口南下,和南方少数民族不断交融,促进了民族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
13、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迁移应用】1以下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与这三幅图相对应的大致时期依次是(B)A宋朝、唐朝中后期、魏晋时期B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宋朝C魏晋时期、宋朝、唐朝中后期D宋朝、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解析】题干中的三幅图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过程。第一幅图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在北方,第二幅图说明南方逐渐赶上北方,第三幅图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在南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早期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逐渐超过了北方,故选B项。2下图是元朝运河、海运的路线图,其主要任务是运输江南的粮食。据此可知,元朝
14、时期(C)A海外贸易十分繁荣B海运已经取代了河运C政治与经济中心分离D陆上丝绸之路被阻断【解析】元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经济却更多地依赖南方,说明元朝时期的政治与经济中心分离,故选C。【情境史料】史料唐代的户籍制度有编户(良民)、非编户(贱民)之分,贱民附籍于主家,可以像货物一样交易。五代之后,门阀士族土崩瓦解,原来的部曲也得以摆脱人身依附状态,获得良民的身份,纳入国家的编户齐民。宋代户籍已不再区分良民、贱民,而是根据居住在城市或乡村,将人们划分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还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根据财产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等级。宋代立国之始便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产权流动。宋人辛勤劳作、积累
15、财产后升为上等户并非不可能。宋朝的税制,完成了从以人头税为主到以财产税为主的转变,上户纳税多,下户纳税少,客户由于没有田产,则不用缴税。宋代户籍制度下,百姓的人身束缚得以减弱。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农民弃耕从商十分常见。宋代城市中的流动人口更多,这一时期城市是开放的,商人、佣工、流民任何人都可以流入,人们移居到一个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籍,京城也不例外。摘编自吴钩户口册上的中国史料探究(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答:士族门阀制度的瓦解;国家掌握的人口增加;宋初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产权流动;赋税制度变革的推动;宋代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冲击了农耕经济的城乡藩篱;城
16、市的发展繁荣与人口流动政策的推动。(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积极意义。答:弱化了人口的等级身份,进一步减弱了人身束缚;促进了人口流动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宋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为后世户籍制度的改革提供借鉴。【史论生成】宋朝社会发生变化的原因1经济原因:宋朝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对外贸易都有较大的发展。2政策原因:政府对土地买卖基本不加干涉,促进土地私有制迅速发展;土地流动性增强,贱民阶层、奴婢的流动也随之加快,促使奴婢地位的提高。3政治原因:唐末五代以来,社会经历了剧烈的变动,门阀士族制度逐渐走向衰亡。4科举制度:科举
17、制度的完善使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给政治增添了活力,削弱了士族制度的政治基础。5战争影响:唐末五代战争打击了腐朽的士族制度,加速了士族制度的衰落。【迁移应用】1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以下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D)A门第观念淡化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放松D出现了商帮【解析】出现商帮是在明清时期,不是在宋代,D符合题意。2由唐入宋,人们的婚姻标准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由注重门阀出身到重视科举及第;财富逐渐成了婚姻关系中的重要因素。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A)A政治经济发展引发民众价值观转变B商人社会地位得到了提升C生产关系剧变促进生活方式多元化D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据材料“由注重门阀出身到重视科举及第;财富逐渐成了婚姻关系中的重要因素”可知,宋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婚姻标准由重出身到重科举及第和财富,这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婚姻标准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与商人社会地位无关,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婚姻标准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没有体现生产关系剧变,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人们的婚姻标准变化,不涉及经济重心的南移,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