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47KB ,
资源ID:177582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7758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0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二轮复习实施方案.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0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二轮复习实施方案.doc

1、高考资源网提供高考试题、高考模拟题,发布高考信息题本站投稿专用信箱:ks5u,来信请注明投稿,一经采纳,待遇从优200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二轮复习实施方案罗田县第一中学一、扫描2006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通过审读2007年高考考试说明,分析2006年高考语文17套试卷,发现,较之2005年,考卷中的文言文阅读试题部分,稳中有变,变中呈新,传递出使人关注的诸多信息。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选材趋向广泛2006年高考试卷中,纯粹用正史书籍中的人物传记作为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一枝独秀”的局面已不再,而是呈现出选材多元化,体裁多样化的特征。这体现出新课标对文言文学习与考查的拓展阅读题材、提升

2、阅读境界、熏陶阅读素养的精髓,也符合在考试大纲下各省市独立命题的自主、开放的要求。(二)凸显语文特色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2006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则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如北京卷文言文阅读试题除大阅读材料外,第11题用断句形式考查考生的文言文句读与语言理解能力。上海卷则要求学生直接写出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三)考查略有微调(1)实词容量增加(2)直接考查句式(3)重视文意分析二、2007年高考趋势推测(一)文本多元化2007年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择将会更自由,选文的文体会更加丰富多彩,文本的内容也更加类多面广。除以往侧重忠臣、孝子、良吏外,亦可能有文学家、科学家、思想家

3、等入题;除正面人物形象外,历史上褒贬不一的甚至反面人物也可能出现。(二)设计灵活化试题设计操作层面将更加灵活机动。在试题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题量和分值仍有可能再作调整。三、关于“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文言文阅读试题中赋分很高的一道题。因为它是综合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2002年的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一改多年来的客观模式而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也相应由3分增至5分,2004年增至8分,2005年增至10分,2006年依然保持这种比重。2007年是新课标高考的第一年,相信高考语文试卷在文言文翻译这一考点上依然会保持这种高赋分,多赋分点的考查模式。随着分值的变化

4、我们不难看出高考语文试卷对学生翻译文言文中句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句译要求,掌握句译方法,剖析句译误点,提高句译得分。教学重难点:在语境中串通句意,关键词语翻译准确到位。翻译要求:信、达、雅。常用方法:留、删、增、调、变常见错误:凭空想象,忽略语境例: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雍水。雍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误:楚国人想要袭击宋国,派人先在雍水表面作标记。正:楚国人想要袭击宋国,派人先在雍水浅水处作标记。丢三落四,信息遗漏例:明者睹未萌,况已著乎!误:精明的人能预见未发生的事物,何况显露了的!正:精明的人能预见未发生的事物,何况迹象已经显露了的!只

5、译大概,不求精确例:有陈苌者,候其得俸。误:陈苌,等到他领到俸禄。正:有个叫陈苌的人,探听到他领到了俸禄。该译不译,该省不省。例:因释然寤,治装而归。误:于是坦然醒悟,准备行装回去了。正:(胡叔才)于是坦然醒悟,准备行装回去了。建议复习方法:综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翻译部分,我们发现命题者总是选择那些带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言文句来考查学生,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这些语法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积累性知识点实词方面的通假字、重要实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虚词方面主要是虚词固定结构;二是规律性知识点词类活用和各类句式。而这些知识点又都渗透在每一册课本中,因此,对课本的复习是至关重

6、要的。为了使复习课生动活泼,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将复习落到实处,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分类整理法分类整理所学知识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法,它是把同类知识点联成知识线,从而形成知识网。因此,总结、归纳高中语文课本11个单元的文言文,并依靠考试大纲和课本找出文言文词语的用法与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应该能够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我们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以四人为单位的学习小组,让每组负责全面整理一个单元的古汉语知识点。比如,整理通假字时,将一个单元的通假字全部挑出来,制成一个通假字表,注明每个通假字的出处、所通字、原义、通假义。然后各小组互相交流,以丰富自己的成果,复习到通假字时,

7、只要将系统化、条理化的通假字表弄通就行了。其他知识点均可采用这种方法分类整理。二、错误汇报法通过平时的练习和考试,每个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已清楚呈现。因此可以以几次练习为依据让学生总结归纳自己容易出错误的知识点,然后逐个上台分别汇报。学生总结错误的过程,在自己是一种反思,于他人则是一种提醒。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彼此交流错误心得的过程中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甲生:“贷于人无得”我翻译时不知道是“于”宾短语后置,应把“于人”放到“贷”前来理解。乙生:翻译时我只记着直译,遇到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不知变通,比如“太守出示禁游客,所隶毋得纳金陵人只履,否者虽至戚必坐。”中的“只履”我以为是“一只鞋”的

8、意思。丙生:“弟走从军阿姨死”中的“阿姨”我以为就是现代汉语的“阿姨”。三、知识竞赛法复习过程中,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采用知识竞赛法。具体做法是:老师指定考查范围,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参赛。活动形式有:必答、抢答、老师抽查答,小组合作答,黑板演示等。坚决不出偏题怪题,不为竞赛而竞赛。可以一册课本开展一次活动,一次一个晚自习。最后评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次,以激发学生热情。这样既能体现“寓教于乐”的思想,使文言文复习渠道变宽,又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定期检查。四、变学为讲法我们自己有切身体会:自己讲一篇文章比学一篇文章所需的知识储备量大。所以在复习阶段,我们可以大胆地让学生变被动地学为

9、主动地讲。学生可以讲课本上或复习资料上的文言文,要求人人都要讲,个个都上台。基础好的多讲几段,基础差的讲一小段,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讲之前要充分备课,并且讲课时要能举一反三,比如讲石钟山记中的“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中的“其”就应顺带举出几个高中课本中“其”作其他意义的句子。最后,学生没讲清楚的地方由教师补充。当然,这既要求学生充分备课,又要求教师审阅学生的教案,让学生真正做到在学中讲,在讲中学,从而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五、自主命题法由学生自己命题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尝试。在复习过程中以单元或古汉语知识点为单位,让学生按考试大纲和古文考点的要求出一份考卷并附上标准答案。比如:这个单元的考

10、卷命题范围要求出现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语法现象;下单元则要求渗透直译、意译、省略成份的添加等知识点。自主命题实际上是一种和平时不一样的复习方法。它需要学生把一些容易出现错误和必须掌握的知识进行整理。在一次次整理过程中,学生的文言基础会日益扎实,自主学习能力会逐步提高。与此同时,我还用顺口溜的形式帮学生总结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文言翻译并不难,古今词义不一般。单音多向双音变,人地时间照实翻。特殊句式调整念,省略成份合理添。词类活用活理解,一词多义要通关。直译不通意译串,不知通假不文言。总之,文言文的复习其实是一个归纳,总结的过程。我感觉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实施,应该会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他们

11、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心态,投入到文言文复习中,从而真正掌握文言文句译方法,提高文言文句译得分!附专题精练将下列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阅读下面文段,为文中画线句断句并翻译。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选自西汉刘向新序刺奢)断句: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翻译:2.陈子车死

12、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于是弗果用。(礼记檀弓下第四)【注】陈子亢:陈子车的弟弟,孔子的弟子。(1)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2)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3.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左传襄公十五年)(1)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2)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4.季文子

13、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子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国语鲁语)(1)子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2)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5.魏惠王谓卜皮曰:“子闻寡人之声闻亦何如焉?”对曰:“臣闻王之慈惠也。”王欣然喜曰:“然则功且安至?”对曰:“王之功至于亡。”王曰:“慈惠,行善也。行之而亡,何也?”卜皮对曰:“夫慈者不

14、忍,而惠者好与也。不忍则不诛有过,好予则不待有功而赏。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1)然则功且安至?(2)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6.晋君与范献子游于河,大夫皆在。君曰:“孰知栾氏之子?”大夫莫对。舟人清涓舍楫而答曰:“君奚问栾氏之子为?”君曰:“自吾亡栾氏也,其老者未死,而少者壮矣,吾是以问之。”清涓曰:“君善修晋国之政,内得大夫而外不失百姓,虽栾氏之子,其若君何?若君不修晋国之政,内不得大夫而外失百姓,则舟中之人,皆栾氏之子也。”君曰:“善哉言!”(尸子贵言)(1)君奚问栾氏之子为?(2)另栾氏之子,其若君何?7.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

15、逮,朝退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候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是以有忧色也。”(刘向新序杂事第一)【注】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2)吾国其几乎亡矣,是以有忧色也。8.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汉书贾谊传)(1)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2)河

16、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地,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多矣,悲夫!(刘开问说)(1)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2)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多矣,悲夫!10.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

17、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能其哀我乎?”(刘基郁离子)(1)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2)向使夫子不不食,能其哀我乎?参考答案1.断句: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 翻译:桀纣灭亡是因为遇到了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贤君,现在天下都是夏桀王,而您是商纣王,桀纣同时存在,怎么可能互相灭亡呢?2.(1)夫子患病,没有下人伺侯他,请让我们用活人(为他)殉葬。(提示:本题重点考查“莫”“请”的翻译、介宾语后置和省略句式)(2)即使这样,那么他患病应当去伺侯的人,哪一个比得上他的妻子和家臣呢?(提示:本题重点考查“虽然”的古今异义和固定结构“孰若”的翻译)3.(1)宋国

18、有人得到(一块)宝玉,把它献给子罕。(提示:本题重点考查不定指代词“或”和兼词“诸”的翻译)(2)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宝玉当作珍宝,如果(你)把宝玉献给我,(我们)(就)都失去了珍宝。(提示:本题重点考查固定结构“以为”的翻译和省略句式)宋国有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已经把它给玉人看过,玉工认为它是一块宝玉,所以才敢把它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作为宝物,您把玉作为宝物,如果把玉给了我,我们就丧失了宝物,不如各自有自己的宝物。”4.(1)你是鲁国的上卿,辅佐过两代君王,你的妾穿丝绸,马不吃粮食,人家可能会认为你吝啬,而且也不给国家带来光彩。(提示:本题

19、重点考查实词“相”“爱”的翻译和“衣”“华”的词类活用)(2)别人的父兄吃得粗穿得差,而我却给妾和马那么好的待遇,恐怕(这)不是国相该做的事吧!(提示:本题重点考查“美”的词类活用和固定结构“无乃乎”的翻译)5.(1)既然这样,那么功业将会达到什么境界?(提示:本题重点考查虚词“且”、固定结构“然则”的翻译和宾语前置句式)(2)有过错(却)不治罪,无功劳(却)受到奖赏,即使灭亡,不(也)是应该的吗?(提示:本题重点考查实词“罪”、虚词“虽”和固定结构“不亦乎”的翻译。)魏惠王对卜皮说:“你听说我的名声怎样啊?”卜皮回答说:“我听人说大王您很仁慈贤惠。”魏惠王很欣喜地说:“既然这样,那么功业将会

20、达到什么境界?”卜皮回答说:“大王您的功绩到了灭亡的地步了。”魏惠王说:“仁慈贤惠是在行善啊,行善却要灭亡,为什么呢?”卜皮回答说:“太仁慈的人就会下不了恨心,太贤惠了就爱好施与,不下恨心就不能惩罚那些有过错的人,爱好施与就会导致无功受赏。有过错(却)不治罪,无功劳(却)受到奖赏,即使灭亡,不(也)是应该的吗?”6.(1)您为什么要问栾氏之子呢?(提示:本题重点考查固定结构“奚为”的翻译。)(2)即使是栾氏之子,他(又能)对您怎么样呢?(提示:本题重点考查虚词“虽”和固定结构“若何”的翻译。)晋君与范献子在河边游玩,士大夫们都在。晋君说:“你们谁认识栾家的人?”大夫们没有人回答得出来。驾船的舟

21、子清涓回答说:“您为什么要问栾氏之子呢?”晋君说:“自从我杀了栾氏以后,他家年长的还没有死,年幼的也都长大了,我因此要问一问。”清涓说:“如果您好好地治理晋国的朝政,在朝内有大夫辅助,在朝外有百姓拥戴,即使是栾氏之子,他(又能)对您怎么样呢?如果您不好好治理晋国朝政,在朝内得不到大夫的辅佐,在朝外得不到百姓的拥戴,那么船里面的人都是栾氏之子啊。”晋君说:“这话真是太对了!”7.(1)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提示:本题重点考查“王”“霸”的词类活用和宾语前置句式。)(2)我们国家大概接近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22、提示:本题重点考查虚词“其”“几”和固定结构“是以”的翻译。)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于是楚庄王)退朝时面带忧色。申公巫臣进誎说:“您上朝时面有忧色,为什么呢?”楚王说:“我听说,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我满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今天在朝廷上议论国事,我并不算很贤明,而你们竟然没有一个人比得上我,我们国家大概接近灭亡了吧,我因此而现出忧愁的神色。”8.(1)凭擅长赋诗写文章在郡里闻名。(提示:本题重点考查实词“属”的翻译和状语后置句式。)(2)河南太守吴公听说他才学优秀,就召他到自己的官署,非常地宠爱他。(提示:本题重点考查通假

23、字“材”的翻译和省略句式。)贾谊,洛阳人。年仅十八岁,凭擅长赋诗写文章在郡里闻名。河南太守吴公听说他才学优秀,就召他到自己的官署,非常地宠爱他。汉文帝刚刚即位,听说河南太守吴公在治理政事维护安定上是天下第一,以前与李斯在同一个城里,并且曾经跟着他学过治理政事,于是文帝征用他作廷尉。廷尉于是就说贾谊虽然年轻,但通晓诸子的书。于是文帝召贾谊作了愽士。9.(1)孔文子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作羞耻,(所以)孔子认为他贤明。(提示:本题重点考查“耻”“下”“贤”的词类活用。)(2)既然这样,那么古人深感羞耻的事,后世的人却做它而且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提示:本题重点考查固定结构“然则”的翻译和“耻”的意动用法。)10.(1)我看见经过我这里的人多着呢,(可是)没有人哀怜我。(提示:本题重点考查宾语前置句式。)(2)假使您不是没有饭吃,难道还能哀怜我吗?(提示:本题重点考查词语“向使”“其”的翻译。)共7页第7页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